肖伊绯
潘玉良(1895-1977),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1919年考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后转赴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为进入该院的中国学生第一人;其作品还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1928年,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法国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1977年,潘玉良在法国巴黎逝世,葬于蒙巴拉斯墓地。
1928:女画家“空降”上海滩
1928年7月27日,《上海画报》第376期,刊登了一幅该报首席摄影师黄梅生拍摄的一幅女画家照片,在这幅照片的旁边,还附上了早已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刘海粟的郑重声明,题为“记潘玉良女士”。虽是声明,实则是刘写给黄的信件摘录,大致用意是要向黄介绍潘女士,做某种郑重其事的“资格认证”,信中这样写道:
梅生兄:
……潘玉良女士,安徽人,民八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系,民十一赴法,入巴黎国立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又赴罗马,入皇家艺术院。罗马艺术院为世界最高之艺苑,中国人得入该院者,仅潘女士一人而已。归国后,由上海美专聘为西洋画系主任,主持西洋画科教务,并聞潘女士拟与美专新教务长高乐宣、西洋画教授邱代明(二君均为巴黎国立美艺卒业)于开学前在美专新校舍合开一展览会,此数君与粟交谊甚深,故敢以校务重任付托也。……
海粟顿首,七月廿五日
显然,在十里洋场、纸醉金迷的上海滩,专以报道各界名流动态及摩登新闻而风行于世的《上海画报》,要在有限的版面上刊登出一张潘玉良的照片,还是需要有足够份量的介绍词才行的。试想,要与一代名媛陆小曼、孟小冬、于凤至等,要与一国政要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等在同一张报纸上亮相,要么有足够漂亮的脸蛋身材,要么有足够重要的社会地位,而当时的潘玉良,却并不具备上述两项新闻“要件”。那么,一位名不见经传、如同“空降兵”一般的美术教师,何以能突然凭一张玉照见报?也许,当时为潘玉良拍摄这张照片的黄梅生,也不太清楚这其中的来龙去脉,方才在拍照之后又向刘海粟去信求证,于是乎才有了这么一小块图文并茂的报纸版面印出。
早期经历,扑朔迷离
事实上,要探寻潘玉良的早期经历,是比较困难的。目前已知的民国报刊中,关于她的公开报道,最早可已追溯到1926年左右,当年北平《世界画报》第55期,刊有她的一帧玉照,介绍只有“潘玉良女士,为罗马皇家画苑中之中国学生……”寥寥数字。此外,1927年的上海《图画时报》第388期,也曾刊印过一张潘玉良照片,也只有“潘玉良女士为旅欧有数之女画家”一句标题介绍而已。直到1928年,归国后已在上海美专任教的潘玉良,因在《上海画报》上的首度亮相,加之刘海粟的详加介绍,方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潘玉良的艺术人生,看似与一位中国早期画家的履历无异。除了远涉重洋求学之早,以及绘画专业成就之卓越以外,纵观其终生以绘画为志业的生涯,无非仍就是一位职业画家的人生历程而已。但殊不知,坊间还一直流传着她的另一段“非专业”时期的人生传奇。据说,她幼年曾被拐卖入妓院,沦为雏妓;后又嫁入豪门为妾,再因此奋发学艺,方才专心于艺术创作。且因西洋绘画所要求的人体模特写真在当时尚不普遍且属非法,她又混入女浴室偷绘女性裸体,因之屡受非议……总之,作为艺术家的潘玉良的专业简历,在后世受到关注与重视的程度,可能远不及坊间流传着的她的前半段人生“传奇”。而所有这些“传奇”人生,再度为世人所瞩目并渐成焦点,只因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映的一部电影《画魂》。
《画魂》与家谱:从雏妓至小妾
《画魂》由上海电影制片厂等摄制于1993年,这是一部由黄蜀芹执导,巩俐、尔冬升等主演的爱情片。影片以潘玉良早期经历为故事蓝本,主要讲述了潘如何从苦命雏妓到豪门小妾、最终成为知名画家的故事。该片一经上映,迅即引起社会各界热议。潘玉良的人生经历,一时成为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她在成为知名画家之前的那段经历,也遂渐成为人们探寻的焦点。
其实,潘玉良的家世姓名,至今也尚无定论,其原名及原籍均无从确证。目前的调查结果,仅姓名就有陈秀清、张玉良、潘世秀、潘玉良四种;籍贯则有《画魂》影片中所称的江苏镇江、“百度百科”上注明的江苏扬州,以及1928年《上海画报》上所声明的安徽之说。
不过,据最新发现的安徽桐城《潘氏宗谱》来看,潘玉良原名陈玉良,原籍安徽的说法应当更为可靠。这部《潘氏宗谱》正是潘玉良之夫潘赞化的家谱,续修于1928年初,当时潘赞化正在南京国民政府任职,时年43岁。而潘玉良也在这年即将从法国留学回国,时年33岁。据《潘氏宗谱》潘赞化(谱名世璧)小传下载:“侧室陈氏玉良,现留学法国。”
从《潘氏宗谱》的记载来看,潘赞化是亦官亦学的世家子弟,当时曾任江苏督军公署谘议、中华农学会总干事等职,潘玉良的确算是嫁入了豪门大院。旧时女子出嫁即从夫姓,由“陈玉良”改“潘玉良”之说可信。但由于宗谱并未标明陈玉良嫁入潘家的具体时间,故而传说中的“从良”时间则难以确定了。
中国女“野兽”,传奇再传
姑且搁下那段从雏妓至妾至艺术家的“传奇”,且再来回顾一下潘玉良艺术的独特魅力与特立风格。观赏潘氏画作,可以感受到一种与同时代中国画家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与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深受西方绘画技艺影响的同时代中国画家相比,作为女性艺术家的潘玉良,在绘画笔法、构图形式、表现的手段方面都有着难得的独创性。
熟悉西方近现代绘画史的读者,可以从潘玉良的作品中读解出明显的法国“野兽派”艺术风格之影响。野兽主义(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主义继续着后印象主义梵高﹑高更﹑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画风不再特别讲究透视和明暗,放弃传统的透视与明暗关系,采用更加平面化的构图、暗面与亮面的强烈对比,纯粹地写实,加入了自己的情感。
“野兽派”对西方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们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注意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疏﹑简的意境,有明显的写意倾向。这一现代绘画潮流,与20世纪早期正在向西洋绘画学习技法的中国画家不谋而合、一拍即合,大多数从事过西洋绘画的中国画家对“野兽派”都有相见恨晚之意。但像潘玉良这样的中国女艺术家,将“野兽派”技法经过逐步改造再纳入到描绘中国事物中的,却并不多见。
潘玉良最富胜名的《浴女》系列,以传统中国妇女在入浴、浴中、浴后的祼体形象为描绘内容,呈现出真实、自然又略显健硕的人体美感。这种美感不同于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圣洁”与冷峻,也不同于后古典主义时期纯粹体现健美或情色的那种直观,而更倾向于某种嫁接于西方现代艺术体系,但本质上却富于本地化的、母语体系内部的、原生态的美感。且在这种美感中,又融洽地掺入了有节制的“野兽派”的表现手法,使整个画面更富于力量性与表现力。这种拥有独特美感的绘画风格,在1930年代之后的潘玉良畫作中逐渐积淀并固化下来,成为其画作的风格符号。而返观在此之前的潘氏画作,由于不少是在国外绘制,聘请的人体模特也多为西方人,其笔端透露出来的风格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当时流行的“野兽派”风格,在构图形式方面也多参照“野兽派”惯用的手法,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的动感与表现力、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的细腻与情调,正贯穿于这一时期的潘氏画作中。
可以这么说,潘玉良从妓妾到艺术家的“传奇”固然传奇,而作为最早将“野兽派”笔法带入中国的中国女画家的传奇,应当更加传奇。作为艺术家的潘玉良,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中国的女“马蒂斯”,或中国的女“高更”,为这样一位传奇女性拍案惊奇,更理所当然!
她曾说:公狗都比男人好
1990年代,人们初次通过巩俐主演的电影《画魂》,接触了潘玉良其人其事。于是乎,把电影当作了传记,把影片内容当做了史实。据此人们一直认定,刘海粟是潘玉良在国内美术界的“伯乐”。要么像影片上所演绎的,是刘海粟亲自把落榜的潘玉良添入榜中,她才因此得以考入上海美专。要么又如坊间传言的,更有陈独秀向刘海粟推荐的细节等等。
殊不知,在上海美专做学生时的潘玉良,是因被刘海粟开除方才赴国外就学;在上海美专任教之后不久,又被刘海粟解聘,不得不再次赴法旅居。如果说做学生时的潘玉良被开除,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无法接受她曾为“失足女”的事实,那么,后来她从海外学成归来被返聘任教,为什么又会被解聘呢?后来,被解聘的原因终于披露了出来,竟是因为她的一句“公狗比男人好”的戏言。而所有上述这些事实,都是其闺蜜苏雪林(1897-1999)晚年爆料,方才为外界所知的。
据台湾成功大学退休教授苏雪林在95岁高龄接受采访时透露,潘玉良在上海美专就读与任职期间,的确曾被开除与辞退。其中,潘任职期间被辞退,起因只是因为潘的一句对“人狗相交”的评论。原来,在一次上海美专的同事闲聊中,有人讲到一个女诗人风流放荡,养了一只狗,与她同眠,以犬泄欲,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潘听了之即刻评论说,“公狗都比男人好!公狗为它的女主人服务,听从女主人的指使、摆布,事后绝对没有后遗症,它绝对不会对别人宣讲女主人的私生活。”
她的这一句“公狗都比男人好”就此惹了大麻烦,男同事们认定她因为自己的不齿经历,仇视所有的男人,结果大家一起发难,逼迫刘海粟辞退了潘玉良。1931年,应徐悲鸿之邀,潘赴南京任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直至1936年。因为苏、潘二人曾是一同赴法国留学的同学,且私交甚好,又是闺蜜,所以她所提供的这一资料应当可信。
苏雪林,也是民国时期顶级才女之一,曾因激烈批判鲁迅而震动文坛,与胡适、蔡元培等均有交往;其创作著述数量惊人,既有文学作品也有学术论著。因1949年之后赴台湾定居,故大陆读者对其不太熟悉;她以102岁高龄的传奇人生,在台湾也堪称教母级人物了。
她曾于1921年赴法国里昂留学,与潘玉良就是在赴法留学时认识的。当时,吴稚晖和李石曾在法国里昂办中法学院,为中国留学生进行法语培训。1921该学院在年从中国招收的100多名学生从上海搭乘邮轮去法国。因为赴法留学的女生不多,同去留学的苏雪林、潘玉良很快就成为闺蜜并情同姐妹。在留学法国的那段时间里,很多女生了解到潘玉良曾为“失足女”的身世,都难以接受,纷纷疏远她。可苏雪林并没有对她另眼相待,反而时时以闺蜜身份出手相助;每当有女生旁敲侧击地攻击潘玉良时,苏雪林都出面阻止,对她的不幸身世寄予同情。
苏雪林与潘玉良的闺蜜情谊维系终生,在二人流寓台湾与巴黎两地时也不曾中断。苏雪林于95岁高龄时还站出来吐槽潘曾被开除与解聘的真相,就正是这种情谊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