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生活 诗样中华

2018-03-25 15:32贾紫茹
新一代 2017年22期
关键词:诗经中国文化

贾紫茹

摘 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被誉为是中华文苑中最精彩的装饰,在诗意的熏陶和教化下,我们逐渐拥有了东方式的雅致生活。琴棋书画,竹玉诗茶,都是我们祖祖辈辈被诗意赋予的凝结,其间每一种都饱含着中国人对生活,对生命的诗意理解。是和谐、是审美、是拥有一颗纯净的心去邂逅生命中每一刻的美好。而我们寄存于这些器物上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最初就是来自于那些百年、千年之前的诗句,涤荡人心、如沐春风。

关键词:中国;诗经;文化

从《诗经》中河边坎坎伐檀的奴隶,到宛在水中央的窈窕淑女,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思念,也有“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的无奈。那弯曲的结绳纠缠出的旋律,那粗糙的双手揉搓出的牧歌,让你强烈地感受到远古的单纯与天真。诗意的河流过三国,流到了魏晋。华夏大地干戈四起,诗意似乎不复存在,而在英雄月夜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低吟中,我分明看到一个伟人沉寂许久的诗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活出了我们魂牵梦绕的诗意。 到了唐朝,诗歌的发展进入了高潮,曲高和寡的诗歌终于成了普罗大众的交响合奏。与陈伯玉同登幽州台感受念天地之悠悠的渺远;同王子安登楼作赋,洋洋洒洒成就千古名楼。再望一眼张若虚笔下的春江花月夜,领略“落月摇情”的诗意盎然。再与谪仙人一起云游四方,有“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也有“我本楚狂人”的不羁。太白的诗意浓烈如酒,奔腾如黄河,而杜甫的诗意平静而绵长、润物无声,绝顶会当的诗意,是安得广厦,穷也兼济天下的情怀。还有晚唐时人称“小李杜”的杜牧之和李义山也给我们诠释了生命的另一种诗意。文人们用心血凝练成的语言,迸发出穿越千古的力量,至今仍时时抚慰人们的心灵。再到后来,诗歌不断发展并演化成一个新的名词“宋词”。晏殊的一杯酒,一新词,尽道北宋初年的闲适恬淡。放浪如柳耆卿除了有晓风残月般恋人的感伤,还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疏狂。还有那位中国史上罕见的全才——苏东坡,他会高唱大江东去,也会低吟长笛归暮,写得千古文章,也会笔走龙蛇。品味宋词,清词丽句,精心雕琢,不管怎样,总有一句会驻留心上,拨动心弦,与你产生内心深处的契合和共鸣。明清时期的郑板桥、龚自珍,近现代的徐志摩、毛泽东等等都给我们呈现出不同的诗意和诗境。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其实也是诗词的传承史。诗词已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植根于民族的血脉之中,世代传承。

在今天快节奏的生活中,尽管几乎不会有人为盛开一瞬的昙花而静候一夜,不会漫步乡间小道、听着蛙鸣、对月吟詩,尽管浅尝辄止成为思维模式,急功近利成为普遍追求,尽管很多人灵魂空荡,恐惧不安、焦虑浮躁,甚至抑郁……但依然有人遨游诗海:去诗词里觅一知音闲聊谈心;去品一杯茗,在茶香里领悟人与自然的奥妙联系;或者只是在冥想中修心,给自己来一次东方式的心理按摩,让自己的内心平和舒适,不急不燥、不妒不乱。再或者高兴时蹦跳着吟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愤怒时,与岳武穆一起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失意时,提醒自己“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遭受非议时,告诉自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诗词会让你所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得到最精致的表达。

今年新春《中国诗词大会》火遍荧屏,这个即没明星又没娱乐的节目凭什么火?因为这里是中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是最有最多传承人的中国。武亦姝成败不形于色,气定神闲的镇定,姜闻页“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的诗意,白茹云辛酸又幸运地结缘诗词,还有北大的陈更、北师大的快递小哥、油田钻井的“诗词男神”,他们用诗词洗涤灵魂,也让我们看到,在浮躁的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诗意的栖居。

有人说,如果真有什么东西可以不朽,那可能不是诗词,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对诗词的热爱。诚如斯言,我惊奇地发现,我们单单欣赏诗词,尚能被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汉字极富美感的表现力所震撼,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又何止诗词?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一定会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像习总书记强调的一样:“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生在华夏大地,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那需要的不仅是个人的诗词情怀,更要有国家的诗意,即用诗去淳化国人,使整个国家习诗礼之教,克明俊德,协和万邦。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我们要把对诗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契合,共向而行,让世界看到这个古老的国度,她的子民诗意地生活,她的模样是诗意的中华。

猜你喜欢
诗经中国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谁远谁近?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