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爱华
一、种植构成中的栽培技术要点
(一)严格选择姜种、处理姜种
1.严格选择姜种
对姜种的合理选择和处理,直接影响着生姜的出苗率及能否实现高产目标,更决定着生姜价位和农户的经济效益,是生姜高产的基础工作。在进行姜种选择阶段,要选择外形肥大、饱满并且有光泽的无病害姜块留种,选种的时期应定在光照不会过强的晴天。
2.对姜种进行困晒
在选好留种姜块后,要将姜块用清水将表面的泥土冲净,在冲洗过程中需要注意切勿将姜块表皮损伤,对姜块进行晾晒期间,需要将姜种放到确保不会对姜块表皮造成损坏的环境下,例如放在麦草中、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上进行晾晒,晾晒时间控制在1—2小时,或者也可以将姜块放在清理干净的地面上,但是切勿放在已出现硬化的地面上,因为在强光照射下地面温度会升高,一旦管理不善就容易对姜块造成损伤,从而降低姜种的质量。
在晾晒的过程中,须注意温度的控制,切勿在强光或是高温下进行晾晒,每天傍晚要将姜种收回,以避免夜晚降温对姜种造成冷害现象。此外,姜种每经过1~2小时的晾晒,就需要将其移动到室内进行暗处理,暗处理3—4小时后,继续进行晾晒,以此反复循环2到3次之后,将出现干瘪、皱缩的姜种剔除。
3.催芽阶段
在姜种困晒好之后,对其使用2000倍高锰酸钾水溶液进行浸泡,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捞出姜种晾干,在对姜种进行分层堆放时,需在姜种堆底部加垫麦草,厚度控制7~8厘米,同时每一层姜种之间铺垫麦草,厚度为2~3厘米,在姜种堆周围加盖麦草,厚度为7~8厘米,用于保温和提升姜种堆的温度,将温度控制在20~25℃范围内,对姜种进行15~20d的催芽。
(二)种植地块选择和处理
生姜其本身的特性为耐旱能力低、耐涝能力低,对旱涝不具备较好的适应能力,一旦选择的种植地块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生姜的产量造成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引发生姜的病患。因此,在对生姜进行种植时,需要选择土层厚,地势高、土地疏松且肥沃以及浇灌便捷的沙壤土或是半隐蔽壤土地区,同时为了防止姜种发生瘟病,尽量避免选择前作为烟、姜的地块,对姜种需要轮作3a以上,可将姜种与芋头、豆类或是水稻进行间作、轮作。在防旱涝方面,可在播种前15小时左右对选种的地块进行整平、深翻,合理开通排水沟,并对土壤进行施肥。
(三)拟定制种密度
凡是生姜高产的区域,其都有共同的特点,即制种密度相对合理。在对姜种进行播种期间,最佳的播种方式为条播,在条播过程中,姜种行距控制在30~40厘米之间,株距控制在20~25厘米范围内,沟深控制在10~20厘米范围。在对姜种进行催芽后,每一块种姜的质量在50~80g左右,每一块留2个壮芽,平均每667m2土地栽种500kg姜种,并对其施15kg的尿素,25kg的复合肥作为姜种的种肥。在施肥过程中,将肥料放入沟中和土壤混合均匀,每畦栽种2行姜种,行距保持10~15厘米,株距保持20~25厘米。。
二、种植后的栽培技术要点
(一)姜苗田间管理要点
为了防止生姜在种植过程中患病,同时促进高产,就要在这一长期的过程中重视对生姜田间的管理,主要须围绕以下几个要点:
1.在姜苗出苗后7d左右,需要对不能出苗情况的姜苗进行及时补植。
2.对种植后姜苗的追肥,第一次追肥时间为姜苗生出2~3个分枝阶段,第二次追肥时间为姜苗生出4~5个分枝,第三次追肥时间应设立在处暑的前后几天内。
3.在每一次施肥階段,需要针对生姜的生长情况、土地的肥沃程度进行肥料的配置,并且要适时的对生姜进行灌溉、排水以及培土工作。
(二)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若想使生姜高产,在对姜苗进行合理的种植前提下,还需要对生姜的病虫害进行大力的防治。在生姜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生姜病害有斑点病、姜瘟,虫害方面主要有地老虎、姜螟等,在这些影响生姜高产的因素中,姜瘟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最为严重,因此对防治降温,最佳的方式就是早发现、早防治。
姜瘟的高发期通常集中在立秋时节的前后,尤其是在湿度较高,多雨的低畦地区极易诱发姜瘟。在姜瘟病发初期,生姜的植株叶片会从尖端呈现枯萎状,数天后整个植株就会变为黄褐色,短期之内枯死。
对于姜病的防治,首要问题就是在选种期间就进行消毒,在进行药物防治期间,需要对生姜合理用药,并严格掌握用药的时间以及用药剂量,从而发挥最大的用药效果。
三、对生姜适时采收
对生姜适时的采收是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关键因素,贵州省山区采收生姜一般分为嫩姜采收和老姜采收,对嫩姜的采收应选择在生姜旺盛的时期,此刻采收的生姜纤维含量较少,水分足、味道清淡且组织柔软,十分适用于生吃和腌制。另外,当生姜在种植过程中,一旦发现可能有患病的趋势,就可立即进行嫩姜的采摘。在对老姜进行采收时,一定要把握好采收时节,采收时间选择天气清凉,土质含水量低的时间段,同时要保留2~3厘米的地上茎防止冷害。
(作者单位:561200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白马湖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