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信贺,冷 岩,陆金龙
(即墨市水利局,山东 即墨 266200)
山东省即墨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总面积1 780 km2,辖14个镇(街道),3个省级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及省级旅游度假区,120万人口。即墨市属于资源性缺水市,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84 mm,水资源总量3.44亿m3,其中,地表水2.74亿m3,地下水1.33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5 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市共有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52座、塘坝1 660座、较大拦河闸(坝)60座、水井7.21万眼。即墨市共有耕地面积7.29万hm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9万hm2,灌溉水利用系数0.65。农业是用水大户,一直以来,农业灌溉为“福利水”,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灌溉工程设施重建轻管,工程效益不能正常发挥。即墨市自2016年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创新体制机制,按照“尊重群众意愿、不增加群众负担、节水增效、保障灌溉设施正常运行”的原则,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即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该项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局、财政局、水利局、农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民政局以及各镇(街道)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市政府是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责任主体,各镇(街道)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主体,其他各成员单位也根据部门职责进行了工作任务分解。各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即墨市多次组织到天津武清区、北京房山区、临沂沂源县、滨州阳信县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业务骨干多次参加山东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培训班。通过一系列的考察学习及业务培训,更好地解读有关政策文件,领会上级改革精神,取长补短,进一步理清了本市农业水价改革的工作思路。
即墨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即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市发改局和水利局联合印发了《即墨市农业用水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农业水价组成部分以及水价的核定程序等。市水利局和农业局联合印发了《即墨市水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村为单位发放水权证,核定每个村、每户、每眼井计划用水量,并明确了水权交易办法。市水利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即墨市农业用水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办法(试行)》,确定补贴对象、程序、标准等。出台《即墨市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即政办字〔2014〕41号),制发了产权证和管理使用权证,明确了工程设施管理使用权。
一是青岛市级财政列支530万元作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专项资金,为推动本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二是即墨市财政列支14万元专门用于今年项目区农业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随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推进,即墨市财政还将整合有关涉农资金,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即墨市选取了地下水源较丰富、农业灌溉习惯较好的移风店镇5个村庄作为2017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区,实施改革面积586.67 hm2。试点区邻近大沽河,属于井灌区,土壤肥沃,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基本各占50%。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本实现了“一促进、两提高、三保障”的目标,即一是促进节约用水;二是提高了群众经济收入和发展节水农业的积极性;三是保障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保障了改革活力,保障了农业信息化、用水便捷化。
经测算,运行维护成本水价0.23元/m3,全成本水价0.54元/m3。以粮食作物定额内用水量为基准,合理确定阶梯和加价幅度,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通过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在群众中树立了“农业用水要花钱”的意识,促进了节约用水,每年可节水71万m3。
完成总投资560万元,主要对89眼机井进行配套,安装潜水泵89台,安装智能化控制柜89台,铺设DN75PE管1.4万m,建设出水口318座,建设低压线1.7万m,架空高压线2 320 m,新设变压器6台,建立1处镇级和5处村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工程投入运行后,年可新增粮食、蔬菜生产能力158万kg,省工3万个。
为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改革、发展节水农业的积极性,有效破解“不提水价难以实现节约用水和工程良性运行,提水价农民难以接受”的农业水价改革“两难”问题,即墨市建立了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用水户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精准补贴对象主要为灌溉设施和计量设施管理维护主体。对成本水价中的运行管理费和职工经费由市财政进行精准补贴,项目区灌溉用水补贴0.06元/m3。
即墨市在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成立了青岛地区第一个专业农田灌溉服务站——“即墨市移风安先农田灌溉技术服务站”。主要业务是农田灌溉技术咨询服务、批发零售农田灌溉设备及灌溉工程设备维护保养等。灌溉服务站下设5个服务点,具体负责水费征收和工程设施巡逻维护等工作。该服务站实行公司化运作、专业化服务,解决了多年来农田灌溉设施的“重建轻管”问题,保障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工程竣工验收后,工程产权、管理权归当地镇政府,即墨市政府授权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工程产权证和管理使用权证,进一步明确了产权人和管理使用人的权利和义务。综合考虑项目区水源条件、种植结构以及农民灌溉习惯等因素确定灌溉定额,根据每户耕地面积确定初始水权,在各户的灌溉信息卡上,明确注明本年度允许使用水量(即水权);在镇级管理平台上,以水井为单位,注明年度允许取水量。允许农业水权流转,节余水量可以转让交易。农业水权交易可采取农业取用水户间自主交易、即墨市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平台交易、委托农民用水管理组织交易和政府回购等形式。
即墨市招标委托山东大学自主研发了在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化建设处于领先地位的管理平台,完成了信息化遥测系统和水费征收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国内先进的RTU设备(IC卡水资源管理控制终端)和技术,集远程控制、远程抄表、GIS(地理信息系统)动态预警、实时监控、统计分析、阶梯水费征收、开卡充值、手机APP管理、微信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农业灌溉信息化、节水计量一体化、村民用水便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