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基层县乡精准扶贫的资金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3-25 03:29:35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精准资金监督

饶 瑛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01

正文:

1 研究背景

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湘西调研工作中首次作出了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他指出“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 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中国近30 多年来贫困问题一直是民生大计,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总计减少6.6 亿贫困人口,这无疑是世界范围内的奇迹、人类壮举。但是,贫困状况依然严峻,还有约7000 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到2020 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年要减贫1200 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 万人,形势逼人,任务艰巨。按照政府规定,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以下的属于贫困人口(2015年国家最新公布的贫困标准为年人均纯收入2855元,因我国东西部发展程度不一,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可制定符合本地的扶贫标准,故不可一概而论),目前,我国有14个片区,59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这些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较差。

2 精准扶贫主要内容

精准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一是着力“识别”精准,二是具体“帮扶”精准,三是“脱贫”对象精准。没有这三个精准,就谈不上精准扶贫。从个别地区扶贫工作中个别领导干部存在私下操作控制扶贫款项,作风不实,形式主义现象,导致扶贫工作脱贫攻坚力度不够,监管不严,群众对扶贫政策不了解,扶贫成效不佳,群众不满意,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结合实际情况,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严肃查处腐败案件,以儆效尤,端正干部态度,一切以贫困群众利益为重,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也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切实履行好扶贫责任,确保扶贫目标任务精准完成。[2]

3 甘肃省具体基层县主要问题

据统计2017年9月,甘肃省共有的贫困县78个,40个深度贫困乡镇,3720个深度贫困村,62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虽然财政扶贫工作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分配与效率等方面依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财政扶贫资金存在损失和浪费的现象、投入不足、使用和分配存在缺陷、管理模式不够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所以,如何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更好地为贫困地区服务,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当前甘肃省扶贫资金监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乡镇及农村扶贫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审计。从项目和单位上分析,扶贫资金项目分为产业扶贫、扶贫对象能力建设及扶贫贴息三大类,涉及发改、财政、民政等多个部门和单位,项目申报分别由各部门单位独立完成,缺乏系统的谋划和安排。对这些扶贫资金的监督,目前仅有政府审计有所涉及,而社会审计和社会监督几乎没有。

(二)、资金来源分散,缺少综合统筹,资金使用与扶贫脱节的情况,存在监管方面的漏洞。扶贫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地方各级政府筹集资金、相关部门和单位投入资金以及社会募集、捐赠的货币资金及物品,来源渠道分散,各部门互不统属,政出多门、多头管理。造成资金项目重复和交叉,加之一些项目安排及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不公开,缺乏监督,使各渠道下达的资金难以有效整合使用,造成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责任不清、投资效果不佳,也为套取国家扶贫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3]

(三)、扶贫资金监督、独立审计不够规范,相关人员审计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对乡镇及农村扶贫资金一般采用民主监督,有利有弊,社会力量审计还几乎是空白,仅靠有有限的政府审计人员远远不够。而且扶贫专项资金投入领域宽泛,除财政资金收支领域外,还包括道路桥梁修建方面的工程建设、土壤改良、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领域,以及工业、农业、服务等产业领域,涉及审计、环评、工程造价、资产评估等业务,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

5 强化资金管理会计监督机制

(一)、针对优亲厚友、截留挪用、私分贪污等违纪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抽查。相关领导组成监督小组,形成强有力保障,有力监管。县财政局牵头协调纪检、监察、审计、扶贫办、经管站等部门成立联合督导检查组,采取分项目地毯式检查法,对贫困村的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突击检查。

(二)、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根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扶贫专项进行评估、做到有效监督扶贫专款专用,确保支出规范情况方面;报账手续是否齐全,相关人员有无明晰责任方面的督查;

(三)、开展组织工程项目全覆盖专项巡察,确认有无扶贫领域政策落实不到位、帮扶工作效果不理想、工作作风不务实等问题存在,是否违反合理流程和相关操作程序方面的督查;

(四)、详细工程资料归档是否合理,档案资料是否符合要求;

6 具体有效监督建议及措施

建立扶贫资金专项管理小组,组长由主要资金管理领导担任,副组长分管财务主任,负责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具体工作。明确责任制度,财务分管制度,主管领导、会计、出纳等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明晰,开展财务收支业务操作独立流程,财务印鉴要实行盖管分离,坚决执行“副职管财务,一把手监督”制度,实行管项目与管账务、管账务与管现金、管账务与管实物“三分离”管理制度,单位会计出纳岗位必须分设,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运行。

其次 、坚持执行国库资金集中支付制度,做到严格实施制度有针对的扶贫计划,按计划拨款,工程开工予以拨款等具体事项;严把扶贫支出审核关,对扶贫项目支出业务具体发票,做到积极配合,多级审核;对不属于项目工程开支范围的,坚决按项目实施计划,不得移作他用,违规支出一律不予报支和报核。

第三、加强日常监督。深入基层“接地气”,定期进村入户,加强与扶贫村群众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扶贫领域不正之风、腐败问题及民情民意。[4]

第四、加强公开公示监督。坚持“三级公示”(县、乡镇、村组)和“三次公告”(事前、事中、事后),制定了统一的财政扶贫资金公开模板,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形成上下联通全方位公开公示机制,将扶贫政策落实、评定申报程序流程合规、审核使用监管、结果透明等向群众进行公开公示,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五是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及支部纪检委员的监督作用,有效了解掌握基层扶贫政策、扶贫资金落实等情况;七是加强信访监督。畅通信访监督渠道,及时发现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把监督“触角”延伸至村组农户,实现监督无死角、无盲区。

7 总结

总结来看,2018年,甘肃县级财政局认真开展了贯彻落实主管机关部门关于扶贫工作的相应决策部署计划,根据具体贫困县乡,主动作为,把扶贫攻坚中核心项目及资金监督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精准”理念和质量导向,监管质量得以很大的改观,在顺利开展精准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伴随着监管加码、实施到位,财政扶贫资金在新的一年将孕育出更多“繁花硕果”。

猜你喜欢
精准资金监督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6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精准的打铁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22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6:48:02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人大建设(2017年2期)2017-07-21 10:59:25
精准扶贫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