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动空间”视角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研究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2018-04-17 09:21李婷婷叶育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年28期
关键词:宝安宝安区流动

李婷婷 叶育成

1.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2.广东宜居城市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40

正文: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加速资本的全球流动,创造更多的连接和相互依赖,加强了地方优势;加速了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的时空交换,促进产业重构和空间重组,进一步改变区域和城市的空间格局[1]。著名城市社会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提出“流动空间”的概念。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流”的作用下,功能化和等级化的网络节点将生产、分配和管理功能定位在最有利的区位,并通过网络将所有活动联系起来。本文基于流动空间视角,探讨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模式与策略。

2 构筑“流动空间”体系

2.1 “流动空间”理论

由交通网和信息网为主构成的流动空间,弱化了区域内部传统的边界限制,功能化、等级化的网络节点将引导不同的要素向最有利的区位集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同时又通过网络相互联系,是一个功能重组和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的过程。网络的根植性研究聚焦区域差异,注重空间网络节点的特殊性[2]。传统的区位理论与物理邻近性,面临流动空间的挑战,它重新整合人们的空间观[3]。本文认为,流动空间是通过信息技术、经济和空间的共同作用改变了传统的时间、空间和距离的概念,产生了全新的流动空间场,引发新的空间形式的转变[4]。

流动空间的外部环境和要素示意图

2.2 “流动空间”体系

在流动空间理论指导下,通过公交、物流和信息等通道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流动的互动网络,同时在网络节点地区引导要素集聚,形成具有区域支配地位的功能性地区,从而有效整合周边区域资源,实现区域内部空间重组。具体包括:“区域公交网”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区域物流网”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区域蓝绿网”与“生态休闲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区域信息网”与“科技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流动空间体系下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战略总体框架

3 宝安区产业空间优化与重构

3.1 研究区概况

宝安区是深圳的经济大区、产业大区、人口大区、国土大区,是深圳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2017年,宝安区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48亿元,增长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7亿元,增长25.6%,增速创龙华分区以来新高。宝安区目前工业驱动难以为继,单一增长面临困境,发展模式面临功能内涵、模式路径和发展体系转型,亟待通过城市产业“二次重生”,促进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互联网+制造业”引发制造业资源配置新方式,信息化使传统产业空间逐步由“场空间”向“流空间”发展转变,去“中心”向“节点”,网络区位取代地缘区位。依托信息流和快速交通流打造产业发展“流动空间”,促进宝安区产业转型升级,对深圳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3.2 构筑“四网四区”

3.2.1 “区域公交网”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区域公交网”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通过构筑多层次、广覆盖的区域公交网,满足各层次人群的出行需求;围绕公交枢纽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宝安区依托轨道线和BRT,构建“三横三纵”与城市其它交通无缝衔接的公交网络骨架,形成区域间以城际轨道为主,内部以地铁、BRT为主,各街道之间以BRT、公共汽车为主的一体化的公交网络体系,打造三级服务中心,依托TOD的串珠式发展,优化城乡服务中心,引导现代服务业发展。

“区域公交网”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模式图

“区域物流网”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模式图

3.2.2 “区域物流网”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区域物流网”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通过构筑多式联运的物联网,促进生产要素快速流动;依托物流枢纽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引导生产要素聚合发展。为推动宝安生产和流通的联动发展,依托高快速路搭建高效便捷的区域物流网,引导物流园区、货运站点的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生产效率,并围绕物流枢纽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促进要素集聚,形成与物流网相结合的产业开发模式。宝安区将以高、快速路为骨架,空港新城码头、福永码头等港口及航道为支撑共同组成“三横两纵”的区域物流网。通过集群发展,打造松岗北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松岗西-沙井北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区、沙井西-福永北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沙井东-福永东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宝安机场临港产业集聚区等五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3.2.3 “区域蓝绿网”与“生态休闲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区域蓝绿网”与“生态休闲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通过构筑蓝绿交织的生态人文网络,促进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围绕生态节点和文化留存地区建设生态休闲和文化创意产业区,引导特色化发展。利用具有重大生态环保价值的绿色开敞空间构建区域绿网,以宝安河流水系和滨海水域构成区域蓝网,结合休闲绿道网串联生态休闲区和人文风貌区,形成完整、延续、科学的生态及文化网络。打造松岗“现代文化休闲圈”、空港新城“生态文化休闲圈”、西乡“创新文化休闲圈”、凤凰山“历史文化休闲圈”等四大文化休闲圈,引导发展生态休闲和文化创意产业。

“区域蓝绿网”与“生态休闲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模式图

“区域信息网”及“科技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模式图

3.2.4 “区域信息网”及“科技创新型产业集聚区”

“区域信息网”及“科技创新型产业集聚区”,通过构筑高效而全覆盖的信息网络,促进信息和技术交流。依托信息枢纽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区,促进区域创新提升。依托大学城、科研机构等知识创新资源建立宝安区域信息网,加强宝安区与广州大学城、珠海横琴等珠三角主要信息枢纽的联系,促进宝安产业区与信息港的融合,全面提升片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通过扶持科研机构、高校、知识信息产业园区,搭建市、区级信息枢纽和区域创新发展带,促进宝安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利用“区域信息网”,重点打造空港新城信息产业园、宝安中心信息产业园、石岩生态信息产业园等三大信息产业园,引导发展科技创新型产业。

3.3 流动空间结构

将公交网、物流网、蓝绿网和信息网所识别的节点和功能区相叠加,再加以整合,推导出四网四区的功能叠合,宝安区打造“两轴三带三城两区一谷”的空间结构。发展轴带体系形成“两轴三带”,包括深中城市发展轴、宝安—光明城市发展轴两条联系轴,西部活力海岸带、中部黄金发展带、中部黄金发展带三条发展带;城乡聚集体系形成“三城两区一谷”,包括先进制造城、科技创新城、空港新城三个产业城,空港现代物流片区、宝安中心片区两个功能片区,石岩科技健康绿谷一个科技生态绿谷。

基于流动空间视角的宝安区总体空间结构图

4 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建议

4.1 探索新形势下产业发展思路

伴随经济的日益发展,传统产业发展思路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亟待融入新常态、新要求,新区域、新战略,新发展、新平台,促进经济形势转变、发展模式转型、城市产业“二次重生”,探索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和转变。

4.2 基于“流动空间”,创新产业空间布局模式

产业发展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打破单一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传统产业空间布局模式,按照“流动空间”思路,有利于重构产业发展格局。知识的生产、流通和传播是理解产业的空间分布以及由此产生的地域差异的核心。知识的创造和创新的过程逐渐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新产业空间的兴起和区域产业化的进程方面的研究也往往采用演化、网络的视角进行。

4.3 构建园区互助、有机组合的产业空间模式

推进集聚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态休闲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型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的系列特色专业园区,注重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各类产业有机组合群聚,形成相互间密切交流和配合的园区群。以综合服务区联系各个园区,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基础支撑实现园区整合,促进产业园区联动融合,协同发展。形成局部各具专业特色,整体相互支持产业综合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宝安宝安区流动
广东省深圳宝安区海乐实验学校
流动的光
宝安区获评广东省曲艺之乡同题专辑
第十五届文博会举行颁奖大会,宝安收获满满 尽情展示魅力 喜获六座奖杯
宝安艺术家赴汉中取经
朗诵名家宝安“献声”掀热潮
饶凯玉 宝安刻纸画艺术第一人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宝安区人工流产女性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的调查
论新课程对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体育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