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凯,曹悦欣,徐文腾
(潍坊市水文局,山东 潍坊 261061)
潍坊市是全国首批42个重点缺水城市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20 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等也在逐渐增加,未考虑城市长远的发展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用水方面不加节制,产生严重浪费和污染,没有形成有效的重复利用机制。另一方面,自2013年8月份开始,潍坊市干旱少雨状况持续至今,期间年平均降雨量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3至4成,均未形成有效径流,城区内主要供水水源地峡山水库、白浪河水库水量持续减少,市内主要河流白浪河、虞河等持续断流,城区内可利用水资源短缺。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水文规律的变化,不能很好地统筹规划地下管网。一方面,在暴雨洪水时不能及时将雨水排出城市进行利用,在城市中形成了洪水内涝,对居民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地影响;另一方面,政府每次重复建设地下管网。每当暴雨洪水来临时,城市内雨洪径流量一旦增大,洪峰流量增加,城市防洪能力过低的现象就会凸显出来,城市内雨洪灾害频繁,下水道漫溢,低洼地段道路积水,交通车辆拥堵经常发生。
从各县级行政区入河排污口评价结果来看,奎文区2个排污口均超标,潍城区1个排污口超标,寒亭区5个排污口中有4个超标,坊子区1个排污口超标;从各水功能区评价成果来看,弥河寿光农业用水区(寒亭单元)、白浪河寒亭农业用水区(奎文、潍城单元)COD和氨氮限制纳污指标均不达标;虞河潍坊农业用水区(奎文、寒亭单元)COD限制纳污指标不达标。
按照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新建、改建标准化监测断面设施,增设水位、雨量观测设施,配备自动化的雨量、水位等监测设备。监测项目包括流量、雨量、水位、道路积水深度、水质、洪水预报等。设立水文站、水位站9处;设立雨量站22处,在城区潍州路铁路桥等处设立低洼积水地段水位站4处;设立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13处。形成站类齐全、覆盖面广、监测手段先进实用的城市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水文监测能力,便于各级决策部门解决所面临的水文问题。
1)“引黄入峡”“引黄入白”工程。全市投入资金12.1亿元开展抗旱,修建“引黄入峡”“引黄入白”工程,调引黄河水、长江水2.3亿m3,保障了中心城区供水安全和北部农田灌溉。
2)峡山水库增容工程。除了修建“引黄入峡”“引黄入白”工程外,又建成了峡山水库增容工程。该工程将峡山水库兴利水位由36.80 m提高至37.40 m,增加兴利库容6 500万m3。
3)“黄水东调”应急工程。计划从东营市境内的广南水库(龙悦湖)向潍坊北部地区调水。该工程供水管道线路总长63.91 km,其中潍坊市境内55.41 km,设计流量15 m3/s,年供水量为3.15亿m3,建设工期为14个月,引、输水等先期施工项目于2017年6月底完成。
4)“引黄入峡”续建工程。为缓解市区局部用水紧张状况,启动了“引黄入峡”续建工程,从峡山水库水电站调水至寒亭区朱里街道,于6月底完成建设任务。
5)中水回用工程。潍坊学院的中水处理厂重新投入使用,日处理中水可达1 500 m3左右;潍坊医学院也建起了污水处理厂,日处理中水可达2 000 m3左右。不但可以满足厕所用水和绿化用水,而且还可以排入人工湖,满足一些绿化、景观用水需求。
1)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潍坊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部署,及时编制完成了《潍坊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潍坊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及标准图集》,重点完成了四大系统建设:推进海绵型道路与广场系统建设;推进海绵型水系生态系统建设;推进海绵型绿地与公园系统建设;推进海绵型建筑与小区系统建设。
2)统筹安排城区防汛排涝工作。及时召开城区防汛工作调度会议,完善城区防汛应急预案,强化防汛工作措施,提前向中心城区城市防汛主管部门和市直城市防汛各成员单位下发预警通知,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及时发送预警信息,要求各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城市防汛值班以及应急抢险机制,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加强重点部位防范;全力采取排涝应对措施;组成多个专项巡查组指挥督导;同时,及时研究根治内涝对策,组织专业人员力量讨论研究解决方案,全面提升城市防汛能力。
通过各种媒体向全市市民发出倡议,积极倡导树立节约高效的用水理念、用水方式,希望市民牢固树立水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节约意识,积极参与节水型城市、节约型社会建设。
水文监测系统的建立是城市防汛工程、水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及时准确的暴雨洪水信息采集传输和预警预报体系、区域水功能区监测与水生态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为各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科学调度洪水,减少洪涝灾害损失,进行水资源有效保护管理,及时解决所面临的水文问题,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通过建设城市水文监测系统,使社会公众能够及时了解雨水情信息、水质监测信息,逐步提高对水文服务的认识;加大供水工程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水资源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对保障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作为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强化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绿地、水体、道路、建筑及设施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等作用,促进城市水环境的自然良性循环,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是巨大的。
综上分析,积极开展城市水文监测工作,研究掌握城市“水问题”的发展变化规律,掌握引发城市“水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城市防洪减灾、城市供排水、城市水资源优化管理以及城市市政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水文信息和科学依据,为防汛应急预警、城市交通、市民安全提供信息保障,为城区防汛抗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程管理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1] 李树平,黄廷林.城市化对城市降雨径流的影响及城市雨洪控制 [J].中国市政工程,2002(3).
[2] 拜存有,高建峰.城市水文学[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1).
[3]潍坊市人民政府.《潍坊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Z].2016(10).
[4] 潘树茂,牟志录,时巨艳,等.防洪非工程措施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J].东北水利水电,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