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来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4
正文:
引言:与其他工程相比,地铁安装工程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在安装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各类管线很容易出现交叉、碰撞等情况,使施工难度增加。对此,可将BIM技术引入其中,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减少管线设计与布局上的失误,缩短工程施工周期,提高建筑行业的数字化管理水平。
BIM技术起源于美国,近年来在全球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B”为Building的缩写,译为“建筑”;“I”为Information的缩写,译为“信息”;“M”为Model的缩写,译为“模型”;BIM即建筑信息模型,以工程项目的各项参数为基础构建建筑模型,具有协调性、可视化、模拟性等特征。简单来说,BIM能够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将整个工程以三维数字模型的形式在计算机中展示出来,并将工程相关信息填入其中,建成一个工程信息数据库。设计方可以通过BIM数据库随时变更信息,检验设计效果,避免出现设计不当问题;施工方可借助该模型通过软件统计工程量、检验管线碰撞等;建设方可利用数据库信息进行投资预算、信息变更发布等。由于BIM模型具有较强的可视化功能,可将整体工程情况真实的反映出来,为工程相关方提供极大便利[1]。
在某地铁站建设中,该工程主要包括站台与站厅两个部分,总建筑面积约为2.5×104m2,设有4个出入口,其中两个出口通过地下通道与地铁站相连。由于工期较紧,土建、机电、装修等多家参建单位一同施工。另外,施工场地的四周还临近小学、商场、居民楼,场地范围受到较大限制,出入只有一条道路,加上工期紧张,要求施工过程中不能出现过大的变更。为了提高施工与决策效率,业主决定从设计阶段便引入BIM技术,通过构建BIM模型,利用虚拟仿真、4D模拟技术等指导项目施工。
2.2.1 管线碰撞检测
综合管线排布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管线交叉、碰撞等情况,以便提早纠正。BIM技术在管理碰撞检测中的应用如下:
(1)土建各构件间的不合理布局。在地铁工程施工中,建筑与结构等专业构件之间往往存在不合理排布现象,通过二维图纸很难准确发现层高、净高方面等问题,但通过三维模型便很明显的发现异常所在。例如,部分梁标高过低,与门距离过近,没有为过道预留充足的空间等等;
(2)管线与土建构件间的不合理布局。例如,部分位置的风管标高过高,甚至超出了对应层高,因此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在此类碰撞调整中,主要对象便是管线。对于土建不妥当之处,也可对BIM模型进行调整;
(3)管线间的不合理布局。包括电气、给排水、暖通等多类管线间存在的碰撞、交叉等问题,通过发挥BIM技术自身优势,便可自动对管线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测。例如,当检测出风管与消防水管发生碰撞时,BIM软件还会自动在二维图纸中标出相应位置,由专业工程师对此处进行核查,并形成书面报告,交由设计人员作出调整[2]。
2.2.2 施工模拟
目前,BIM技术在施工模拟中的应用主要借助Navisworks等软件来实现,此类进度模拟软件可根据工程项目制作出模拟动画。在地铁安装4D模拟视频制作中,首先需要工程师充分理解施工方案,然后明确工程进度、质量节点以及完整的安装计划,在此基础上通过软件进行施工模拟,形成视频格式的文件,最后对视频的效果进行优化,作为指导性文件应用到地铁安装工程之中。在本文研究的某地铁工程中,由于机房中设备、管线较为复杂,因此在正式安装之前先用BIM技术对机房管线安装工序进行模拟,以此来提高安装效率与准确性。
2.2.3 分解安装系统管线
当机房管线安装方案确定后,根据现场预留运输通道与实际情况,将BIM模型中的管线进行科学分段,尽可能的在设备终端或链接处分解,防止出现焊缝,为后续组装提供便利。当场外加工完毕后,在符合机房施工条件的情况下,将各类管段大量运输至施工现场,以工序模拟为依据进行组装,施工现场秩序根据二维码与管段编号识别位置,与设计图纸相结合进行机械化组装。
2.2.4 机电系统安装信息查询
在地铁安装工程中,在对机电系统进行安装时,采用360°全景扫描技术,为安装信息查询提供极大便利,同时也使安装工程更具可追溯性。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前,通过360°全景扫描技术获取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再将设备、施工信息挂接到全景图片的对应处,构建出完备的全景共享信息系统,为工程相关单位了解施工重要信息、关键设备等提供极大帮助。同时,还可对压力表等部件的安装信息、厂家信息等进行查询,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质量提供了保障。
首先,该工程建筑结构较为复杂、管线设备众多,将BIM技术应用到地铁安装工程中,共计检测出875处碰撞点,由经验丰富的施工组班长进行检查后,对其中297处影响较大的位置进行调整,有效避免了因设计失误对安装工程带来的不良影响,防止了过大或者较大工程变更的发生。
其次,将4D施工模拟技术应用到地铁安装工程中,使以往安装模式发生改变,通过模拟技术计算出地铁工程所需的材料数量,避免了大量材料堆放为工程施工带来的不便。在实际施工中,施工现场只预留出两天的用料量,有效克服了施工场地狭窄、运输道路不便问题。通过工程安装模拟视频资料的制作,针对地铁站中复杂位置的施工进行重点标注,为施工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该地铁工程竣工后,最终统计数据表明,与常规设计相比,BIM技术的应用使设计变更量减少到86%,工期缩短了34天,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BIM技术在地铁安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3]。
结论:综上所述,将BIM技术应用到地铁安装工程中,能够使各类管线在狭窄的空间中合理分布,避免发生碰撞冲突,并通过4D施工模拟技术,使整体建筑工程直观的展现出来,避免了安装工程中出现的误工、返工等问题,有效减少材料与管理成本的投入,缩短工程施工周期,推动了地铁安装工程的顺利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