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黑色沃土” 收获“绿色动力”
——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公司40年改革发展回顾

2018-03-25 08:11/
中国煤炭工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露天煤矿煤炭建设

文 / 马 剑

从“七上八下,来回抽架”的艰难筹建到首开国内煤电路一体化运营的“准格尔模式”,准格尔项目42年的开发建设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一路前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写照和先进生产力的杰出代表

准格尔煤田的开发建设、发展历程就是我国煤炭工业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准格尔项目是我国煤炭建设体制改革的产物。从“七上八下,来回抽架”的艰难筹建到首开国内煤电路一体化运营的“准格尔模式”,准格尔项目42年的开发建设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一路前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生动写照和先进生产力的杰出代表。

十年大规模建设,创业艰难成果丰硕

上世纪50年代,开发准格尔煤田的事宜就提上了国家议程。1976年5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批准成立准格尔煤田开发筹备处。但后来因种种原因,准格尔项目停建。

1986年6月21日,是一个值得准格尔人永远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批准准格尔项目立项;12月8日,国务院核准准格尔项目划归煤炭工业部直接管理,煤炭部批准成立准格尔煤炭工业公司,为煤炭部直属大型企业,实行煤炭开采、坑口发电和铁路运输综合经营。

这一天,准格尔人整整盼了十年!

把准格尔煤田建成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铁路运输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基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家的产业政策大力倡导和支持的项目。随着国家能源工业战略的西移,支持煤矿办电,鼓励有条件的煤矿,尤其是煤炭外运紧张的煤矿办电,变“输煤”为“输电”,是当时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指出“集中财力、物力加快煤电路重点工程建设步伐,是优化产业结构,解决‘瓶颈’制约的当务之急,也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大规模建设就在这样的政策激励下拉开了战幕。

1990年7月17日,以丰准铁路开工建设为标志,自行建设的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全面开工。

一批怀揣远大理想的莘莘学子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准格尔,在黑岱沟这个大舞台挥洒他们的青春年华,写意人生;一批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建设者从五湖四海奔赴准格尔,支援国内最大的露天煤矿建设。

1992年12月和1993年8月,坑口电厂两台机组先后建成投运并网发电,成为当时内蒙古西部电网主力电厂之一。这两台机组的并网发电,为缓解当时蒙西电网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支援内蒙古西部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6年9月28日,黑岱沟露天煤矿和配套的选煤厂投入试生产,标志着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完成了建设,转向生产。

1996年,设计年运力为1500万吨、正线全长264公里的大准铁路全线贯通,1997年6月28日大准铁路全线电气化牵引开通,国内首条企业自备电气化铁路建成投运。

三大主体工程的陆续建成和相继投产的同时,配套的供电、供水、通讯、计算机网络、污水处理等生产辅助设施和中心区建设工程也先后交付使用,1999年底,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项目正式移交投产,一座现代化的能源基地崛起于广袤的鄂尔多斯高原。

作为国家“八五”期间煤炭建设体制改革的产物,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煤、电、路建设协调同步,整个项目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开创了煤、电、路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的先河,被经济学界称为“准格尔模式”,并将其打造成为准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准格尔模式”突破了计划经济的老框框,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路矿分离、煤电脱节的局面,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取得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第一次在我国煤炭行业形成了煤电路同步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格局,准格尔能源公司因此成为全国第一家煤、电、路综合性集团型企业。

正是由于这种煤、电、路一体化经营模式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优势互补性和独特的规避风险的协同效应,才使准能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谱写了一曲煤电路交相辉映的华彩乐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准格尔模式”的巨大优势越来越凸现,设计能力年产2000万吨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及其配套的选煤厂、南坪运煤专线、矸电二期2×300MW机组、大准铁路复线建设及准池铁路的兴建,都是煤电路一体化集约经营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创新实践。

准能公司的煤电路一体化战略作为在企业特定条件下对产业形态的一种突破,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显示出其突出的示范意义,并为其他企业所争相效仿。

1998年9月1日,准煤公司划归神华集团公司管理,2001年3月1日正式改建为神华集团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几代准能人历经艰难险阻完成了第一次创业。

十年跨越式发展,高歌猛进铸就辉煌

跨入新世纪的十多年来,准能公司发展迈入快车道,书写了跨越发展的“准能速度”。

2000年,投产一年后的黑岱沟露天煤矿达产,2011年,黑岱沟露天煤矿原煤生产突破3000万吨,成为国内第一个单矿年产3000万吨煤炭的特大型露天煤矿。

汇聚地火入熔炉,输出能源灌华夏。电厂两台机组运行19年,累计发电202.09亿度,消化露天矿洗中煤和劣质煤约1300万吨,在“变输煤为输电”的同时消化低热值煤,使洗选加工后的高热值煤外运,保证了煤炭洗选的持续进行,有效缓解了铁路的运输压力,生动地诠释并丰富了煤电路一体化模式的内涵,为“准格尔模式”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准能公司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煤炭年产量实现跨越式增长,由2003年的1400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6000多万吨,单矿产能突破3000万吨;铁路运量由10年前的不足2000万吨增加到7600多万吨;发电装机容量增长了4倍多;循环经济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效益逐年上升。同时,准能公司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有利时机,适时调整企业发展规划,实现了由煤电路一体化经营的“准格尔模式”向煤炭开采、循环经济、铁路运输综合开发利用的“准格尔区域经济新模式”的企业经营模式的重大转变;由原来单一能源消耗型企业向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开发利用能源企业的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由单纯依靠煤炭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为主的高耗能发展方式向低碳高效、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十多年来,在成功实现债转股、完成公司制改造及企业剥离社会职能后,甩掉沉重包袱的准能公司轻装上阵,一路高歌猛进,狂飙突起,大准铁路、黒岱沟露天矿及配套选煤厂的扩能改造、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的建成投运,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每年以500万吨规模快速递增,经济效益逐年攀升,2002年一举跨入国家千万吨级煤炭生产企业行列,2004年煤、电、路三大主体产业全面实现盈利,实现了准能人为之骄傲的二次创业目标。

这十年,是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员工最多的十年。十年来,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连年大幅攀升,幸福员工工程呈快速推进态势,广大员工的幸福指数、心理满意度不断提高,文化建设工程的有序推进,使“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的准能文化落地生根,人才培养工程、幸福家园工程、幸福安康工程及薪酬福利工程、阳光心态工程的陆续实施,使企业的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广大员工及其家属,使他们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实现了物质丰裕、精神富足、身心健康、家庭和美,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

十年发展,创造了准能奇迹,写就了神华“神话”;十年蓄势,形成准能震撼;十年转变,写出准能故事。十年来,准能办成了大事,办妥了难事,办好了喜事。极不平凡的十年,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准能公司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新的起点上,掀起了第三次创业的新高潮。确立了文化引领,战略定位,管理提升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绿色开采、低碳高效、综合利用、和谐共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打造黑色煤炭开采、白色氧化铝研发、金色铁路运输、绿色生态农牧业和橙色管理提升再造工程、蓝色幸福员工工程、红色企地共赢工程的“七彩准能”,朝着“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综合开发利用能源企业”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

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关口,准能集团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真落实集团“打造世界清洁能源供应商”的服务理念,加快发展绿色开采技术与装备,科学合理高效利用煤炭和与煤共伴生资源,着力从推动煤炭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入手,推进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发展,在开采金山银山时守住绿水青山,在耕耘“黑色沃土”的同时,收获“绿色动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矿山发展新格局。

——以环保带动开发,解决好水土流失问题

露天开采具有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等优点,但开采时需要剥离煤层上覆的岩石及覆盖物,占用土地过多,容易导致原生地表地形地貌的破坏,环境治理难度大。为此,准能人确立了“以开发促环保,以环保带动开发”的思路。

对于身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准格尔煤田来说,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好水土流失问题。准能集团黑岱沟等露天煤矿采取滚动开采方式,前面采煤要削山为坑,后面紧跟着要填沟造地,形成平原。

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准能人秉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理念,采取整体包围、分层阻拦泥沙的办法,将黑岱沟露天煤矿作为一个整体,在建设用地边界自然水流出口修建坝体工程,在矿区周边的上游修建以拦泥、蓄水、防洪和保障矿区生产建设安全为目的的拦洪坝20座,下游修建拦渣坝10座,在北排土场、东排土场、西排土场共修建临时性拦水坝16座,做到了层层设防、沟沟建坝,构筑起水土保持工程的宏观防御体系。

经过治理,矿区水土流失控制程度达90%以上,水蚀模数由原始地貌的每年1.3万吨/平方公里降至目前的每年0.15万吨/平方公里,成为全国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

——复垦绿化,煤海深处造绿洲

在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的准格尔煤田实施生态重建,必须加大投入,包括政策、资金、科研、技术、人力。

从2002年开始,准能集团每年从吨煤成本中提取的土地复垦和生态再造专项基金由原来的0.1元增加到0.45元,保证专款专用。

据统计,准能集团先后投入14.2亿元用于矿区复垦绿化、水土保持和生态重建,完成复垦绿化总面积2320公顷,种植各种乔木、灌木6440万株,植被平均覆盖率达80%以上,植被覆盖度比自然地貌提高2倍至3倍,土地复垦率达100%。矿区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简单趋向复杂、生物种群由单一化趋向多样化,生态系统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2012年,准能集团提出了“通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将准格尔矿区打造成集生态设施农业、农业种植基地、现代畜牧养殖、生态景观防护林、农业观光、未来城市规划功能区、工业园区建设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煤炭矿区特色和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的新思路。公司先后在黑岱沟露天煤矿东排土场、西排土场尝试种植土豆、玉米、黍子、大豆、油菜、黄芥等,年种植面积在500亩左右,并连年丰收。

2016年,准能集团将矿区的复垦治理与准格尔旗政府的精准扶贫相结合,在哈尔乌素外排土场建立规划面积1万亩的现代光伏农牧业示范区。

2017年11月,准格尔旗矿区生态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目前,初具规模的4万亩复垦绿化地,已经给当地带来效益。当初的露天煤矿排土场,现在成为现代农牧业园区。2017年,准格尔旗在该处举办了那达慕大会等活动,黑色矿区如今成为失地农牧民就业增收的新平台和当地百姓出游观光的好去处。

——煤炭吃干榨净,实现高效循环利用

准能人重视对煤炭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从2003年至今,准能集团洗选加工后的高热值煤通过铁路外运,进入环渤海煤炭市场;低热值煤和煤矸石则成为了矸石发电厂的原料,矸石发电厂每年可消耗3000大卡以下劣质煤及煤矸石近300万吨;燃烧产物——粉煤灰,作为提取氧化铝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原料被再次利用。

准能集团自主研发的“一步酸溶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以酸法的工艺路径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并对煤炭中伴生的铝、镓等资源进行多元、梯级、高附加值利用。通过充分发挥准格尔煤田“高铝、富镓”煤资源优势,建设氧化铝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打造“煤—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镓、硅等系列产品”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产业链到价值链的融合。

2017年10月,准能集团准资公司与中国神华煤化工北京分公司签订了“神华准格尔矿区30万吨/年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业化示范项目”合作建设合同,标志着历经13年研发的“一步酸溶法”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成功完成工业化中试,走出实验室,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

——“采复牧园”协同发展,打造国家矿山公园

准能集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创新“采复牧园”四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模式,矿区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控制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积极探索企地共建模式,初步形成集旅游观光、生态养殖、现代农业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牧业示范园区。

2017年12月,内蒙古准格尔矿山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矿山公园。

建设中的内蒙古准格尔矿山公园位于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内,分南北两个园区,总面积为16.91平方公里,计划在2年内建成以露天煤矿遗迹、遗址为主题,通过展现露天开采工艺流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过程等,将准格尔矿区近半个世纪的煤炭开发过程留下的珍贵史籍和丰富的矿业遗迹展示给后人。

过去几十年来,准能人剥开沟壑纵横的“鸡爪子”荒山,既采出近6亿吨的“绿色煤炭”,又通过复垦绿化改造了万亩沃土良田,在这贫瘠的土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猜你喜欢
露天煤矿煤炭建设
《露天煤矿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发布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黄土丘陵区露天煤矿复垦土壤熟化过程中团聚体碳氮演变特征
基于RF和连续小波变换的露天煤矿土壤锌含量高光谱遥感反演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