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凡 赵心恬
摘 要:在研究生培养教育中,实施以培养需求为依据的分类培养方式,不但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质量,而且还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文章立足于目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对研究生分类培养质量监督体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分类培养;研究生;质量监控体系;人才;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6-0019-01
在高校综合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为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培养模式不断细化、分类,在数量逐渐增长的同时应切实保障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应积极构建研究生分类培养质量监控体系,采用多元化培养方式,向社会输送符合需求的高质量优秀人才。
一、研究生分类培养概念及培养现状
分类培养就是按照研究生学位进行划分,主要划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而且在具体培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位分类以及社会需求,可在学生选拔、培养方式、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差异化培养。目前,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型与专业型分类特色不明显。两种类型的学位在教育基础方面是完全相同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教育目标中,学术型更加侧重于理论和基础方面的教育,而专业型更加侧重于应用与实践。现阶段,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中存在教育周期较长、模式单一、理论型师资过多等问题。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中存在社会认同度低、评价标准和体系不明确等问题,这将导致两种类型的研究生没有较为鲜明的特色分类,在师资、培养方式和目标等方面相混淆。
(2)培养方式落后,缺乏质量监控体系。通过相关调查研究能够看出,有80%的学生认为当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较为落后,学习的课設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课程类型还是公共课、基础课、必修和选修课程,而教学环节以理论讲授为主,不利于体现出培养的特色和差异。另外,缺乏完善的质量监体系,研究生的分类培养需要具备共同的体系,但也要按照研究生的类别有所区别,将其作为质量体系中不同的分支,这样才能够使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二、研究生分类培养质量监控
(1)招生环节分类质量体系建立。在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环节中,导师起到较大的作用。一个高水平的优秀导师,能够对未来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预测,进而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熏陶。因此,应建立招生环节分类的质量体系,在招生质量监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源种类进行区分,以学术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现场表现等方面为依据进行记分。除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科专家外,还应加入企业代表,对研究生的招生生源质量进行分类监督和评判,以此保障招生环节能在学生分类的源头来区分学生特长,进而使招生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2)培养环节分类质量监控。在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中,高校应加强对培养环节的监控,将研究生培养质量看作建设的核心,这将对高校自身的学术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产生直接影响。对此,高校应在日常管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措施,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论文的开题与结题、实践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和监督,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加入企业实习和企业打分等环节,对于学术性研究生还要把学术贡献率加入到毕业条件,以此来保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另外,还应专门成立一个由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的督导组,对学生的学术交流、论文质量、学术活动、实践创新等进行检查,并且对导师、任课教师的日常工作质量进行监督,从而对培养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学位环节分类质量监控。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学术型与专业型学位分类不明显等方面的问题,应建立学位环节分类监控体系。对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应创新理论讲授方式,缩短教育周期,改变优化师资团队,提高其学术、科研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且其学位论文要以理论创新、观点创新以及科研能力为质量监控点。此外,还应在师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清楚的划分,使二者的学位特色更加突显,以此来保障研究生的质量。
(4)毕业生质量追踪监控。在该体系中,应充分发挥出“监控”的积极作用,对就业管理中的信息进行实时监察,对影响就业质量的有害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应及时将人才市场中的最新信息传达给研究生,并且在其毕业后,对其工作的单位和从事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类的追踪和监控,实现对研究生的全过程管理。要多追踪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质量评价,并将有效建议归纳整改,进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研究生分类培养质量控制体系,以此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研究生分类培养方式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对此,应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从招生、培养、学位以及就业等多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监控,以此来保障培养质量,为社会的各个行业输送高质量、高素养的专业化人才,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光辉,王静远,班晓燕.基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研究生培养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2]宋招权,陶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