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华
摘 要:德育一体化理论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具有创新性、实效性的教育设想。文章从搭建教育“微”平台、营造德育工作宣传“微”氛围,多媒体“微”展示、潜移默化“微”教育两方面,研究如何运用微平台做好德育一体化工作。
关键词:德育一体化;微平台;多媒体;观念
中图分类号:G416;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6-0011-01
为構建起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贯通的立体交互式德育工作体系,聚力“微德育”,着力开创“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建立以规则意识为底线,以精神引领为纽带,以文化自觉为境界的德育工作模式,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一直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下面,研究如何运用微平台做好德育一体化工作。
一、搭建教育“微”平台,营造德育工作宣传“微”氛围
本校建立、开通了“龙馨少先队”公众号,目前“龙馨少先队”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一千多人,每天阅读量二百多次。
(1)特色资讯“微”推送,引领家长“微”成长。教师及时将上级活动文件及优秀的家庭教育文章进行推送,让家长了解当前教育形势与方向,学习他人的教育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促使家庭教育科学规范,从而让家教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活动成果“微”展示,引领家长“微”参与。教师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以多媒体的形式(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类型)在微信平台进行发布,家长通过公众号了解学校活动资讯,配合学校近期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共同育人。家长通过活动留言方式,反馈孩子在这项活动中的收获、进步,并对这项活动提出建议。这样,能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动态,改进活动方式。
二、多媒体“微”展示,潜移默化“微”教育
育人离不开环境,为了创设学生乐于接受并有利其身心健康的文化环境,本校充分利用平面媒体和有声媒体,以全方位的“多媒体”展示系统,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深入每个人的心中,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出育人的功能。
(1)平面媒体,图文并茂。综合楼门口正北方,有一个宽宽大大的电子屏幕,每当教师和学生们从那里经过,总会忍不住停下脚步,睁大眼睛瞧一瞧。有的教师会从这里读到教师节校长的寄语,看到授课比赛、师德演讲等各类竞赛中自己获奖的名字。而学生们能从里面知道书写大赛、文明礼仪、一周最美学生等各项活动评比中自己是否上榜。大屏幕,不再是仅仅用来布置欢迎标语,它每天淡淡的一笔,就是教师、学生浓重的一页。
走进教学楼,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比如,校园里的学校文化专栏中,校训、校风、校纪、校规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内涵;艺术特色长廊,对舞蹈知识的介绍、刻葫芦、古老的剪纸窗花等手工制作,错落有致、独具匠心,体现出了一种浓郁的艺术氛围。除此之外,还有书香特色长廊、德育特色长廊、体育特色长廊,等等。长廊把学生们带入一个个童心飞扬的世界,体现出了一种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走廊里的移动看板,随时更新着与师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精彩细节,从“微”处着手,展示师生的“微”成长。每个人走到跟前都会驻足细读。比如,以“书写经典,传承文明”“练一手好字,传一代文明”“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主题的看板,展示了学生一笔一画书写的规范字。为了迎接十九大到来,看板及时更新为“迎接十九大”向国旗献礼活动,一篇篇红色影片的读后感,一句句稚嫩的爱国寄语,语言朴实、风格清新、感情真挚。
班级教室的布置兼顾共性与个性,墙壁上张贴着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创作,比如小学有星星苑、心愿树、爱心超市,初中有军事窗、智慧角、佳作榜、创作间、摄影会等,一张张活泼可爱的图片用卡纸装饰,并用简洁明了的字词加以介绍,形成一面面“会说话”的墙。板块不定期的更换作品,一班一貌展示出了班级的风采、学校的特色,平面媒体图文并茂地营造出了优雅、整洁、和谐的校园文化,愉悦并教化着师生的心灵。
(2)有声媒体,有声有色。每周一期的《校园风景线》及时摄取学生就餐中的好班级、好个人,以此表扬先进、树立学习的榜样;针对学生浪费饭菜的现象,校园电视又及时地抓拍倒掉剩饭、剩菜的镜头,追踪采访就餐的同学,并加上编者的话,借此鞭策不良现象,教育学生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为了教育学生安全乘车、文明行路,电视台的摄制组、小记者还深入到学生乘车站点,对放学时队伍的行进秩序等进行现场录制,既保证了电视教材的真实可信度,又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同时,校园电视台报道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深深地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现代家庭教育新理念要求父母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做名副其实的教育型家长。在这一教育理念下,本校积极尝试家校联系新形式,成立家长学校、家委会,充分利用家校共育联系网络平台,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家庭和学校之间架起一座座美丽而畅通的立交桥。
参考文献:
[1]李俊.中小学德育的不足及对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7(04).
[2]王玉兰.关于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
[3]王阳根.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德育实效性研究[D].温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