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斐然
内容摘要:细读王钻清先生的大时空诗,觉得他的笔尖在这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游刃有余地且诗意地向读者展示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境界,厚重又深透,风神秀发处也是他宛转有情处。他把灵感放飞于高空、深潜于海底、凌驾于峰顶、流放于荒原,以此来获取多角度的聚焦,进一步透析世界,不断追问宇宙,感知生命的真谛。
关键词:大时空诗 生态意识 生命体验 精神境界
对诗人王钻清首创的大时空诗,初读来,觉得其诗句恣意纵横,慷慨激昂,诗性灵动,时有横逸凌云之气。细读中,又觉钻清先生的笔尖在这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游刃有余地且诗意地向读者展示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精神境界,厚重又深透,风神秀发处也是他宛转有情处。他把灵感放飞于高空、深潜于海底、凌驾于峰顶、流放于荒原,以此来获取多角度的聚焦,进一步透析世界,不断追问宇宙,感知生命的真谛。每一笔勾勒都带给人别样的审美享受,使人惊叹于文字所能带给人的神奇力量。
一.从自然生态到文化生态的诗性把握
王钻清并非刻意成诗,其诗源自他真实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感动,源自他对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诗性浸淫。他尝试创作的八十五首“大时空诗”(包括初创期、过渡期和定型期三个阶段的作品),凝结着对人生的哲思和对恢复人类天真的遐想,体现了他对生命本真的理解和思考,形成了与同时代诗人截然不同的行文风格。换句话说,他的诗歌并不仅仅满足于语言的流利放诞,而是纳入了对自然生命和人类命运的思考,艺术地处理诗性的感觉,诗意地表现内心世界,让诗情与诗思并存,增加了诗的厚度。朱光潜曾经说过:“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着以微点加以永恒化和普遍化”。王钻清把光年、光速等当作诗歌大数据,对时间和空间作心灵阐释,并以人文哲思透视寰宇,以诗性感觉创造出了一个极具张力和包容性的时空。
“大时空诗”中这种新生的具有异质性的文化生态之核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诗人对于自然生命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或者说是一种“生态意识”的诗性负荷。所谓生态意识,即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持有的健康合理的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态整体观、尊重自然、敬畏生命。钻清先生的诗歌中就呈现出了这种生态意识与生命关怀。比如,面对涅瓦河,他想起了俄罗斯帝国的历史与双重的民族性格。在德国的黑森林里,他发现了德国人像黑森林一样严谨踏实精确无畏的民族精神。滴血的历史和现代社会随时可能爆发的困境,让他选择了诗歌,让自己的灵魂在诗歌中自由,让读者的灵魂在诗歌中清醒。即使这种流浪是孤独的,寂寞的,他依旧执着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如同莱茵河一般“唱出一段曲折而深邃的峡谷恋歌”。这些看似琐碎、无解的生命感悟,却正好是钻清先生诗歌中诗情所在,是他诗歌中的现实意义。
他凭着用“诗人的气血铸造人生的纪念碑”的勇气,实验性地创造气势宏大而不失灵性的深度意象,诉说自己的意气和欲望,直抵人心,这不可不说是他创作的大时空诗特点。我们发现,他尝试创作的“大时空诗”和“诗体游记”大都在实验性意象上有所探索——通过从自然生态到文化生态的诗性把握,提炼新的意象或生成全新的意象组合。一是打造单个新意象。他在大自然和新科技中寻找未被意象化的具象,并使之与文化交融进而产生“新意象”,如《一个人的地球梦》《一个冒险者的山水诗》等诗里的未被比喻格也未成常用意象的动植物和山体水体等,还有《穿越时空的人心》《开启希望的门》《大设计》《机器人或互联网》等诗里的新天体、新发现或新命名的事物通过现代汉语和现代诗转化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可名状可意会的意象。二是创造整体性意象。在诗性的冲动和经验的发酵状态下,通过反常搭配或有机转换等技术处理使意象组合产生整体性语境而呈现新意,即一个具有整体感的意象或整体性象征物包裹若干被意象化的具象从而使意象组合出新意,比如《黑森林》《热带雨林》《海底世界》《世界是一张网》《世界是水》等。为使诗呈现别样的诗学境界,他还实验性地创造气势宏大而不失灵性的深度意象,诉说自己的意气和欲望,直抵人心,以突现大时空诗的特点。比如,他在《机器人或互联网》《新地平线》《体内或体外的世界》等诗中,通过“互联网”、“新地平线”和“体外的世界”等结构诗歌的整体性意象,构建这一“深度意象”的是诗里头的若干全新的意象及新型的意象组合,并呈现物性、智性、神性等递进状态。三是生造感觉性意象。艺术地处理“一瞬间”的新感觉,并发现灵感当中的新形象,或者说捕捉全新的诗性感觉以产生富有新意的意象,并且创造性地运用意象组合,去发现那些个别的、隐秘的感觉,进而将个人的语言置于一个时代或世界的语境,比如《黑森林》《倒时差》等诗里的一些意象,如是完成语言的更新,并让诗性的感觉能把多个意象粘染得那么新鲜,最佳地表现诗人天赋或释放诗人气质。
二.诗歌结构所产生的暗示力量
他的大时空诗还呈现“诗思和有关自然的冥想是深邃渺远的”特点。比如近作《银河那边的风》:“银河那边吹拂子夜的风/带着湛江海风的腥味和冲动/带着九洲河风的香气和暧昧/风行星际哟斗转也疲软/银河有情啦星移会江山/心间演绎大宇宙”。他把整个银河作了拟人化的构想,银河是有情的,斗转星移也会疲累,银河那边的风带着它特有的甜蜜和香气徐徐吹来,读来都觉沁人心脾。最后“心间演绎大宇宙”甚至可以看作是钻清先生整个大时空诗的精神追求和外在意志,除了在诗歌中展示个体生命之外,他的心中是更阔大的宇宙。同类的作品还有《一个人的地球梦》、《面对人心的“超级地球”》、《穿越时空的人心》等,这些诗歌宏阔的空间意识让人读起来甚至有一种压迫感,而且它们诗意升华的方式也显得急促和过于高昂了,但是因为他立足于宇宙关怀的视野,还是相对自洽地在自己这些体量包容巨大的诗歌内部建立了一种秩序。
《一个智慧而强大的存在》《大设计》与《开启希望的门》等大时空诗将目光从地球投射去了月亮、太阳、宇宙,具有某種穿越感——穿越星系时空、穿越科幻时空、穿越阴阳时空、穿越心灵时空、穿越历史时空和穿越未来时空。这种穿越感来自人心,始于抽象意义的现实,借助于科技成果,升华于想象空间,挑战现有哲学,指向人类未来。
在阅读钻清先生的诗作时,我们感到他的大时空诗在哲理意蕴上仍需丰富和升华,但其诗风阔大灵性,气息酣畅淋漓,气运流转自如,透出诗歌固有的境界和诗歌结构本然的形态,似是摆脱了天地四时的束缚,遨游在无边无际的宇宙里,诗性地表达从人类精神到宇宙精神的递进式思考,同样能在浪漫主义中融入现代和后现代式的奇思玄想和忧愤憧憬,
三.诗情在人类精神和宇宙精神交织中迸发
当绝大部分人为科技的发展而欢呼雀跃时,他却以诗的形式对人类科技发展提出思考,警惕着登月和发现超级行星等探索太空和外太空的行为,比如《登月行动启示录》、《地心探秘》。在《最后的预言》中,他站在俯瞰人类的制高点上,感到人类的野心让他不寒而栗,对人类科技的发展发出了警示:“人类的宇宙并非唯一/寻找有智慧生命的泉源/在其他宇宙皆有可能/只是人类的大脑是否会膨胀破裂/然而太空战在预热中/也许”。其忧虑在《一个人的地球梦》最能得到体现:“修理地球的农人进城了/地球的美丽从村庄隐退/火星带着化学品在村头撞个满怀/月亮变脸用污染了的针头扎痛乡土/你了解你的星球吗”。三番五次的诘问:“你了解你的星球吗”是一声声恳切的忠告。正如诗人在《大时空诗》这首诗中写道:“我发现仇恨和贪婪能导致地球毁灭”,于是他在诗中呼吁:“用群星的光源和人性的优点制造爱的炸弹——来彻底摧毁由自私营养壮大的疯魔和贪心!!!”或许地球毁灭后,人类仍然可以在茫茫宇宙中寻得一席之地,但这种过程是否又可以视为另一种形式的毁灭呢?
在钻清先生的诗作中,对来势汹汹的新兴科技和人类为探索外太空作出的各种科学技术实验,他诗性地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如《机器人,或互联网》:“外星人是否收到了你跟手机结婚的信息/你在互联网上演绎蜘蛛织网的生态/这活在网里的人哟是否让心脏体外循环/你用性爱机器人清理歌德的诗情/让烦恼人生消失在机器人亲吻之时/或让你缕缕孤独的人气被机器人吞噬”,这显然是对现代人沉迷于互联网和机器生物的一种警醒,人类沉溺于现代科技世界甚或不顾科技伦理,又何谈自然的生命?还如《未来启示錄》、《新地平线》等都表达了相似的思考。他在《大时空诗》中的呼吁也一如既往:我们只能低头 低头 低头/谦卑地收敛想象的翅膀回到原点(《体内或体外的世界》);回到家园——恒星会给你明亮的安抚/那是行星和恒星的轨道你挤入干吗(《新地平线》)。他还以科幻手法和实验意象将人类探测太空的发现和人类破坏环境的现实微妙地联接起来,进而重构虚拟的自然生态和虚幻的文化生态。
我们细读王钻清的大时空诗不难发现,他是具有高品位艺术追求的诗人,也是有眼光有情怀的诗人,他努力悟到现代诗的艺术真谛,并在汉语新诗的现代性实践中作有效地探索;尽管其诗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比如缺乏节制导致语言不够精炼,但是诗人始终保持诗歌精神和艺术的创造性本质。具体地说,他的脚步遍布了地球,心也游历了宇宙。这是一场灵魂的旅行,在行走过程中,他有了更多的发现,感悟出“人类终究要回归自然的母腹/上帝在天外引领前路/菩萨于眼前照亮征程/大自然啊才是人类的乐园”(《观日全食》)。正如在《在飞行的上空感知生命》中,他描述了暂离地表的心路历程以及在开阔的视界和纯净的蓝色中重拾生命感动的状态。他的诗情诗思表现为:人类是广阔宇宙中偶然闪过的一粒尘埃,而宇宙的超自然力量令人敬畏,我们应尊重天生人性和天赋人权的生态环境。这种理念给他的诗歌增添了不一般的厚度。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