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
[摘 要]“班班通”是中小学不断深化信息技术教育,加大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而受到资金、技术、人员等条件的限制,“班班通”的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应从加强“班班通”的使用制度建设、领导带头示范作用、树立榜样力量、做好评价机制等方面促进“班班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班通”;途径;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6-0071-02
一、“班班通”的内涵
目前, “班班通”的提法已普遍被大家接受,但是不少学术研究者或实践运用者对于其内涵的理解还只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上,并无统一定义。为了探究需要,笔者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班班通”的内涵进行提炼,表述如下:“班班通”是实现班级与班级之间、班级与外界之间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的硬软件综合体。该综合体依靠终端显示输出设备如投影机或者电视机等,搭建信息通道,实现信息内容输出与共享。
“班班通”工程的建设包括技术层面和硬件设备层面,是复合型的系统工程,通常情况下,“班班通” 建设需要配备以下基本内容。
基本输入与输出设备:主要包括网络、电脑、投影、电视等。其中网络是最重要和最复杂的部分,涵盖了教育卫星数字专用网络、数字广播、宽带或局域网、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视频会议网络以及系统使用人员的移动硬盘等。
学习资源:包括各类教育基础资源、学校资源、双语资源等。
使用方法:包括实现教学方法、课件制作方法等的共享。
二、建设和运用“班班通”的必要性
(一)建设和运用“班班通”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远程教育、信息共享、教学覆盖面不断扩大等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而使用“班班通”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必经阶段。它着力解决信息化外界环境与软件资源融合性应用的问题,着力解决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的分享传播与有效应用问题。
(二)“班班通”是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普及政策的具体措施
目前,国家已经基本实现 “校校通”,这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达到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普及化的目标。“班班通”的运用与推行,标志着我国信息化发展提高到了各类信息化设施设备推进与保障教学应用的新高度, 所以“班班通”工程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宏观政策的具体措施。从“校校通”到“班班通”,从设施普及到资源运用,“班班通”能把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实现应用信息化全面服务教学、服务课堂,从而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
(三)“班班通”是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要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必须要做到打破全国范围内的界限甚至将国际教育教学资源运用起来,彻底打破地域界限,实现网络与现实课堂的融合发展。“班班通”则是提升我国基础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推进基础教学融合、纵深发展。
三、“班班通”建设和运用中的问题与难点
虽然 “班班通”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在其建设和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较难解决的客观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班班通”建设。
(一)资金保障问题
“班班通”建设过程中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并且建成后的维护与设施设备更新也需要大量投入,这对资金保障是个挑战,因为各级部门对“班班通”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有限。
(二)投入产出不对等的问题
“班班通”的建议与运用需要投入较大的财力与人力,后期运用过程中的维护费用也是需要考虑的投入因素。但巨大的投入并不能完全保证给建设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带来本质上的改变,教学效果也不一定会有明显提高。这种 “投入巨大与收益不确定”的问题将严重影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三)平衡教育公平的问题
“班班通”的建设受到资金的制约,因此经济发达地区能较先享受到“班班通”工程带来的益处,那些地区的学生能享受到网络服务,也受到了最好的教育。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制约,还不能接入和使用到最新最好的输出设备和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 经济的不平衡决定了拥有不同的技术将获得不同的资源,因此,經济欠发达区域的受教育者将处于发展中的不利地位, 也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
(四)建设与应用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
“班班通”是硬件和软件的综合体,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却存在“重硬件” “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 建设单位愿意在“看得见”的硬件上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而往往忽视“看不见”的软件及维护管理,建设与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如何摆脱目前不少学校把建设“班班通”作为一种摆设并未真正发挥其功能与作用的现状,值得深入思考。
四、“班班通”的发展趋势分析
依照信息技术发展的规律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适应性社会和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范围与辐射程度来看,教育信息化已经经历了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通,简称“校校通”;正在经历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互通,简称“班班通”;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通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简称“人人通”。
五、“班班通”的建设途径与方法
(一)落实制度与措施,加强管理
“班班通”建成后,学校需要完善相关制度,保证“班班通”工程中的各项硬件设施设备和软件的应用真正落到实处,为学校的教学服务。这些制度应包括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检查制度等。同时,要探讨“班班通”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对“班班通”工作的引导,鼓励教师加大对“班班通”的使用。接收新鲜事物需要克服原有思维和工作习惯,作为使用“班班通”的学校,也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该工程的评价制度,尽量配备专职管理员,帮助教师适应“班班通”的使用。以使用频率高低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也将教学中使用“班班通”设备的数量、对系统应用过程、对设备的管理、维护以及使用记录等工作细节作为考核内容。
(二)凸显示范作用,营造氛围
采取“校领导主动示范,中层领导积极推广,青年教师着重使用”的思路,要求校级领导成为运用“班班通”的带头人,在校园中带头使用“班班通”系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营造浓厚的学用“班班通”氛围。明确规定中层领导在“班班通”建设工作中的职责及推动作用,加大推进力度。全体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成为应用“班班通”的主体,充分发挥对网络技术掌握快的优势,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活动,成为融合课题教学与网络技术的落实者。
(三)注重培训,提升技巧
加大对教师“班班通”使用的培训力度,不仅组织校内的专题培训,还要适当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加大与其他学校的沟通交流,学习先进做法。同时,做好骨干培训回来后进行普及培训带动示范的安排工作,并丰富培训方式和手段,提升教师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的水平。
(四)树立典型,带动发展
学校应倡导以“典型”为榜样,选拔“班班通”使用带头人,普及“班班通”应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选择了一名带头人,在课件制作、实现教学与网络运用结合等方面着重加强对带头人的培养,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带动整个学科“班班通”的运用。同时举办各类公开课、教学比赛等活动,扩展“班班通”的使用范围,宣传其优势与效果,最终实现让每位教师都能熟练掌握“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技术和应用技巧。
六、结语
总之,使用“班班通”是教学发展的趋势,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有义务促进“班班通”的全面应用与发展。但教师也应该明白“班班通”并不是完美的,它不能取代传统教学,使用“班班通”最终是要实现“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同时要注重“班班通”“建管齐下”,以为学生和教师搭建教学平台为目的,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 參 考 文 献 ]
[1] 刘定富.“班班通”系统设备选型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7(4).
[2] 李宏非.开创教育城域网环境下班班通堂堂用新格局[J].中国电化教育,2009(5).
[3] 高铁刚,张佳,马鉴.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4] 张敬涛,胡小勇.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
[5] 高铁刚,陈莹.班班通: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历史选择[J].中国电化教育,2010(8).
(特约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