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强,城轨新时代的关键词。
城轨强国,城轨新时代的核心趋向。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老会长包叙定对于城轨交通强国之路的总结与思考,无疑给城轨新时代的强国梦,做了高度与理性兼具的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是一项伟大的战略任务。交通强国建设,中国铁路总公司提出“铁路先行”,我们城轨交通呢?也应该肩挑重担,主动作为。
我国城轨交通与其他交通一样是大而不强。2017年底,34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5033公里,其中31个地铁城市运营总里程3883公里,客运量180多亿人次,地铁城市之多、线路之长和客运量之大高居世界前列,上海、北京已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地铁城市;62个城市获批城轨交通线网规划,规划线路7424公里;56个城市在建,在建规模6246公里;我国还基本形成了涵盖城轨交通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技术装备等各领域的产业链。这都表明,我国是城轨交通大国。但是无论是装备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品牌知名度、线网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还是运营管理人文化、个性化服务理念、自动化智能化新技术应用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是大而不强。推进由大国向强国迈进,是城轨交通人的一份历史责任。
什么是交通强国?强在哪?应该分析其内在特性和外部特征。
交通强国的内在特性。事物的本质是由其内在特性所决定的。大凡某一领域内的强者,比如,制造领域的强国、交通领域的强国,虽领域不同,但其强者的内在特性具有共性。我认为,强国内涵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强烈的变革欲望。这是由大到强的不竭动力。求强靠的是求胜,能胜过人家才能算强;求胜靠的是求新,持续创新才能以新胜人;求新来自于求变,守旧是变不了样的,只有不断变革才能旧貌换新颜。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和强盛不衰,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性转化,靠的就是持续不断的变革。
二是永恒的技术追求。这是强者为王的制胜利器。胜人一筹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关键技术所创造的生产力;胜人一筹的高质量产品和高水平服务所形成的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高效益和高效率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必能成功打造由大到强的通关大道,并使强国之基立于不败之地。三是执着的领跑意识。这是强国建设的风帆旗帜。最优的技术经济指标,最多的市场份额,权威的标准规范,举足轻重的国际话语权,争当万米长跑的领跑者,是永远做不完的强国梦。
交通强国的外部特征。事物的外部特征,是事物内涵的外在表现。根据以上内涵分析,交通强国有五大特征:
一是旺盛的创新精神。这是“强烈的变革欲望”内涵的外在表现,体现为体制机制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产品技术创新、网络功能创新、安全体系创新、运营服务创新等系列创新。创新、创新、再创新,强国建设,创新永远在路上。
二是自主的核心技术。这是“永恒的技术追求”内涵的外在表现,是强国建设的最大命脉。一般性技术可以花钱买来,但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市场换不到的。只有靠自主研发,别无他路。掌握并不断升级换代的全球顶尖核心关键技术,既可争胜,又能保强,并立于不败之地。凡是强国,无一例外都牢牢掌握核心技术这个命脉。
三是一流的质量安全。这也是“永恒的技术追求”内涵的外在表现,对交通强国装备、工程、运营、网络、系统的质量安全要求,不仅是良好,不仅是优质,必须是“一流”。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享誉全球!
四是顶尖的人才团队。这是“执着的领跑意识”内涵的外在表现,是大国到强国的立足之基。成是因为拥有人才,败是因为缺失人才。人才团队,既包括领军式人物组成的管理团队,也包括精英们组成的技术团队,两者缺一不可。争强好胜,能否领跑夺冠,说到底,根本上靠的是人才。
五是称雄的跨国集团。这也是“执着的领跑意识”内涵的外在表现,与顶尖的人才团队构成了强国建设的两大实力基础。法、德、日都是轨道交通强国,让人一眼就能看到的就是阿尔斯通和泰雷兹、西门子和克诺尔、日立和川崎,他们无一例外都靠这些跨国集团逞强。强不强,国之较量,前台表演的是跨国集团在较劲,打人毕竟靠的是拳头嘛!国家规模和整体实力可以显示大小,拥有群雄割据的跨国集团更能体现强弱。
这是第一个问题:强国内涵三要素及五大外部特征。设的战略取向,要想建设交通强国并大步走上国际舞台,没有自主化技术和中国品牌,你边都别想沾,更不用说到舞台中央去争强斗胜了。我当过机械部长,当然是个自主化派,我希望大家充分认识自主化在交通强国建设中的核心作用,重视自主化,抓好自主化,以此大力推动城轨交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不断提升自主建设创造的核心竞争力。
大国与强国的区别,就其内涵有三大要素的不同,就其外部有五大特征的差异,但其本质的区别,集中到一点,就是“自主建设”所造就的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不同。自主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自主能力建设,一个是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所拥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一个是自主品牌创优能力建设所创立的中国品牌占有市场份额的竞争力。两大核心竞争力,就是自主技术及其中国品牌是否具有领先的优势,具有领先优势就是强国,不具领先优势再大也不强。因此,自主建设创造的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强弱,是交通大国与交通强国的本质区别。
这是第二个问题:自主技术及中国品牌竞争力的强弱,是区分交通大国与强国的根本标准。
交通强国建设,宏观层面首先应该明确战略取向和政策措施。根据以上分析,城轨交通助推交通强国建设的战略取向:就是大力推进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创优能力两大建设,从装备研制到工程建设到运营管理,鼓励自主创新创优。我要特别强调这个“自主化建设”是城轨交通建
依据两大建设的战略取向,城轨交通建设的政策措施可否概括为“五策并举”,即:创新驱动、质量为本、人才引领、结构优化、集团培育。
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是城轨交通自主建设的首要环节。在创新驱动中,需要把握几个要点,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革命成果,大力推进城轨交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建设智慧城轨。二要以全球化视野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特别是核心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以及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营运服务理念的创新发展;三要牢牢抓住软件设计和研究试验两大源头性工作推动创新发展,突破技术瓶颈,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四要紧紧围绕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推动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五要高度重视标准规范的创新研究工作,将其纳入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并肩推进,以系列化的中国城轨标准,提升在国际城轨竞争中的话语权。
质量为本。质量安全是城轨交通自主建设的根本。要将追求高质量高水平和系统体系的安全性放在首位,就要从不断充实国家和企业的质量安全基础设施抓起,完善技术标准、产品认证、检验检测,增强技术进步对质量安全提升的支撑作用;要以核心技术、工艺流程、基础材料、重要零部件和元器件为主要抓手,系列推进,重点突破,创优升级;要确立实施质量安全品牌的长期战略思想,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中国名牌,造就更多的国际著名的中国名牌装备供应商、工程承包商和运营服务商。
人才引领。人才引领是城轨交通自主建设的稳固基石。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城轨等各类交通,城轨交通起步最晚、发展最快、基础最弱,矛盾突出,其中尤以人才为最。交通强国建设,对于城轨交通来说,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就是建设城市之多、规模之大、发展之快造成的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的矛盾,同制式多样化、结构网络化、系统智能化、服务人性化和市场国际化造成的人才素质严重不适应的矛盾,相互交织,以致培养能力不足、制度建设滞后、师资“教质”欠缺、资源统筹缺失、高端人才短缺、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交叉影响,造成人才紧缺的严重局面。因此,建设交通强国,城轨交通人才培养必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加以突破。
结构优化。结构优化是城轨交通自主建设的工作主线。从自主发展、强国建设层面分析,城轨交通的结构还远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亟待调整优化。从制式结构看,中小型跨座式单轨和有轨电车市场,大部分还是非自主化产品;从产业链看,包括运营线路占比达77%的地铁市场,信号和制动都还不能完全自主化;从网络布局的科学性和网络运营效能看,上海、北京已是全球最大地铁城市,虽在不断探索优化中,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从技术结构看,自动化、智能化城轨在国际上已成发展趋势,我们还刚刚起步。凡此种种,都应在交通强国建设中逐步加以解决。
集团培育。跨国集团是城轨交通自主建设的实力体现。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一个国家崛起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同时,伴随着国力的强盛,都涌现和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跨国集团。我们不难发现,在全球城轨交通市场上,强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其所拥有的跨国公司的核心能力和知名品牌的竞争。看看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日立等跨国集团,可以发现他们拥有的一些共同特点:一是实行全球战略目标;二是重视资本积累和并购成为公司扩张的主要形式;三是技术创新成为公司发展的原动力;四是新技术新产品成为未来发展的新亮点;五是重视人才和企业的科学管理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际上的成熟经验,把培育跨国集团列为建设交通强国的国家导向政策,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