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默默无闻的“铺路石”
——记新疆阿克苏消防支队宣传报道员汪渝

2018-03-24 05:31董琴
消防界(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全疆铺路石宣传报道

“汪渝,现在高层建筑小区的居民私拉电线的行为太严重了,要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啊!”

“汪班长,我们这里有一个深井救援你要不要过来拍摄一下?”

无谓疲惫,一个通知便可让他挑灯夜战;不论近远,一声呼唤便可让他飞奔启程……他就是连续多年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公安消防支队新闻宣传走在全疆名列前茅,3次被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优秀报道员,连续9年被评为全疆消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先后10次被总队或支队荣记三等功的汪渝。他自从2005年底,从事消防文书工作后,慢慢成长为一名大家公认的新闻宣传工作行家里手。

今年34岁的汪渝,2002年入伍,两年后转入从事消防文书岗位,中专文化的他刚从事文书工作可谓是举步艰难。“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新闻怎么写,何况入伍以前我都没有用过电脑,更没摸过相机……而如今写稿、摄像这些我都能样样精通”汪渝说。

一场大火,与新闻宣传结缘

2002年12月,读完中专的汪渝在当过兵的父亲影响下,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

说起干消防宣传,还要从当兵第一年的一场大火说起。2003年冬天的一个夜里,位于阿克苏市老飞机场一蔬菜大棚发生火灾,造成一名群众被严重烧伤。当时还是灭火战斗员的汪渝在扑灭大火的同时,亲眼目睹了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面对百姓的哭喊,他突然发现,其实灭火救人是万不得已的一种表现,消防工作,必须从消防宣传工作做起,宣传工作做好了,百姓懂得火灾预防了,才能使各类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降到最低。

如果自己能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多发表一些消防知识,或许以后老百姓就能减少被火魔蹂躏。因为这个念头,汪渝加入到了消防宣传队伍。2005年年初,汪渝如愿安排到了中队通讯室担任通信员兼文书工作,迈出了新闻宣传的第一步。

“文字不过关,投稿悉数清退,图片粗糙,视频影像来回晃动引来非议不断……”这对他来说,除了热情可谓是两眼一抹黑。中专文凭、电脑不熟悉、没有文字功底……一个个“硬伤”,让年轻的汪渝眼圈红了,委屈的泪水在眼窝里直打转。但倔强的他硬是没有让眼泪掉下来,为了补齐文化短板,写出好稿件,他便每天拿着班里发的报纸研究,从最简短的“豆腐块”学起,掌握各类新闻写法,研究新闻体裁,学习临摹各类新闻格式“骨架”,并结合中队发生的新闻事件填充“血肉”。

他不停地写稿、不断地投稿,可一篇篇稿件都石沉大海,毫无音讯。当他把自己的苦恼向时任中队政治指导员的吴建华说时,指导员的一席话点醒了他:“办公室里出不了新闻,脚板底下出新闻。要想写出好报道,必须沉到训练场上、官兵身边去,注意观察战友身边的新事物,留意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此以后,他不再天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而是更多地去了解身边的人和事。官兵茶余饭后的议论、日常生活的谈资、网络上的新鲜事儿,都被他纳入新闻素材。他大量收集官兵的思想动态,及时抓取部队外的“热点”话题,写出来的稿子也更“接地气”,更有兵味。

正是这种俯下身子、沉下性子的精神,终使他采写出了有血有肉、有骨头有灵魂的好稿子。《“7.9”油罐火灾扑救纪实》、《精兵强将“练”出来》、《43万名学生家庭建立“消防安全档案”》等一批优秀稿件,在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国消防》杂志、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等报纸、杂志的重要位置刊发。

汪渝的老中队长,现任阿拉尔市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邵成阳说,他的几大本读书心得体会、堆积成山的新闻剪辑本,见证了他在新闻路上的辛勤耕耘。

冲锋陷阵,热血见证新闻路

2009年5月,汪渝由于工作出色,被调到了支队宣教中心从事对外宣传工作。

营区练兵场上、灭火救援现场、防火检查现场,这些都是汪渝的主战场。为捕捉官兵英勇顽强、刻苦训练、抢险救灾、不怕牺牲的精彩画面,他经常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处在最危险的位置。

2013年6月16日晚,阿克苏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地区部分县市暴雨如注、洪水肆虐。其中阿克苏市、温宿县等地部分乡镇被无情的洪水吞噬,大量农田被淹,房屋倒塌、堤坝损毁。一时间,阿克苏市、温宿县等多地向“119”发出求救信号。

当日凌晨4时许,正在家调休的汪渝得知情况后,为了抢占新闻先机,他第一时间联系媒体记者,从家打车带着雨具、背着照相、摄像器材直奔救灾现场。

6时15分,国道314线阿克苏境内1026公里处宏兴砖厂因暴雨引发洪水,造成85名砖厂工人被困,支队官兵与死神赛跑,紧急营救被洪水围困群众。汪渝右手拿相机拍照,左手拿手机摄像,一边拍照一边录像。为了保护设备不受雨水影响,他把自己身上的雨衣脱下来保护相机。为了抓拍到官兵趟水进砖厂救人感人画面,汪渝下到齐胸的水中手持相机、手机同时作业。一波强浪突然袭来,他的第一反应是保护设备,把双手高高举过水面。设备安全了,汪渝却喝了好几口泥水,眼睛被浊浪呛得通红。在战友们的协作下,他才成功脱险。

早上9时多,被困砖厂的群众被一一救出,汪渝又第一时间赶到电视台与媒体老师编辑新闻和视频,以最快的速度把稿子发出去。当日上午12时许,新闻稿件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陆续刊发,以最快时间将战友们英勇事迹宣传报道出去。他说:“作为一名宣传报道员,想要在新闻宣传上打胜仗,就要豁得出去,时刻冲锋在前。”

为使新闻报道充满生命力,汪渝始终坚持沉到基层挖掘新闻素材。今年7月,为了收集支队官兵备战全疆第四届消防运动会感人故事,他连续3天在40℃的高温下,背着照相、摄像器材往返支队培训基地、多浪中队、水韵中队采访身边感动的人和事。酷暑难耐,汪渝几近中暑,还坚持着一边喝藿香正气水一边完成采访任务。采访结束后,《伤口和汗水是他们的勋章》、《40℃高温下的“铿锵玫瑰”》等通讯稿件被多家中央级和自治区级主要媒体刊载,而他,却因高温严重脱水住进了医院。

消防安保期间,为了及时宣传报道官兵坚守岗位、隐患整治新闻故事。白天,汪渝到基层中队、社会单位采访,晚上回来后又马不停蹄的整理采访材料、写稿,经常熬到凌晨深夜,有时为了赶稿子甚至通宵达旦,第二天继续精神抖擞干工作。

支队的领导评价他说:汪渝在阿克苏支队宣传工作中起到了“发动机”和“核心”作用,是部队的喉舌、是消防宣传阵地上的一名“尖兵”。

甘当伯乐,愿作默默无闻的“铺路石”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为了更好地帮助基层大(中)队文员、通讯员提高写作能力,汪渝一有时间都会守在电话旁,给基层报道员讲新闻课、讲评稿件、传授摄影技巧,少则几分钟,多则半小时。小到稿件的标点符号,大到稿件的主题思想,他都会耐心地给基层文员、通讯员“开小灶”。而挂了电话的他,总是笑呵呵的。

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近13年,他收了十几个“徒弟”,年底很多都受到了嘉奖或被评为优秀士兵,其中有2人考取军校。汪渝一面用实际行动帮助“徒弟”们补足短板,一面用个人心得传授为人之道,告诫报道员们要学会吃苦耐劳、不断进取。

而在战友眼里,汪渝总是很忙碌。确实,一个优秀的宣传报道员不是在写新闻就是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他平时与家人打电话很少,更别说回家了。然而提及老婆孩子,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眼睛就湿润了。2012年3月,妻子正值预产期,随时可能临盆,正是需要丈夫陪在身边的时候,可为了工作,汪渝将装修新房、购买家具等原本孕妇不能干的活全部留给了妻子一个人。一天,妻子因为劳累过度而晕倒街头,可是他仅在医院陪了妻子一个晚上就再次回到单位上班。

2017年7月底,汪渝作为全疆优秀报道员被抽调国家(新疆)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参加全疆第四届消防运动会宣传报道工作,而他的父亲因糖尿病血糖过高入院治疗,为了做好运动会宣传报道工作,白天他忙着往返运动会赛场采访官兵感人故事,晚上则挑灯夜战到深夜四五点,而父亲入院治疗7天时间里,他只给父亲拨打了2次简短的电话询问病情。

新闻天天有,报道时时忙。十多年来,汪渝没休过一次完整的探亲假。即使是休假,也处于工作状态。去年12月,在休假期间的他一如既往地负责新闻工作,一边休假,一边发稿,休假期间两次从家中返回单位采写稿件,当月发表稿件8篇,平均3天都有反映部队全面建设的稿件刊登,被战友们所称赞乐道。

在默默耕耘、乐于助人的同时,汪渝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近年来,他先后在《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人民公安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消防》杂志、中国新闻网等各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台、网站等媒体刊发稿件5000余篇(幅),20多幅摄影作品获奖,支队新闻宣传工作一直名列全疆前茅,3次被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优秀报道员,连续9年被评为全疆消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先后10次被总队或支队荣记三等功。

每当有身边的战友和朋友问他:“你只是个士官,至于这么卖命工作吗,你不觉得亏吗?”“我热爱我的部队,更热爱着我所从事的工作,我愿做一颗‘铺路石’,再苦再累也值了。”汪渝这样回答,然后继续投入到他钟爱的宣传工作中。

猜你喜欢
全疆铺路石宣传报道
2021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2020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国网新疆电力:年内完成全疆轧花厂电烘干改造
铺路石和绊脚石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中心自觉 百姓自觉 县域自觉——金报集团以“三自觉”做好新闻宣传报道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铺路石与绊脚石
新疆旅游年卡向全国发行
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宣传报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