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文化集”鼓脱贫劲——文化扶贫为宁夏贫困乡村发展注活力
村部篮球场上两队你争我抢,一旁崭新的砖瓦房里上演皮影大戏,还有象棋对弈、拔河比赛……这几天,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新庄集乡沙草墩村,各种文化活动扎堆犹如“赶大集”。
记者刚到村口,人声鼎沸的热闹气氛扑面而来。篮球赛开始了!场地四周被村民围得水泄不通,场上队员投篮传球,哨声响起。“全村组了7个队,已经赛了好几天。”村干部解释道。穿过篮球场,一间挂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牌子的新房很是显眼。推开房门,一些村民正围坐在一起看皮影大戏,制作精良的皮影人物陆续“登场”,十几个人在白色幕布后吹拉弹唱秦腔《下河东—困营》选段,引来阵阵喝彩。
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区,安置着宁夏宁南山区8县移民23万人,下辖64个行政村、5个城镇社区。
有着5816人的沙草墩村是红寺堡区有名的文化村之一,村里非遗皮影戏最受欢迎。去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村里新建了100多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还配置了器材、买了新戏服。
6年前组建起皮影剧团的村民杨永红告诉记者,随着硬件设施越来越好,他的“自乐班”逐渐走出沙草墩,到银川、中卫市演出。去年12月,他成立了宁夏兴隆源皮影演艺有限公司,“以前就是义演图个乐,现在不一样,成了全村的文化产业。”
对干了10年村支书的王永明来说,沙草墩今年能如期脱贫摘帽才是主业。他深有感触地说,扶贫先扶志,文化的作用可大着呢。“平时开会叫人难,可一有活动大家就很踊跃。尤其冬闲,老百姓玩了乐了,生活充实,耍赌的少了,互相交流,比着发展的多了!最重要的是,现场宣传党的好政策让老百姓心中有数,也更信任村干部。”
刚刚拿了象棋大赛冠军的贫困户王爱学很是激动,说起村委会组织的文化活动,他竖起大拇指说:“有了这个平台,精神境界也提高了,心情好,干什么都有劲头。”
“原来全村评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00多户,现在只剩36户,今年脱贫销号,我们很有信心!”王永明说。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想办法补齐短板,让农民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精神也要富起来。
去年以来,宁夏整合各方资金3亿多元,在固原、吴忠、中卫三市9县(区)高标准建设了606个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实现了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达标全覆盖。
据了解,红寺堡区共整合各类资金2740万元,在64个行政村全部按照“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图书阅览室、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影视器材及一套体育健身设施”的“七个一”标准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更好地利用新建的文化阵地,宁夏还采取“聘”“招”结合的方式为每个项目村配备文化专员,招募文艺骨干驻村组织文化活动。同时规定,图书阅览室每天免费开放,每月组织开展1次以上农村小戏、歌舞表演,每季度举办1期板报、开展1次以上群众性体育活动等。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梁积裕说,宁夏是全国脱贫攻坚重点省区,大多数老百姓居住在山区,主动脱贫的意识不强,而部分搬迁到新村的老百姓又面临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差异,要激发内生动力、实现村民融合,一定要加大文化方面的投入,组织文化活动,让山区群众想脱贫、能脱贫,让移民有认同感、归属感,才能与全国同步奔小康。
(邹欣媛)
健康扶贫“三保险三救助”惠及3万多名贫困群众
记者从山西省扶贫办获悉,山西从去年7月1日起,对287万农村贫困人口实施“三保险、三救助”健康扶贫政策,截至2017年底已有36944名贫困人口得到扶持,实际报销比例平均达到92.6%。
据介绍,“三保险”是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补充的医疗保险,确保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三救助”是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个人缴费由财政资金给予全额救助,对24种大病的晚期患者由民政部门给予一次性每人5千元的大病关怀救助,对少数农村特困人口由民政部门特殊帮扶。
山西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了确保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山西设计了“一站式”结算模式:定点医疗机构为参保住院患者提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参保住院患者出院时只需支付自付费用,其余费用通过定点医疗机构统一窗口享受“一站式”结算服务。
(王飞航)
红色旅游带动3.5万人脱贫
2017年,红色旅游已经带动贵州省遵义市3.5万贫困人口脱贫,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是在遵义市红色旅游暨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介会上发布的信息,推介会日前在北京举行,由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遵义市交通旅游投资集团主办。
遵义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品质高、分布广。据介绍,遵义目前共有红色旅游资源单体299个,红色旅游景区16个,占贵州省红色旅游景区的1/3,主要有“红色会议会址、战役遗址、烈士墓群、名人旧址”4种资源类型。
据统计,2017年,遵义市共接待红色游客3728.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6.27亿元,同比增长37.24%,红色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王 丽)
中药产业助推山区脱贫小附子改变大面貌
2月2日 “榜样中国·2017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颁奖典礼在成都举行,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中医药产业精准扶贫”项目获得2017四川社会公益成果特别奖。秉承着“做好人,制好药”企业理念,好医生生产了一大批具有良好的口碑的知名药品,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扎根大凉山地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附子种植产业扶贫的方式,带动当地老百姓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记者深入了解,多维度立体呈现精准扶贫的年度成果。
因地制宜 特色产业助力农业产业结构化改革
2月初的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白雪皑皑。再过一个多月,春季就要来了。错落有致的新寨旁,大片的附子苗儿将冒出嫩芽。对于马查尼尔一家来说,嫩芽就是一年的希望。这个年轻汉子,曾是村里的贫困户,因为种植附子,他变成了乡里的的懂技术“红人”,不错的收入也让他的生活变了个样。
这样的改变源于好医生药业集团的中药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在2011年以前,这个村还是靠以种洋芋、荞子、燕麦等农作物维持生活,全家人一年到头都在跟土地打交道,然而每亩产值一千多元根本无法维持生计,积贫积弱的现象普遍存在。
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初心,好医生药业集团经过深入调研、实验、论证后,开始在平均海拔2400米的布拖县开展中药材附子的种植。附子种植符合当地百姓的耕种习惯,极易在高寒山区推广,产值较高,能快速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
致富新模式 产供销全产业链打造可持续经济
中药材附子种植和布拖当地作物耕种相似,在布拖的优质地域环境下生长特别好、产量高、质量优,每亩附子收入是种植其他农作物的5倍以上,是高寒山区脱贫致富的好项目。而打通销路正是好医生中药产业扶贫的优势所在。
从1998年开始,好医生药业集团旗下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有限公司就开始在布拖县发展中药材附子种植,采取 “企业+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按照“提供种苗、负责技术培训、种出来的药材实行保底价收购”的创新方式推广种植,最大限度降低种植户风险。
2000年,好医生药业投资建立了国内最大的附子GMP饮片生产厂,形成了从种植、加工、产品到营销的完整产业链,解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成效显著 员工人均收入超3万元有的村70%“脱帽”
附子产业模式的成功经验,从一个村扩大到一个县,一个县推广到片区。截至目前,企业将布拖县附子产业模式推广至越西、冕宁、盐源、普格和会东五县开展种植,全州面积已突破一万亩。马查尼尔所在的村,由于有附子产业提供持续不断的收入支撑,该村的扶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70%的村民摘掉了 “贫困帽”。
2014年以来,公司积极响应政府“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的号召,更加积极主动实施中药产业扶贫战略。就布拖全县而言,2017年共有6个乡镇28个村种植附子,种植面积达335公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布拖县把附子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提出了打造“中国附子第一县”的品牌目标,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性改革。
事实上,秉承着“做好人制好药”的企业理念,好医生药业集团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血脉相连。扶贫有了效果,形成巨大的合力,进一步推动好医生集团产业的发展。
(刘旭强)
将脱贫攻坚与弘扬孝道相结合
近日下乡,走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老汉家中,了解到老两口都到了古稀之年,因病致贫,无劳动能力,靠流转15亩承包田和粮食直补收入维持生活,咋算家庭收入账,都超越不了规定的脱贫标准。当问及2个在外地打工、已经有轿车、有楼房的子女是否缴纳赡养费时,老人矢口否认,并强调子女也在抚养他们的子女,生活条件也拮据,没给过赡养费。经过多方核实,确实如此。
在精准识别贫困户过程中,不管有几个子女,只要户口本上没有,老人属于单户籍,又确实符合贫困户标准的,就纳入到贫困户行列。因此,像李老汉这样有子女,但已经分户的贫困户,不在少数。在核实贫困户家庭收入时,因子女赡养费属于家庭收入,绝大多数贫困户能够如实申报子女赡养费,但也不排除瞒报现象。纵观子女赡养费缴纳情况,不给赡养费的子女还真是大有人在,这在司法调解案例中,屡见不鲜,在这次精准扶贫过程中,也暴露无遗。
父母成了“贫困户”,作为有条件、有能力的子女,本应伸出温暖的双手,在资金上给予接济才是,但很遗憾,有些子女还不如帮扶人。帮扶人能够做到定期到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送上节日慰问品、米面油和现金。有些子女却不闻不问,甚至怂恿父母有困难找政府、找帮扶人。更有甚者,有些子女听说父母被评上贫困户,不但不觉得脸红,反而很骄傲,炫耀当贫困户得到的诸多好处,觉得当贫困户很光彩。由此可见,一些贫困户子女的价值观扭曲到了相当程度,有损于做子女的道德底线,有损于千百年来传承的“孝道文化”。
各地政府要把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和引导良风美俗观念有机融合,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唤醒一些子女的孝道意识,让他们帮助父母摆脱贫困、安享晚年。
(王洪德)
与山西省扶贫办公室友情合办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全面落实全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坚决打赢山西省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结合山西省实际,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提出《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关于《坚决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的几点解读
(接上期)
(2)重视社会监督。搭建脱贫攻坚社会监督信息平台,及时公布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政策落实、项目推进、资金使用和脱贫成效考核评估等重大事项,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作用,经常性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定期报告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群众团体、中介机构关注和监督脱贫攻坚工作,建立扶贫资金项目群众监督员制度,鼓励群众对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增加脱贫攻坚社会参与度,提高脱贫攻坚社会认可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