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2018-03-23 11:40赵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赵峰

【摘要】近年来,学校招生、学生就业一直是困扰高校的核心问题,而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模式的产生,不仅妥善的解决了学校的招生问题,也减轻了企业对学生再培训的负担。本文从两个方面,对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供其他学者参考。

【关键词】招生招工一体化 校企联合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U676.2-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22-01

学生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其中高校承担起步入社会的过渡功能,所以学生就业问题也一直是高校发展的重头戏。当前,我国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初步建成,还存在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不完善,政府税收方面的问题和利益不明等现象。这种现象阻碍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发展,只有妥善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促进企业与高校取得双赢,共同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

一、当前我国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联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校企联合的改革,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进行招生宣传、考核、面试、录取等工作,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但是,在校企协作中学校和企业往往只是应付了事,达成协议之后对于后续问题,学生培养经费等却无人过问,企业只重视对自身名誉的传播,没有能够真正做到和学校联合培育人才的效果,从而导致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落空。在加强企业对于校企联合的模式带给自身既得利益持有怀疑的态度,进而导致两者合作出现问题[1]。

(二)制度和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推出,受到了广大群体的关注,也相应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当前,我国政府还没有对于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達成共识,再加上我国相关的立法机构也没有针对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进行相关的立法保护,这就使得企业和学校的权利与义务划分不明确,双方得不到保障,同时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造成,导致双方之间缺乏信任,增加风险。这样不利于学生就业的同时,也阻碍了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发展。

(三)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多年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家长和其他人员对于教育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思维定式,认为学校教育只需要重视书本学习,无需进行实践活动,导致高校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据相关资料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当前高校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积累,进而造成高校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创新意识落后,缺少团队意识,就业能力不高。同时也反映出了当下高校学生就业后不能够快速进入到工作角色,自身知识体系与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进而导致高校学生不能够完全投入到生产工作中,因此造成了企业对于校企联合办学的积极性不高,怕付出得不到回报,无法拓展实习基地,制约了校企联合办学的发展。

二、妥善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校企联合机制

当前我国校企双方对于联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建立校企联合的长效机制,来将双方捆绑到一起,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加强双方的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监管机制等方面的建设,促进企业和学校的更好合作,进而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完善。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要求,以实际生产中的技能和经验为导向安排教学内容,促进校内教学与企业内部之间的接轨。企业要选派企业内部的员工进入高校进行教学,将其在企业多年的经验和感想进行传授,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积累。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与学校的信息交流,方便企业更好的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良好把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更好的为企业管理做铺垫。

(二)完善政府和法律对于建立校企联合模式的支持

在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工作中,政府的支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只有政府加大对校企联合办学的财政支持,才能够促进校企联合办学的贯彻落实。第二,只有政府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双方利益,落实双方责任制度,才能更好的促进联合培养模式的发展。一旦双方发生纠纷,可以利用法律的途径实现自我保护。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推行试点的方式,向高校提供教育基金,促进学校建立实践基地,以保证校企在联合培养学生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再加上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校企规章制度》,命令双方的职责,防止因为争议导致双方不能够继续合作[2]。

(三)校企双方共同建立科学培养方案,完善更为具体的培养模式

高校和企业之间共同建立招生招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运用学生实践基地,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促进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模式的完善。企业可以通过和高校联合培养学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职场规划,促进学生各尽其长,进而促进企业发展。学校在校企双方培养人才中,可以借鉴优秀经验,采取“1年识岗”、“1年跟岗”、“1年顶岗” 的“1+1+1”模式,让学生从学员、学徒、准员工,进而提高到员工的专业水平,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人才。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战略,合理设置学生学习科目和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为学生更好地在企业发展做铺垫。争取做到校企联合,让学生消除对社会恐慌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效能为企业服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的模式,为学校解决了招生问题,为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的模式,提出促进当前模式发展的措施,以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争取做到高校能够促进就业,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企业能够选得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立梅.对企业招生即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7(8):102-105.

[2]李晴.招工招生一体化现代学徒制实践途径探析——以福建省校企合作模式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4):47-51.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