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
【摘要】初中化学学习需要一定语文和数学基础,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化学有困难,本人采用提前学习,教会学生预习等办法教孩子,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提前学习 预习 探究 知识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175-01
一、提前介入,提前学习
1.化学用语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化学时感到非常困难的一个内容,而元素符号学习掌握的好坏,则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本人的做法是让孩子提前记住元素符号。初二课程一结束,本人就开始有意识引导孩子去记住元素符号,具体做法是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去记住元素周期表前面1-20号元素,先是中文名称,然后是符号。为了帮助孩子记住这些名称和符号,我将这20种元素5个一组共编成4句话,即“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同时又用欢乐颂为这4句话编曲,在初二的那个暑假,每天记10分钟,仅仅用了3天孩子就记住了这些元素名称和符号,接下来,我每天都会花费几分钟时间检验孩子的学习效果,一个星期下来,每天只是十分钟的时间,孩子已经能够做到对前20号元素在书写上没有任何错误,接下来,我对他提高要求,要他尽力记住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花费了一个星期时间,他就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都记住了。
2.提前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元素周期表。在记住元素周期表以后,我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让我的孩子把这些元素按照周期表的结构写下来,让我吃惊的是,孩子在写前三周期元素的時候,居然注意了第一周期两种元素的间隔以及第二主族和第三主族在二三周期的间隔,而这个间隔,即使是许多高中学生都没有注意到的!看到孩子的提前学习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接下来,我教孩子看元素周期表,将周期表的来历、元素顺序排列的原因、周期表中出现的各种符号和数字意义进行了讲解。就这样,每天30分钟,用了4天,孩子知道了相对原子质量、质子、中子、原子核、电子、离子、化合价这些概念,并且能够辨别元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3.认识周期表之后,我又用了几天时间,每天半小时,简单向孩子解释了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合物概念、溶解性表,解释了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解释了怎么用元素符号来书写化学式,这时,孩子就能轻松使用元素符号来书写初中的大部分化学物质的化学式了,然后,我对孩子讲述了质量守恒定律,并让他将一些化学反应尝试着用化学式表述出来,出乎我意料的是,在我没有强调需要对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的时候,小孩书写这些化学反应时已经下意识的在做着配平的事情,这让我非常高兴,因为在我从教高中多年生涯里,即使随时强调和督促,我的许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对化学方程式配平的习惯,可以说,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掌握了初中化学甚至是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了。
事实上,经过假期孩子的提前介入学习,在正式进入九年级以后,我小孩的化学学习,就没有让我操心,每次化学测试,小孩的化学成绩,非常稳定的保持在年级前列。
二、培养孩子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
1.帮助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虽然孩子已经掌握了学习初中化学的基本方法,但本人仍经常和他沟通,督促他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在预习过程中督促他做到对知识和概念进行理解,而预习效果的检验就是每节课后的习题在预习后看他能否独立完成习题,为了防止孩子在学会这些知识后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本人还督促小孩在上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相关化学概念和知识,尽力做到在教师上完课后,孩子就能将重要知识点复述出来,小孩子做到了这一点。
2.熟悉知识点,培养孩子学会阅读的好习惯。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要求,其实是蛮高的,要学好化学,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为了加强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本人在孩子小学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和孩子一起阅读了四大名著,而且在进入初中学习后,对孩子的正当购书,家里从来都是鼓励和支持的。通过大量的阅读,孩子已经拥有了一定阅读能力,而这些阅读能力,成为了孩子化学预习效果的有效保障。为此,我要求他每天化学预习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提前做习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孩子也做到了。
3.培养孩子化学计算能力。化学的学习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本人认为初中化学计算从纯数学角度来看难度并不大,难度的关键是理解加计算,也就是如何将文字转化为数字。为此本人提前将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对孩子进行了解释,并对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学计算规则告诉孩子,由于对元素符号和化学式已经有了一定认识,对于这些方面的计算,孩子很轻松就可以解决了。接下来本人告诉孩子,让他对一些经常使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一些常见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记忆,他也做到了。在教他学习化学方程式之后,本人将如何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规则告诉小孩,让我感到吃惊的是,通过这样讲述后,小孩已经会自己进行未知量的假设并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相应计算,虽然计算不规范但结果是正确的,在帮助孩子规范了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之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进行的一般相关计算,小孩没有任何困难。再后来,本人简单介绍了关于各种质量分数计算的规则,然后我又对涉及化学方程式中的简单差量计算、含有杂质的化学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解度的相关计算等这么几个在初中化学难度相对较高的计算,进行了分类讲授和练习,现在,对于初中化学的一般计算,小孩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4.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除了帮助孩子在语文、数学知识方面建立一定基础,本人还对孩子思考的能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养,要求他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求他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有问题尽量先不忙向同学和老师求助,先试一试自己能不能解决,如不能解决再求助同学和老师,通过这样的训练,目前在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他并没有碰到过大的问题,因为通过努力,一般的问题都自己解决了。
三、利用身边的化学,指导孩子理解化学实验学习流程,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意识
1.帮助孩子理解实验设计,知道各种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规范实验答题的语言描述。对于实验原理,实际就是找到所需运用的物理和化学原理,来理解化学实验的原理;要认真观察并反复揣摩如何准确描述出实验的现象并用最准确的文字描述出来,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准确简练规范的表述出来,要学会用“合情合理”这一原则来思考和设计化学实验,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就可以克服由于机械记忆带来的学习化学实验的难点;告诉孩子一定要珍惜动手实验的机会,在实验课上要亲自动动手,这样才能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认识。
2.有意识利用身边化学知识,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意识。实际上,生活处处皆化学,要善于引导孩子培养他进行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意识,帮助他找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学习初中化学并开展了几次化学实验之后,小孩对物质世界的探求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此时本人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对身边化学产生兴趣,比如到超市购物,在进行食品采购的时候引导他注意对这些食品的包装袋上文字的解读,帮助他了解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注意事项,鼓励孩子大胆对袋装食品中的干燥剂和除氧剂进行试验探究和鉴别,加深孩子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刺激他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育的真谛就是要教会孩子学习,要帮助孩子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而预则立,其实不单是化学学科的学习是这样,所有学科的学习,都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