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民生思想基本内容研究

2018-03-23 07:51吴捷刘建涛
学理论·下 2017年12期

吴捷 刘建涛

摘 要:在当代中国,生态和民生日益成为热点话题,习近平顺应时代潮流,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态民生思想。习近平生态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生态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优良生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红线是民生建设的基本底线,生态安全是民生安全的基石。研究习近平生态民生思想,对我们正确处理生态与民生的关系、走绿色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民生;幸福生活;民生福祉;民生安全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016-02

在当代中国,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流水——越来越珍贵;从只注重生活变成注重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越来越普遍;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越来越成为时代的潮流。“生态”与“民生”等已经成为关注度、认可度、美誉度最高的几个字眼。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以超前的战略眼光和一切为了人民大众的民本情怀,结合我国的国情状况,将生态建设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把生态建设和民生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他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努力建设美丽富饶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这一带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引起了社会及学界多方面的关注,掀起了研究习近平生态民生思想的热潮。

一、习近平生态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

1.生态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经济不发达的时期,人们认为,所谓的幸福生活就是单纯的“有饭吃,有衣穿”,为此,人类开始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各种资源,以达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吃饱穿暖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人们开始逐渐地追寻一种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样一种物质和精神双重享受的幸福生活。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日益增强。如果经济增长是在高污染的平衡中实现的,即使实现了既定的经济目标,人的幸福感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引起危及社会和人民健康的一系列环境事件。因此,生态在人的幸福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人们开始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纵观近年来的五一以及国庆假期,乡村游、休闲游、生态游成为热点——阳光打在身上,笑意写在脸上,人们越来越喜欢选择在环境优美的户外来放松精神,陶冶情操,生态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精神享受,放大了人民的幸福感。习近平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也是民意所在”[1]。生态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攀升,追求良好的生态,就是在追求幸福的生活。只有为人民创造更为优越的生态环境,才能让人民过上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生活,才能建成真正的小康社会。

2.优良生态是普惠的民生福祉

民生是指同人民生活有关的一切,也包括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等等。而生态环境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拓展空间和基本原料,是生产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生态需要,因为人是与他所处的环境一道发展起来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我们才可以进行安全的生产和生活,促进我国的经济实现绿色增长。因此,良好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的基本构成,促进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可以为人民群众创造更为优越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生态的民生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鲜明的特征。特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由“奔小康”到“要健康”,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等生态需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和聚焦度也越来越高,环境抗争行为日益增多,这表明生态在幸福指数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因此,群众对生态及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成为重大的民生需求。习近平对此深刻、明确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

良好的生态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自然根基,舒适的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体现,放心的绿色产品是人民群众生存的基本条件,追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绿色蔬菜等生态生活已经成为当下事关中国人民幸福的大事。习近平反复强调要破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有你没我关系的对立思维与行为,认为只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处理好,就可以在保护好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发展,并形象地把二者比喻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习近平的这一重要论述,从辩证法的角度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快经济发展统一起来,深刻体现了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3.生态红线是民生建设的基本底线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污染而造成的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及发病范围越来越广;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工业发展滥占耕地,区域开发建设活动与生态用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最严厉的措施和最强制的手段来对生态环境提供保护。习近平提出“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4]、“坚决把住绿色门槛,守住生态红线”[5]。

生态红线,又称生态功能红线或生态保护红线,指在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最大生态保护空间。习近平对于生态保护红线的表述主要集中于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空间开发和污染物控制三个方面。在土地资源方面,习近平指出,要切实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动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幅降低土地消耗强度,加强土地环境整治。在空间开发方面,要“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6],努力缓解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推行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科学农业发展格局;缓解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下降的情况,推进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形成。在污染物控制方面,要加强源头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将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上升到国家高度。划定生态红线是推进生态民生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具有关键作用。

4.生态安全是民生安全的基石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十分突出,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较快发展的阶段,对石油、钢铁、矿产资源有着巨量的需求。但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发展的环境资源代价大以及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趋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扭转。因此,经济发展的环境负值效应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对环境的破坏性力量集中释放,从而导致了我国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特别是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局部地区的由于土壤受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镉大米事件,由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呼吸性慢性疾病发病率增长的事件和全国大范围的雾霾事件,以及由于水源污染或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个别地区的癌症村事件频繁出现,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生态问题已经威胁到人民的生存与健康。这些事件一再警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不能以牺牲人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的。人民是我国进行民生建设最重要的主体,无法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就无法进行民生建设,或者说即使取得了一些建设成绩,这些建设也是不完美的建设。所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局面再不扭转,必将影响中国的民生建设,必将影响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习近平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價”[6],引发更多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因此,生态安全是民生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习近平生态民生思想的价值

研究习近平的生态民生思想,对于理解生态民生化以及民生生态化这一时代现状以及帮助我国探寻一条全新的生态民生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1.习近平开辟了我国民生建设的新领域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习近平更加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7]因此,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大力进行民生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习近平十分重视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认为必须围绕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来推进民生建设,这是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现在,人民群众不单单期待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期盼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生态就是民生,进行生态保护就是在改善民生,解决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生态问题,就是在解决民生问题。因此,习近平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食品安全问题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6]总之,习近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思考生态建设,并且将民生建设和生态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生态成为人民幸福的新的增长点,从而开辟民生建设的新领域。这充分展示了习近平以人为本的民生情怀与责任担当。

2.习近平为中国走生态与民生共赢的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回顾近代欧洲的崛起之路,无一不是建立在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对资源的大肆掠夺上,一旦减少了对资源的利用,经济的发展速度必然下滑,因此,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观点: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破坏环境和大量使用资源之上。但实际上这种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是难以持久的,必将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危机。习近平深刻论述了以生态优化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态经济思想,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并进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民生产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讲话的重要精神,不断探索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改善人居状况的途径和方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正是以习近平的生态思想为指引,经济建设取得了民生与生态的价值共赢。譬如浙江省水口乡,一个原本不起眼的小村庄,后来在党中央的指导下,提出了“最美的生态、最美的乡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2016年1月到9月,全村共获得了5亿元的旅游收入,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水平,让大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促使当地的环境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取得了经济收入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使产业和生态相得益彰、和谐相处,使良好生态成为改善民生的新的发力点。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不要再让蓝天成为奢望[EB/OL].(2013-11-06)[2017-07-11].http://news.163.com/13/1106/12/9D0FG3TB00014JB6.html.

[2]朱书缘.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调研报道辑要[EB/OL].(2014-06-30)[2017-07-11].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630/c386416-25219358-2.html.

[3]习近平.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3-09-08.

[4]姚茜,李源.习近平谈“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三:绿色发展篇[EB/OL].(2015-11-12)[2017-07-11].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1112/c385474-27806216.html.

[5]万群,赵国梁.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侧记[EB/OL].(2014-03-10)[2017-07-11].http://cpc.people.com.cn/n/2014/0310/c64094-24590392.html.

[6]沈王一,谢磊.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六)——建设美丽新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EB/OL].(2016-11-29)[2017-07-11].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1129/c408256-28906304.html.

[7]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07-01)[2017-07-1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