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8-03-23 01:42陈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9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陈颜

摘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有助于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以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为例,思考运用多媒体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历史;多媒体;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117—02

1前沿

教育教学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及时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如何从教育教学角度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为历史教学服务,已经成为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积极探索并不断反思的课题。

2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教育部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基于对知识接收途径的敏感程度不同,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听觉型”和“视觉型”。其中,“听觉型”学生对听到的信息敏感;“视觉型”学生对看到的信息敏感,各种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更能激发他们的兴奋点。多媒体教学能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将多种媒体组合在一起,做到图、文、声并茂,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展示,让学生用感官全方位接触历史。

历史学科是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研究,资料繁多,结论又必须以史料为依据分析、推理得出。多媒体课件存储信息大,调用资料速度快、灵活性强,满足了历史学科的教学要求。

如今,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无可代替的优势,已被教师广泛接受。在多媒体辅助的课堂,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高。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大,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体现课改精神。

3历史教学设计与实施

搜集资料,整合内容,确定主题 科技发展与网络普及使教师备课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备课时上网查阅相关课件、教案、学案、设计、图片、文章、视频等课程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如在“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基于学生实际,首先抓住主题“统一”,确立教学线索:“统一之由”“统一之策”“统一之路”“统一之望”。研究大量的资料后,筛选保留“七子之歌”,有关香港、台湾、澳门的图片,香港、澳门回归时的视频,余光中《乡愁》的音视频,海峡两岸各领域交流往来的典型图片,并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1)学生阅读课本,据教师提示的关键词,归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形成的过程,并准确掌握其特定含义;

2)学生依据图片、文字材料,归纳出香港回归的三个步骤,合作探究回归的原因、意义;

3)合作探究影响台湾回归祖国的因素;

4)结合文字、图片资料认识祖国统一是必然趋势,体会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意义。

设计教学,呈现材料,适当使用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课的导入是教学设计的关键。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对课的导入有过一段经典诠释:“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本節课课前播放“七子之歌”,一张张有关香港、澳门历史和现今发展的画面交替呈现,熟悉的歌声、歌词把学生深深吸引,然后配上教师旁白。接着出示课题“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及学习目标。

除了在导入新课时可以这么做外,在环节过渡时也可以合理创设情境。如为更好过渡到“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环节,设计多媒体课件,徐徐展示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配以音乐《思乡曲》)。深情的朗诵,深沉的音乐,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人们强烈的思乡情怀和期盼统一的强烈愿望。

2)动态地图,生动形象。讲述历史,当然不能忽视历史地图的运用。传统的教学挂图、投影地图等或因粗略,或因难以显示动态变化进程,显得呆板而难以达到教学效果。选用动态地图,通过多媒体展示,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处理能够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把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讲到“统一之由——港澳台分离的历史”时,用小动画的形式演示香港、澳门、台湾三地一步步被割让、割占、租借、与祖国分离的过程。由于这部分内容本节教材没有涉及,而是散落在以前学习的单元中,但又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必要知识准备,因此,动态化展示方式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态为动态,既生动直观形象,又能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

3)视频展示,情境再现。设置历史教学情境,是历史教师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手段。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教学录像的应用是历史情境教学的首选方案。如能将录像片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固化于教学课件内部,实时播放,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到“统一之路——一国两制”的首次实践时,播放“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录像资料片段,共同感受中华民族的激情一刻,重温洗雪百年屈辱的喜悦。伴随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感动自豪之情达到高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分析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水到渠成。

4)看图说史,以图引思。图片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形象的历史。教学中适时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时政图片,会再现历史,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本节课在讲到“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时,展示师生共同搜集的有关海峡两岸各领域交流往来的典型图片:遍布各地的台资企业、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国民党最高领导人访问大陆、“三通”实现……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并感悟祖国统一的必然。一张张图片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对史实的认识与理解,达到“借图说理”“以图启智”的教学效果。

4多媒体的应用策略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具有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己也曾走了一些弯路,上课一味依赖多媒体课件,无论什么课型、什么内容、多长时间,都是从头到尾点课件,不再板书,不再写纸质教案,不再在黑板上圈圈画画。课堂容量虽增加了,但调查发现,学生还是掌握不好:有时还没看清、没理解,投影片就闪过去了;找不到重点,知识体系建不起来,上完一节课往往感到很茫然。

孔子主张“过犹不及”,只有恰到好处才是“中庸”。笔者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服务于历史教学,而不是主宰历史教学。用与不用、何时使用、用什么样的媒体、用到什么程度等,要看具体情况,也就是必须搞好多媒体教学与学科间结合的取舍关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进行取舍。

突破教学重难点宜用多媒体 在课件设计中,教师可以只把教学内容中某些重点、难点设计成独立的情景片段,把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利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解决。如教学“梨园春秋”时讲到京剧的“特点”,枯燥、难懂,理论性强,教师不好讲,学生没兴趣学。于是笔者让学生边观看网上下载的《京剧的特点》微课,边体会文本介绍,干巴巴的理论形象逼真地出现在学生面前,把知识变抽象为直观感受,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某些生活、文艺内容教学宜用多媒体 比如教学“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古代文艺”“19世纪以来世界文艺”等内容时,搜集筛选展示典型的文学艺术作品图片,让学生欣赏文艺作品的高雅,引导学生挖掘不同时期文艺作品特色所折射出的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及人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状况,感受历史之厚重。

复习课宜用多媒体 复习课涉及内容比较多,学生已经学过,只不过比较零散,需要条理化,教师板书串讲费时费力;使用思维导图,将复习内容制成幻燈片,逐级显示,将大量的知识网络化,便于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

使用多媒体不要忘了板书 板书体现着一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是一堂课全部知识的浓缩,也是逻辑思维的呈现,更是师生思想交流的媒介。教师可以用关键词写写简化的板书,既节省了部分时间,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利用板书可以完善自己的课堂笔记,也可以集中精力听讲,便于消化所学内容。随着教师的一笔一画,师生在进行心灵和思想的对话。

注意材料的适度 无论是材料的选取,还是问题的设置,都要适度。如教学“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艺”内容,有的教师选用众多的图片、音像资料、文字材料制作了四五十张幻灯片,课上从头到尾播放欣赏。本来是想设置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不仅没有上完课,有的学生光去注意画面、视频情境了,忽略了课本文字内容,也没有了回味消化时间。5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有效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对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选用多媒体教学,首先要让其服从于教学目标,因此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适时、适度、适当。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历史教学,更好地打造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