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艳
1.失衡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如今很多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或因教育不当,因此孩子成长不健全,不懂得与人相处。有的父母每天忙于工作,让孩子自由发展,仅靠电视节目、游戏等,填充孩子的时间与心灵需求;有的孩子由祖父母照顾,而祖父母大多采取“满足式”教育,对孩子有求必应;有的孩子由保姆照顾,无法拥有超出生存需求的教育,甚至会接受很多负面的成长信息,因而产生了许多所谓的“问题孩子”。
当前不少父母在对孩子的爱和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理解上的误区,如将孩子的成绩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重智育、轻德育,却忽视培养孩子求知、合作、生存的能力;也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其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放任自流或是大惊小怪,導致孩子性格娇纵、自私,不孝敬老人、爱顶撞长辈,不懂得分享……
2.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精华
张伯苓,创造了中华教育史上辉煌篇章——“南开”教育,清华大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曾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中国古代传统教育分设“小学”和“大学”。“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小孩子在六岁至八岁之间进入小学,学习怎么扫地、抹桌子,与老师、大人、朋友讲话的礼貌态度、规矩。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在培养一种勤劳的习惯、一种自立的习惯、一种优秀的待人接物习惯。因此,家长要舍得让孩子付出,让其将付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中国传统文化身教重于言教。要想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首先家长要优秀,这个优秀不仅是指有多高的地位,多大的财富,更主要是指德行。孩子的成长,重在家长的成长;学生的优秀,重在教师的教导。溺爱孩子是不行的,要让孩子德智双收,道德规范和智慧双增。家长和教师要因材施教,不可拔苗助长。
3.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们的生命状态
目前中国社会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庭有更多的余力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之上,很多有思想、有抱负、有责任感、有专业水准、有爱心的孩子成长了起来。
蓝天是一个内心强大、充满爱心、富有才华的女孩。她的家庭是一个充满爱、乐于付出和奉献社会的家庭。妈妈是一个爱心人士,对扶老救孤发自内心的热心和参与。蓝天从13岁起就学习传统文化,参与志愿者活动,热心公益事业。她还在高三的时候,面对紧张的高考压力,她还跟随妈妈去西藏、广东参加善行活动,关爱弱势群体。进入大学以后,她把自己在大学期间得到的奖学金用于慈善事业。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孩子自控能力不够,家庭教育不够全面甚至缺失,面对社会种种诱惑,迷失自我,陷入苦痛。
物质条件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最重要的,不是唯一的,家庭教养才是关键。孔子、孟子因为父亲在他们幼年就去世,家庭物质条件不好,但因为他们的母亲有一个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他们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4.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家长素质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可见,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家长自身素质。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时说:“希望大家注重家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古人都知道,养不教,父之过。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因此,家长为了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快乐,要学会自我成长,活到老、学到老。家长的成长是孩子成长的最好榜样。学会让孩子付出,让孩子感恩,让孩子懂得退让,唯有如此才会给孩子插上一双翱翔的翅膀,让孩子在经历过生命中的风雨后见到彩虹!
参考文献:
[1]初德和.给孩子插上翱翔的翅膀[J].教育文汇,2004(3).
[2]冉乃彦.父母合作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J].少年儿童研究,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