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岳
1.欣赏精美范作,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要求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传授于趣味之中,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及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欣赏评述课型以图片为主,让学生欣赏作品便成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文化的学习中。
(1)欣赏大师作品,享受精妙绝伦的艺术。欣赏艺术大师作品,能给人以震撼的力量,并从中领略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在欣赏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时,观察人物表情,特别是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领会画家表现人物表情的手法,为以后绘画创作打下基础。
(2)欣赏同伴作品, 碰撞思维之火花学生作品或学生同龄人作品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搜集更多的学生作品供学生们欣赏,让学生们与小作者进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及创作欲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感受影像世界
在《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一课,教材中列举了一些我国古代的陶瓷艺术品,分别从外形、纹饰、釉色等几个方面进行欣赏。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教师可运用录像教学,从三维立体的角度将学生带入一个陶瓷艺术品展览馆,让他们从宏观到微观尽情欣赏。教师再适时点拨,学生的欣赏水平会有较大提升。
又如《元宵节里挂彩灯》的教学,教师先用视频播放关于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景,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其中,让学生感受那种氛围,来激发学生制作彩灯的热情。
3. 进入角色,亲身经历
组织学生进入角色表演,进行体验、思考、理解。在创作中进行情感体验,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营造热烈的求知氛围,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状态下深入课堂。
例如,执教《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时,请解放军战士当模特,较难办到。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师先播放一段解放军的生活题材片段,让学生对解放军战士的着装及精神风貌进行了解,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当模特,穿上军训时的服装,进入角色,模仿军人的风姿,并做一些军人常见的动作,感受军人的风采。教师让其他同学进行写生,完成作品。让学生进入角色,因课而异,可让部分学生进入角色,也可全部进入角色,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智趣游戏,精彩展现
“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中学”应是新课程理念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及发展的主题。在上课的前几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环境允许的、与要讲课文内容有关的游戏,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保持更高的教学效率。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潜能,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例如,执教《趣味文字》一课时,可让学生找两个自己喜爱的美术字体,剪下来分别贴在一张硬纸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而后由教师引导将卡片分类黏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比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致比较高,对不同的字体认识得更深刻。
5.徜徉音乐魅力,感染创作情绪
新课程倡导学科间的整合與联系,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课程,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中,创设歌曲情境,可以丰富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愉悦感,使师生双方在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一课中,在学生创作解放军叔叔肖像时,教师可低声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让学生在雄壮、美妙的歌声中兴致盎然地完成作品。在《舞台布景》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制作布景时,播放与制作内容有关的音乐作品。这样主题与音乐相结合,更加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在美术教学中,教学情境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本文只撷取情境艺海中的几滴,旨在抛砖引玉,希冀广大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因课而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情境穿插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让课堂教学效果发挥到极致,让美术课堂充满激情、学生学习收获满满。
参考文献:
[1]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王嘉华.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