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美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2018-03-23 11:38江晓铃
教师·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季羡林苗苗白杨

江晓铃

一、美文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语境美

朗读一般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在进行重复朗读,学生才能够融入课文所创造的意境中,与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共鸣。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一文的学习中,笔者先让学生想象一下戈壁是什么样子的,白杨树为什么会在那里茁壮成长,在戈壁中生长的白杨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梳理清楚文章的主要脉络。在进行朗读之后让学生们讲讲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其中一位学生回答道:“讲的是爸爸和儿子在去往新疆的火车上,看到了车窗外的白杨,进行了讨论。”然后让学生朗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到第三自然段,画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和含义比较深刻的词句,等到学生们都画出来之后,让学生们从爸爸的话语中了解白杨的特点:随遇而安、不服输、坚强,让学生体会到就算是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白杨依旧挺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所包含美的意境,运用更好的方式赏析了文章的意境之美、韵律之美、形象之美,使学生形成了审美能力和审美观。

二、美文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析文章,从中掌握美育的适当形式与着力点,如课文的文字语言和人物形象等,最终让学生把对美的追求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一文的学习中,笔者首先问学生们:“要是你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要是看到这个题目,最先想到什么?”学生们纷纷预测大草原的景色怎么样,大草原的人们如何?然后笔者让学生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默读一遍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对这篇文章进行写作的。接着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细品,体会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出草原的美,并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描写优美的句子,自己再细细通读几遍之后,跟班上的同学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笔者总结出了作者笔下的草原的“自然、可爱、意境美”,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并理解一些重点语句,比如,文中提到的“一碧千里”在你们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翠色欲流”中的“翠”是一种怎样的颜色呢?为什么不用绿色来描绘而要用翠色呢?再如,下文中所提到的“让人惊叹,又让人舒服的東西”是什么呢,有没有其他的词语做替换来达到这种效果?“奇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果让学生们来朗诵一首关于奇丽的诗,同学们会选哪一首呢?

三、美文想象,引导学生激发创造美

将美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美和创造美。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的学习中,笔者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分角色扮演苗苗和季羡林,要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来熟练地掌握人物情感特征,在对话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苗苗和季羡林情感出现的细小的变化,能够从对话中得出如何进行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能够进一步体会到阅读的快乐。笔者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两个人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互相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在自己读得比较熟练之后,可以举手示意,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进行表演。班上的两位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了,在他们表演完之后,全班同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了评价,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比如,有位学生说:“‘我小的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桌子上摆的,都是正课从这句话中能够看出季羡林爷爷风趣幽默、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而且表演的学生也表现得生动形象,让人感觉季羡林爷爷就在讲台上,听起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一位学生说:“表演苗苗的同学将苗苗的可爱与天真无邪都表现出来了。”通过与之类似的想象活动和模仿活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和促进。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必须形成一种深刻的认识,将美育渗透到小学语文过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断地指导学生拓宽自己的阅读渠道和范围,通过持续积累自身的阅读量,使自己的审美得到一定程度的熏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钱智宏.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J].教育艺术,2011(10).

[2]赵中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几个作用[J].吉林教育,2002(6).

猜你喜欢
季羡林苗苗白杨
白杨
我的书斋
听雨
白杨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咪咪(节选)
我是一棵深秋的白杨
白杨 西部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