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翀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音乐素养培养可以为学生形成更加健全、健康的人格品质提供强大的助推力量。也就是说,音乐其实具有极其强大的精神教化力量,良好的音乐素养某种程度上甚至具有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社会化的作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伟大的教育家、哲学家孔子就已经对音乐的教化作用作过精辟的阐释。《论语·季氏》中,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人生产生活时且歌且吟的音乐艺术作品。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背后的深意乃是“礼乐治国”思想的体现,指良好的音乐教化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在社会化活动中应对有度、游刃有余。可见,在孔子的教育观点中,音乐对学习者思想意识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1.利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适应规范系统的学校教学尚需一定的过渡期,这期间需要适当穿插游戏式教学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比如,在练习《玩具进行曲》《动物说话》等歌曲时,不妨让学生戴上绘有玩具或动物图像的头饰或胸饰,然后手拉手围成圆圈边唱边跳,中间则可以根据歌曲分段的间隙让学生穿插换位。而在唱《小树叶》《红叶》等歌曲时,则可以让若干学生排成一排,仿照“千手观音”的造型用伸展四肢、手脚等方式模仿树叶、树枝摆动的动作。游戏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让低年龄的小学生更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歌唱过程中,让身体的运动能够和音乐的旋律形成特定的对应关系。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紧张感觉,也可以避免学生单调地开口唱时容易出现的走神或光张嘴不出声的问题。
2.借助多媒体辅助设施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
信息时代的小学音乐教学有了比以往更加丰富的辅助教学手段,这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口头灌输的比重,以更多样的硬件设备活化课堂教学形式。比如,学习歌唱《可爱的蓝精灵》时,动画片《蓝精灵》就是最好的辅助教学材料。动画片趣味十足的故事情节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在活动画面的衬托下,也能更好地提升小学生对歌唱练习的接受度和认同度,显然非常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在欣赏《京剧锣鼓》等音乐时,无论是动画片《大闹天宫》,还是电影《悟空传》等,都可以用于辅助教学。这些音频资源中不乏中国传统京剧的锣鼓伴奏,可以让学生形成非常直观、立体的视觉和听觉形象,可以避免只有听觉参与鉴赏的单调感。
3.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音乐鉴赏与审美的习惯
一种良好素养的培养绝非课堂上有限的几十分钟时间可以达成,持续且尽可能多的练习或欣赏才能在时间的积淀下从量变向质变飞跃。因此,小学音乐教学需要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音乐鉴赏与审美的习惯。
教师可以视情况,利用包括电影、电视或网络资源在内的各类音频资源搜寻适宜小学生课余时间听或唱的乐曲或歌曲。之后便可以借助移动通信设备将这些素材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欣赏或练习。对适宜学生练唱的歌曲,可以要求学生录制成音频或视频作业反馈到教师一方;而用于欣赏的乐曲,则可以要求学生写下或说出听后感或评价。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价,让学生逐步了解和感知自己对歌曲或乐曲的感受中出现的契合点或者落差,从而形成音乐鉴赏的大致轮廓或概念。学生一旦养成音乐鉴赏的习惯,则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一旦有机会参与到音乐欣赏或鉴赏过程中,就可以让模糊的轮廓或概念清晰化,慢慢从不懂向懂的境界提升。而这样摸索和感知的过程也是音乐对学生的精神、意识产生教育和引导作用的过程,是以音乐塑造更加美好的心灵和优秀品格的过程。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意义是育人,是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健全、健康的人格品质。小学音乐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参考文献:
[1]王 霞.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J].学园,2014(30):153.
[2]张 贞.浅谈新课标下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软件(教学版),2014(4):15.
[3]李樱梅.創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J].考试周刊,2010(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