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聪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四能”列入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四能”的重要策略和主要途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让学生课前预习,自学新课,对新知识难于理解之处作记号,并要求学生在旁边记录难理解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实践证明,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显得格外重要。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这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26页内容,并尝试完成“做一做”,把不懂的问题或疑惑之处记录在课本旁边。在课堂中,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4+2)×25与4×25+2×25的答案为什么会相等?这里面包含了什么道理?②“做一做”中第一小题56×(19+28)=56×19+28到底是对还是错?直接去掉为什么不行?③字母公式a×(b+c)是等于a×b+b×c还是等于a×b+a×c?为什么?学生通过自学,提出来的问题,是很多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惑,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练习,应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顺利解决学生的疑惑,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显著。因此,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激励学生敢于提问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民主平等的氛围,尊重每一位学生,才能激励学生勇于提问、勇于创新的意识。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课题组从2015年11月开始承担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经过实践研究,我们从以下途径来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开展“问题集锦”评比
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学、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记在“问题集锦”本子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典型、共性问题记载在组长的“问题集锦”本中,在课堂中交流、讨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每个月对每个人、每个组进行评比,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数学之星”评选
教师开展“数学之星”评选,对课堂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回答很有見解的学生,开展奖励“星星”活动,期末进行统计,评选出“数学大王星”两名、“数学优秀星”二十名,对其进行物质、精神双奖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设立“错难题讨论区”
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错难题本”,记录平时练习、作业、考试中不会做的以及易错的题目,在教室设有“错难题讨论区”,每天固定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互相帮助,如果还是不能解决,则在课堂中提出,教师让全班讨论,然后一起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创设“有趣生活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勇于提问。如教学《鸡兔同笼》这课时,有位教师先出示情境:“我们班有学生34人,星期日要去凤凰山公园租船玩,大船和小船共租了5条,每条大船可坐8人,每条小船可坐5人,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有几条?”教师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尝试练习,探索解题规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生质疑问难,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
学生善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问题意识强的一个重要表现,而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培养。
1.质疑解法,发展求异思维
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题多解的题目或开放性题目,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别人的解法,当认为自己解法是正确的,又与别人不同时,应主动大胆地提出。比如,我教学这道题:有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可以闭封),从里面量,长10厘米,宽8厘米,高20厘米,现在把400毫升水倒入容器内,水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练习,一个学生说出列式:400mL=400 cm3,400÷(10×8)=5(cm)。大部分学生也认为只有这种做法。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觉得不止这种解法,容器可以躺着放或侧着放,底面不同高就不同。”我请他到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并列出另两种解法:400mL=400cm3,400÷(20×10)=2(cm);400÷(20×8)=2.5(cm)。他这种独特的解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可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已有的解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2.质疑教材,拓宽思维广度
文本教材是很多专家、学者精心研究的结晶,但教材就一定完美无缺吗?不一定。教学中不能“唯书”,应大胆鼓励学生质疑教材的不足之处。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百分数》这单元中,有个学生对例题中提到的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提出了异议:比如,原价300元,按上述说法可以理解为打折后价格为(300-50)元,因为300元是满100元。他认为更准确的表述应更改为:“每满100元减50元。”我对他这种质疑精神高度赞赏,奖励他三颗星。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质疑权威,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眼中的权威,包括专家、教师的讲解等等。要培养学生“善问”意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权威,而不能“唯上”“唯书”。曾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师教学题目:新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乘汽车去秋游,如果每车坐40人,有10人没位置坐,如果每车多坐5人,又多出一辆车,一共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人去秋游?经过思考讨论,一位学生回答说:“这是一道盈亏问题,应这样列式:(40+10)÷5=10(辆),10×40+10=410(人)。”这位教师可能是课前准备不足,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这时,另一位学生提出质疑:“这样验算不成立。这位教师一时转不过弯,于是让学生讨论。”后来,质疑的这位学生说出正确解法:“(40+5+10)÷
5=11(辆),11×40+10=450(人),因为多出一辆车说明空出(40+5)人的位置,不是40人,所以应这样列式。”教师请全班学生鼓掌。学生对教师的权威解法没有盲目相信,教师对自己的错误不掩饰,而是坦诚承认,保护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难能可贵的。
总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营造平等的学习氛围;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黄 彦.创造性思维教学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