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
——以普者黑村、坝美村为例

2018-03-23 21:56李晓通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普者黑云南景区

李晓通

(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文山州位于云南东南部,东临广西、南接越南,气候宜人、风物奇致、民风古朴,具有丰富的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尤其是丘北县的“普者黑村”和广南县的“坝美村”都是非常知名的景点,在云南乡村体育旅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绿水青山的重要价值,并更进一步地推出“一带一路”的宏观构想,这些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事实上,云南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非常丰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与自身、自然及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必将有效促进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及体育产业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以文山州的这两个特色村寨为例,对云南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进行探索。

1 云南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特征的理论解读

1.1 结合云南特色,分析体育旅游资源特征

云南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结合的形式方面,这种结合也注定了云南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就人而言,主要有少数民族集聚区和民族杂居区两种类型,不同类型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就自然资源而言,云南乡村主要体现为山水田园风光,但不同地域差异显著。结合邓凤莲[1]等人的研究,可认为云南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在宏观的人文及自然二分法视角下,体现出自然和人文的双重特性,根据各景区风格又可细分为民俗风情类、建筑类、地貌类、水体类等。此外,也可参照郭来喜[2]等的分类及类型评价的相关研究,按区域大小结合地方民族文化特征逐级分类,并构建地方性的文化符号系统,为凸显地方特色和做好文化宣传服务。在外界看来,文山“坝美村”和“普者黑村”都是浪漫而神秘的地方,山石林溪皆可作为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彰显出令人心驰神往的艺术美和原汁原味的自然风情。从资源类型的视角看,位于云南文山广南北部八达乡与阿克乡交界处的壮族村寨坝美村,四面环山,不通公路,进出村子都要划船经过两个绵延几公里的石灰岩水洞,至今仍处于半封闭状态;而普者黑位于丘北双龙营镇,占地41km2,被誉为国家AAAA级景区,是国内最大的湿地公园,也是文山州最大的自然村,村民多为彝族。“坝美村和”“普者黑村”二者虽都属山水田园景观,但差异明显,从地理环境特征上分属“相对封闭”和“开放”的类型,但作为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不同分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多角度认识文山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特色,根据不同特色与风格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与开发方案,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1.2 依据乡村现状,梳理资源开发要素

相对而言,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新兴的地方文化产业,如何梳理整合自然资源、传统文化、人力资源、物质保障、制度建设等要素应引起重视。可借鉴鲍明晓[3]在政策、机制、规划、宣传等多个方面提出的系列观点,在经济性和实效性开发的前提下,立足地方实际,以环境保护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目标,以文化开发为主要导向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譬如,文山普者黑村,属典型的养生度假与康体休闲气候,景区内共有256个特色各异的景点,360座如星罗棋布般的青山,90多个姿态万千的溶洞,54个连为一体的湖泊,4万亩清澈见底的水域,5万亩动植物种类多样的生态湿地,40多公里碧波荡漾的水路,这些在壮、彝、苗等民族风情的点缀下宛若仙境,被誉为“世间罕见,国内独一无二地喀斯特地貌山水田园风光”。对这样规模宏大的景区,从多个视角梳理其资源配置要素,进而对其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塑造景区风格显然非常重要。事实上,梳理资源优化配置要素是趋利避害的必要措施。其基本宗旨可理解为,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导向下,给旅客创造充满创意的消费体验环境,同时也应尽量减少景区的污染,避免景区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后劲不足。所以,这就要求景区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在着眼科学化、综合化、长效化开发前提下结合人、环境、文化等各方面要素,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

2 新时代云南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客观要求

2.1 大力开展景区群众教育,优化乡村体育旅游人文环境

云南早在数年前就开始深入而广泛地开展“四群教育”[4]。就景区资源要素而言,群众可认为是最为灵动的旅游资源之一,有时甚至能决定景区层次与品位,群众的行为必定会对景区自然环境及游客的旅游体验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景区群众教育应大力地常态化开展。具体而言,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拓展群众视野,教育他们立足长远,认真学习国家政策和地方发展目标,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维护景区形象。其次,培养自身一技之长,使自身真正融入景区。譬如,以水体资源为主要类型的景区,若群众善于游泳,懂得急救,能驾驭不同的船只,他们自然就成为景区的组成部分,自身利益也得到相应保障。再次,进行生态人格[5]教育,将自然塑造成有情感会成长的人化自然,和景区风格更好地结合,群众作为景区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有效促进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优化配置的促进力量。群众教育就是要教会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和健康观,弘扬传统文化和道德,自觉维护生态和文化环境和谐,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哺育下的自身健康发展。就“坝美村”和“普者黑村”来讲,由于过去相对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所限,这里的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群众的综合素质很难作为景区资源开发的有力支撑,在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与合作下的相关针对性的教育亟待深入开展。

2.2 重视体育文化生态和谐,推动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受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限制,云南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分布仍较为散乱,各地资源优势的合力尚没有形成,更谈不上协同发展,而且,就算是同一个地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整合也非常有限。开发后的“普者黑村”和“坝美村”也可分别认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生态系统,具有各自特色,在自身发展较为和谐成熟的前提下,拓展自身影响力,扩大文化生态圈,进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如今,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弘扬和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共识,为文化生态和谐及乡村特色文化传播奠定了政策基础。乡村体育旅游业在云南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也面临新的机遇,理应成为整个云南体育旅游线路的特色组成部分,并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形成自身相对独立的体系,保障文化生态和谐是促进这一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与基础。所以,更具针对性的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进一步扩大旅游投入增量的基础上,促进乡村体育旅游的业态转换,带动整个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娱乐产业及整个休闲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2.3 拓宽乡村旅游体验路径,凸显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特色

就“普者黑村”而言,由于景区面积很大,通过精心设计的旅行方案能清楚地知道旅客会在哪个地方感到累,需要停下休息,他们可能会在哪里有兴趣驻足观赏风景或者享受特色美食等。结合需求进行必要的设计或创意开发,这样就能做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也会带给旅客最好的旅游体验,看似让他们自由选择,实则一切都在规划之中。在坝美村,游客进村时除乘坐村民的小船外,在保障旅客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让游客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自己划船,在村内设法安排游客体验原始古朴的田园生活,而不是将那样原生古朴的村子建得像个小镇,让人兴味索然。同样,在普者黑广阔的景区内,仅有“打水仗”等很少的几项特色项目,还是略显单调。事实上,开发旅游资源也应深度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使更多人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视角体验旅游的别样韵味,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新路,也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乡村体育旅游形式开发方面应尽量多考虑游客感受,要注意人性化、艺术化、生活化,在民族文化的浸染中给他们带来与众不同的旅行感受。所以,在开发乡村体育旅游资源时应结合地域和民族文化特征,并遵循参与性和安全性原则,发挥政府在宏观规划、调控、宣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功能,实现资源保护性开发的常态化。

3 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措施

3.1 培育景区风格,设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景区风格的塑造与培养主要取决于资源类型,其中线路的设计是关键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对资源的科学配置和保护性开发产生影响。徐晤[6]研究认为,旅游线路开发是景区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文山的旅游资源优势是在乡村,“普者黑村”和“坝美村”都属于乡村旅游的自然资源,但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开发更待加强,特色文化资源整合远远不够,很难体现在路线研究与设计方面。体育旅游线路设计应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讲,可从更广阔的地域或行政区域内着眼,重点考虑一定区域内的景区联合,主要以较大区域内的交通干道为依托,资源的整合和配置体现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怎样能立足游客的立场实现景区之间的趣味串联,除了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还取决于路线的设计水平。而微观层面主要体现在景区内,即从游客进入景区算起,在时程和路线上进行科学规划,每一段需要多长时间,怎样唤起游客兴趣,让游客参与什么活动项目,获得什么样的体验,这些都必须考虑在内。事实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景区内某些区域的承载能力非常有限,但对景区风格的培育都具有较大价值,需严加保护,相关思考有待加强。另外,依据道路对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影响的客观事实,结合周银珍[7]的关于景点建设、资源整合、规模发展、区域协调、创意生态开发等多方面结合的创意生态思想还可进一步认为,宏观意义上的乡村体育旅游线路设计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三农”问题。

3.2 突出资源特色,鼓励乡村旅游文化创造

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固然重要,可将这曼妙风景远程投递到人们内心深处更值得思考,唤起人们美好向往的只能是文化,或者全新的文化创造。参照赵红梅[8]研究观点可认为,体育旅游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的生产及再生产方面,并逐步形成以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能促进区域民族文化特色和生态保护观念的有力传扬。由此,可认为文化创新能引导乡村体育旅游资源更好的整合与保护。乡村体育旅游文化产品对旅游业的推动也是非常关键,由于“坝美村”地形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差不多,一篇《桃花源记》为其所用,赋予坝美景区更多的神秘色彩,也就极大地推进坝美的文化地位,使许多远方的游客人未行、心已至。不可否认,当前很多民族地区的景域最缺乏的就是民族特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更别说是高质量的文学创作。事实上,意境深远优美的文字、图片、视频宣传材料等也应是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一部分,甚至可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调节剂和黏合剂,其价值不容忽视,但在文化宣传方面应重视独立性和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同景区的系统性、关联性,体现出优化整合资源的宗旨。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各地都有丰富的民族史、志资料,这些本身就可作为文化创作的原材料,可为新时代充满正能量的文化创新创造提供良好素材。而且,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乡村特色体育旅游能很好地弥补城镇体育旅游资源的不足,并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机结合,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这是云南乡村体育旅游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重要路径。

对文山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应以体育旅游文化产品的创造创新为导向,巧妙引导游客消费,并将地方政策要求与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在当前乡村振兴目标的导向下,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化应在当前我国“三农”目标指导下进行资源配合和文化创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价值转化,这些措施能很好地体现出国家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地方文化资源的高度重视,也必将促进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的和谐进步。

猜你喜欢
普者黑云南景区
普者黑:惊艳天下的“阿着底”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摘牌』
“摘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某景区留念
云南有个普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