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涛,殷璐嘉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所,南京 210007)
随着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中的供给与需求的协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随着的空中交通需求越来越大,而机场容量所能带来的便利上限的提升相对应的速度很慢而跟不上流量需求。所以由于机场流量的限制和日益增大的乘客数量两者的问题日益严峻,其所带来的机场拥挤,甚至航班延误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都会给乘客带来不好的交通体验。甚至会对航空公司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与信誉下滑的后果。因此,合理的设计机场构,并分配流量,充分利用机场容量,使得乘客流量与可用资源进行合理协调匹配。同时也可以很好的解决航班延误,机场拥挤等主要问题。
机场容量主要分为进场流量与出场流量。并且有与之对应的进场容量和出场流量。目前很多航空公司对进场和离场采用分开进行的方式。但是基本绝大部分的航班的进场离场两个过程是在一起的,形成了相互影响的情况。并且其中还有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机场所在的天气,进离场机型,及其乘客人数等等。所以这种方法其具体实施的情况其实本不是非常成功。再加上很多机场的跑道数量很少甚至大部分机场只有一条跑道的原因,这样乘客的进场和离场就会形成相互制约的情况。
对于机场流量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乘客流量需求与机场的供给不匹配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发展就会造成航班延误以及机场拥堵的后果。当供给教育需求是就会产生航班延误的问题,此时就要合理分配进离场流量,确保流量与机场容量的协调匹配。此外还可以根据其各个时间段的动态容量限制,实现容量最优利用的效果。计算进场和出场航班的延误损失。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预先调查航班进出场的流量高峰区的时间段以及其时间段的航空需求以及机场容量变化和与之对应的乘客流量。之后预算该航班在降落阶段所需的大概时间,比如其降落之前的滞空时间和在地面的时间延误等等。之后如果在预定时间段无法合理分配,可以设置额外时间段来安排航班具体进出场时间以实现对乘客需求进行解决。
因素确定的一方面是因为航班的延误与延误时间之间的超线性关系。另一方面是机场乘客的进场离场与耗时成本问题。其中排除一些个体问题,比如个体优先级与航班优先级等问题。之后,根据国际标准,按照飞机尾流强弱标准来行两飞机的类型,主要分为重型,中性和轻型三类。有研究表明通过引用航班延误系数,作为航空协同策略的数据支持计算出客机的进场时间延误损失是客机出场延误损失的三倍。所以要精确确定确定某相关时间段的航班和乘客的进场和离场数量与流量,以此来确定航班的延误成本增量。通过计算航班的进场延误的权重系数与出场的延误权重系数来确定航班的优先级之后采用优先解决延误航班的方法,分配机场容量与进出场航班和乘客。是航班所属的航空公司能够协调进场航班于离场航班的矛盾冲突。将航班延误影响降到最低。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航班的进离场数量来控制乘客的进场出场的流量。控制航班的进场出场数量是从源头合理控制乘客的进场出场流量。在对机场容量和乘客流量进行合理分配时,可以根据进场出场的航班数量预计乘客的基础场需求。确定优先进场的航班类型和数量,这样可以有效公平的分配此外,还有一些机场的调度规则不是非常成熟实用。比如停机坪,滑行道的使用,以及一些后勤服务等。停机坪如果运用不当,没有及时的可用停机坪,会影响航班的正常进场,同样的滑行道如果放在时间上分配不合理就会影响航班的正常离场。由于航班起飞之前会经过很多的检测环节的,如果后勤服务工作进行的不顺利,会同时影响航班的进场和出场时间。以上问题都会造成航班进出场时间超出预算的情况,甚至会产生航班长时间延误的严重问题。所以航班的数量也需要有一定的控制,使这些可用容量与航班准备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确保航班的质量。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机场中的进离场流量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并不是两个独立的问题。在其中机场容量的限制下,主要分析了流量与容量的协调方法与策略,使得流量分配具有更高效更灵活的效果,达到合理分配机场流量,优化利用容量,两者相协调的目的。进而控制航班延误造成的损失,也可以最大程度的维护航空公司的信誉。虽然本文的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具体细节了解的也不是非常全面。但是也希望本文分析探讨出的方法能够为航空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也希望以后的航空事业的发展可以变得越来越好,技术方面越来越成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更好的交通环境,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科技社会,方便群众的出行。
[1] 张洪海.机场进离场流量协同分配策略[J].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2016(24).24-35.
[2] 黄吉波.机场容量利用及流量分配优化策略[J].航空计算技术,2016(54).35-56.
[3] 杨尚文.基于动态容量的航班进离场流量鲁棒优化分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63).45-69.
[4] 靳学梅、基于协同运行的进离港排序系统的设计[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