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波
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垃圾成山、污水横流、道路泥泞等“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仍随处可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提升乡村环境品质,成为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
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城镇化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垃圾集中露天堆放,恶臭熏天,蚊蝇乱飞,已成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突出表现,垃圾治理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攻克的难题。要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和工业污染“上山下乡”,建设宜居乡村,给农民创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
推进生活污水治理。污水治理的重要任务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厕所是农民日常生活的必备设施,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以及陈旧观念的影响,农村旱厕依然大量存在,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开展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和粪污治理,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消除黑臭水体,恢复水生态,尽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幸福感。
提升村容村貌。村容村貌体现着农村的文明程度,要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修建道路,绿化村庄,美化庭院,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容村貌提升整治中,尤其要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每一座传统村落都是活着的历史文化遗产,一部厚重的历史典籍,以敬畏之心、历史之责保护好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要基于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经济水平,选择适宜的工作路径、技术模式,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