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简称“《规划》”)。《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的行动纲领。
《规划》分为十一篇、三十七章,重点从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8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同时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规划》提出,要始终遵循8个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018-09-27
2018年10月17—18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的“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在青岛举办 。
本次年会以“创新驱动与智慧发展”为主题,面对城市交通、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相互交融的新时代特征,聚焦“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新目标,探索新技术、新需求与交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途径。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城市交通领域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规划设计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1 30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年会。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汪光焘作了题为《“多规合一”与城市交通规划变革》的主题报告,提出“多规合一”的内涵是划定“三区三线”、建立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实现各类空间规划编制在同一底图开展。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作了题为《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的研判》的主题报告,展望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对部分城市存在规划过度超前、建设规模过于集中的问题做了剖析。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分院副院长戴继锋以《雄安新区交通规划的思考》为主题,结合雄安新区交通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的体会,重点思考了交通体系如何落实国际眼光、世界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
来源:《城市交通》 2018-10-22
2013年,上海确定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五量调控”的土地利用基本策略,并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用地“减量化”的目标要求:对城市开发边界外的现状低效建设用地(违法工业用地和零散宅基地),通过拆除复垦等土地整治工作,使之恢复为农用地或生态用地。2015年—2017年,上海开展了第一轮减量化3年行动,累计完成低效建设用地减量28平方公里,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
2014年5月,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上,时任上海市长杨雄提出上海建设用地“终极规模”要在规划上锁定。“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3 200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总规模“天花板”。
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简称“减量化”)这项由上海首倡并付诸实践的创新举措,不仅成为上海“存量优化”最关键的抓手,也是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上海初步锁定了“减量化”的目标: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且社会经济或环境效益较差的现状建设用地,包括规划建设区外低效工业用地(2012年调查显示,该类工业用地约198平方公里,简称“198区域”)和零散宅基地等,其中减量化的重点是“198区域”。
目前,减量化土地已经复垦为农用地或转为生态用地,腾挪出高效发展空间。减量化腾挪的土地指标用于符合规划要求的地区,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土地集约、布局优化、功能提升、产业升级”的目标。与减量化行动同步建设的7个郊野公园,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重点,并与农业园区、农业综合体、微农业等新型农业项目深度融合,为提振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201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