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大数据的城镇体系定量化研究*
——以山东省昌邑市为例

2018-11-28 07:17:10殷振轩YINZhenxuan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5期
关键词:昌邑市城镇中心

殷振轩 YIN Zhenxuan

0 引言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飞速发展的阶段。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超过50%[1],城镇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载体。城镇体系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区域内联系密切城镇的组织形式[2]。良好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区域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的质量。

近年来,随着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越来越多研究者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李震等[3]基于重力模型,得出了中国城镇体系的结构类型;范强等[4]改进空间作用模型,借助城镇辐射范围,划分了城镇体系结构和城镇经济区;还有一些学者引入分形维数,研究了南通等市的城镇体系空间[5-6]。

图1 昌邑市单元分布图

由于具有数量大、类别丰富、收集速度快等特性,大数据的应用正受到更多的重视,但如何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用大数据的问题还处于探讨阶段[7-8]。目前已有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如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分析上海不同等级商业中心顾客数量变化和来源地,从而识别商业中心的势力圈[9];基于对公交IC卡使用情况的数据挖掘,识别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10];基于微博数据,探讨城市活动空间结构[11]。

然而,一方面传统城镇体系规划方法缺乏定量的分析研究,仍需要以“拍脑袋”的形式决定城镇结构,导致城镇功能雷同,缺乏特色和联系,致使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影响了城镇的发展[3,12]。另一方面,各学者所使用的评价体系不同,缺少实例研究,不利于方法的推广[13]。同时,城镇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关系更加复杂,需要结合大数据来研究日益复杂的城镇体系,而目前关于大数据的研究主要关注人的行为[9-11],与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衔接还不理想。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践经验构建易于操作的中心性强度评价体系,同时通过引入通行时间数据,改进空间作用模型,更加准确地分析昌邑市各乡镇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强度,从而为昌邑市城镇体系结构分析和研究提供依据。

表1 中心性强度定量评估体系

1 研究区和数据

1.1 研究区域概况

昌邑市隶属于山东省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潍河下游,在“潍坊半小时经济圈”和“青岛1小时经济圈”之内。昌邑市域总面积1 627.5 km2(图1)。2014年底,全市总人口60.9万,镇区人口31.3万,城镇化水平51.4%。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356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0.3:55.5:34.2。昌邑市是较为典型的小城镇,因此对其进行的分析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乡镇作为基本研究单元,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昌邑市统计年鉴》(2013—2014),行政区划图等地理数据来源于昌邑市规划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地形数据为作者从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http://www.gscloud.cn/)下载获得,实时道路通行时间为作者从高德地图API调用获得,并根据研究需要对部分数据进行了加工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

为在实际工作中推广运用定量化指标来评价城镇体系,结合文献研究,选用基础数据较易获得的城镇中心性强度和影响范围,作为评价指标来划分昌邑市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4]。

2.2 中心性强度

城镇中心性强度是对城镇经济、规模、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结合参数的可量化性和可获取情况,构建由3个目标层、9个准则层以及27个指标层组成的新型城镇体系定量评价指标体系[4,14-15](表1)。

目前权重确定的方法主要包括专家打分法、主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等[13]。其中,熵权法可以反映出各指标包含的信息量,提供的信息越多,权重越大。因此,本文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同时由于指标中单位、量纲和数量级不一致,采用min-max极差标准化法标准化指标。

(1)计算各指标信息熵

xij为第i个城市j项指标的标准值,n为城市个数,如果pij=0,则定义limpij→0pij×lnpij=0。

(2)计算各指标权重

其中,Wj为第j项指标权重,m为指标个数。

(3)计算各中心性强度

其中,LNUi为第i个城市的中心性强度。

2.3 城镇影响范围

场强模型是计算空间影响范围和强度的方法,在区域均质的情况下,其计算公式为[15]:

其中,Fik对区域内各点的影响强度,Pi为城市i的中心性强度,dik为城市i建成区中心与任一点k之间的距离。对任一点k影响最大的城镇即为对该点产生主要影响的城镇。

场强模型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模型假设研究区域为均质,但实际情况下各方向衰减距离会因河流、山脉等障碍产生差异。一些学者使用成本加权距离取代公式(4)中的空间直线距离dik[15]。但是一方面获取区域内完整路网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摩擦系数估算较为笼统,依然不能具体反映各道路实际条件、通行能力等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距离”的直观感受是两点间出行时间。基于此,引入城镇建成区中心到各点实时时间,以两点间通行时间取代公式(4)中的空间直线距离dik,以改进场强模型。

3 结果分析

3.1 城镇中心性强度

将各乡镇数据带入公式(3)计算城镇中心性强度(表2)。以此为属性在ArcGIS软件中做图,以反映该属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发现昌邑市城镇中心性强度区域差异显著,其中城区综合评价最高为63.53,约为综合评价最低的饮马镇的5倍。作为昌邑市的中心,人口、经济聚集效应明显,规模评价和经济评价结果都遥遥领先,且拥有较好的生态评价结果。同时可以发现,由于区位和资源优势,北部城镇综合评价要优于南部。柳疃镇和下营镇的固定资产投入和公共财政都较为突出,且它们紧邻渤海湾,拥有较好的生物丰度和水资源条件,所以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生态评价结果。但是其规模评价不高,说明城镇化水平还比较滞后。而围子街道紧邻中心城区,受城区辐射较强,拥有较好的规模和经济评价结果,但其生态评价值较低,未来宜与城区联动发展。龙池镇经济评价为区域内最低,但其生态评价比较突出,未来宜结合生态发展。石埠镇的经济评价结果较为突出,但生态评价值较低。其他3镇综合评价值较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

图2 昌邑市各城镇中心性强度

图3 昌邑市各城镇影响范围

表2 昌邑市城镇中心性强度评价结果

3.2 影响范围

在ArcGIS中,将整个市域分成18 728个300 m×300 m的正方形,并提取其中心点坐标。在FME中编写程序,通过高德地图规划路径api,调用9个乡镇建成区中心分别到这18 728个点的实时时间,带入改进后的场强公式,可得9个乡镇对各点的影响强度。各点从属于对其影响力最大的乡镇,去除飞地后,属于同一乡镇点的包络线即为该乡镇的影响范围,由此划分各乡镇的影响范围(图3)。可发现由于市域南部为狭长地带,距城区较为偏远,且交通不便,南部各城镇中心性强度不高,城镇行政区域内还主要受其自身影响。其中石埠县的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交通更具优势,且有高速对外联系,其影响范围更为广阔。市域北部交通较为便捷,既有东西向联系,又有南北向联系。其中柳疃镇作为纺织重要基地,高速、省道、铁路在此交汇,是昌邑市对外联系的支点之一,其影响范围较广,覆盖了龙池镇的大部分范围,同时与作为滨海开发区重要组成部分的下营镇东西互相渗透。未来建议适当调整北部四镇的行政区划,使柳疃镇、下营镇和龙池镇联动开发,沿东西向大力发展规模化的工农业,打造集养殖、工业和旅游为一体的沿海开发区。城区由于道路交叉口较多,出行时间较多,其影响范围主要在规划行政区范围内,同时与围子街道联系较为密切,未来可联动发展。

图4 昌邑市各城镇影响强度

图5 昌邑市空间结构

3.3 影响强度

图4反映了各点受到的最大影响强度。根据统计特征将最大影响强度大于x+0.5s(其中x为最大影响强度的平均值,s为最大影响强度的标准差)的区域定义为高影响区域[13]。城区、柳疃镇、石埠镇和围子街道的高影响区域面积远远大于其他城镇,表明这4个城镇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图中可以看出,省道和县道对城镇影响力扩张的影响最为显著,特别是沿下小路和北海路,分别串联了下营镇、围子街道、石埠镇、饮马镇和北孟镇,柳疃镇和城区,形成了两条主要发展轴。除此之外,卜庄镇沿G206向城区发展,龙池镇沿刘龙路向柳疃镇方向发展。

3.4 城镇体系

综合考虑城镇中心性强度、影响范围和影响强度,将昌邑市划分成三级城镇体系结构:城区为一级城镇,中心性强度较高、影响范围较广、影响力强度较大的柳疃镇、石埠镇和围子街道为二级城镇,中心性强度较低、影响范围局限、影响力强度较小的下营镇、龙池镇、卜庄镇、饮马镇和北孟镇为三级城镇的城镇体系结构。

同时,城镇影响范围和强度体现了区域联系情况。由图3可见,柳疃镇影响范围较广,覆盖了龙池镇的大部分范围,同时与下营镇的影响范围相互交错。3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联系较为紧密,宜考虑作为发展带连片统筹发展。城市发展轴是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带。由图4可见,下小路和北海路串联了大片高影响区域,这些区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宜优先发展。据此将昌邑市划分为“一带,两轴”的空间结构(图5)。“一带”即依据联系范围,以增强柳疃镇、下营镇和龙池镇联动发展形成的昌邑滨海开发区发展带;“两轴”即影响强度扩散方向,以下小路串联的产业发展轴,和以北海路串联的石化—盐化联动发展轴。

4 结论

引入网络实时道路通行时间,结合中心性强度改进了传统的场强模型,建立了用于定量化评价小城镇中心性强度的指标体系,同时借助GIS空间分析的功能,综合分析了昌邑市各城镇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强度,提出了“城区中心—影响力较强城镇—影响力一般城镇”的三级结构和“一带,两轴”的空间结构,为昌邑市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依据。传统城镇体系规划方法,由于数据难于获取,空间单元较大,难以应用科学合理的定量分析研究,仍需要以“拍脑袋”的形式决定城镇结构,导致城镇功能雷同,缺乏特色和联系,致使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影响了城镇的发展[3,12]。结合开放大数据,兼顾数据易获取性和数据精细性,从新视角更精准展现了城镇间区域联系,依托影响范围提出了发展片区,结合影响强度和其方向提出了空间发展结构,为定量化分析城镇空间结构奠定了科学基础,有助于大数据时代的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

但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本文只把昌邑市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进行讨论分析,没有考虑周边城镇对研究区域内的影响情况,未来应综合评价城镇体系,特别是对外交通对区域的影响;另一方面,本研究为使数据易于获取,运用的模型仅以时间作为评价影响范围的参数,没有交叉比对真实的人流情况,未来可以运用手机信令数据研究客观人流数据,加以改进[16]。

猜你喜欢
昌邑市城镇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昌邑市日照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近代昌邑市侨乡民居建筑装饰审美特征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2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 06:16:28
文化边城镇远
中华民居(2020年6期)2020-06-09 05:47:48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稳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活力
机构与行政(2016年8期)2016-10-08 04:35:18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