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婚恋“顺口溜”的演变

2018-03-23 05:12
农业知识 2018年4期
关键词:婚恋观顺口溜位数

在我国农村,不同时期的婚恋观都有着各自那个时代的烙印,并大都留下了有趣的“顺口溜”,让我们能够品味其中的原则与智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受几千年传统婚姻观念的影响,农村青年中流行的“顺口溜”多是:“婚姻命中定,儿女前世修”“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信奉的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使丈夫死了,也必须恪守“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古训,不得半途改嫁。《婚姻法》中所谓的“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在很长时间内并未成为现实。

20世纪60年代初,自然灾害频繁,农业非常落后。村姑们大多想在城里或镇上找个婆家,那时流传最广的“顺口溜”便是:“宁嫁城里的鼻涕糊(无能之辈),不嫁乡下的党支书。”这样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加快农业发展、缩小城乡差别的迫切愿望。

十年“文革”期间,“成分”成为婚恋的标准。“只要成分好,旁的莫计较”便成了那一时代颇为流行的婚恋“顺口溜”。然而,婚姻自由乃人之天性,无畏反抗者也大有人在。“宁嫁一个‘烂头葱’,不嫁一个‘叫鸡公’”,便是一些颇具反抗精神的农村女青年当时的誓言。“烂头葱”指的是老实忠厚的劳动者,“叫鸡公”指的是“文革”中跳得高、闹得凶的所谓“风云人物”。与其跟一个“闹星”担惊受怕,不如跟一个老实人甘苦共尝。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农村青年的婚恋观念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女选男的一般标准是:“一要文化高,二要手艺巧,三要挂红牌(‘五好家庭’或‘遵纪守法光荣户’),四要莫‘反水’(变节)。”这些条件,比以往苛刻多了!男青年们也毫不示弱,流行的择妻标准是:“一要会手艺,二要懂生意,三要好色气(面容),四要好脾气。”简而言之:精明能干,美貌贤淑,遵纪守法,爱情专一。

生产力不断发展,“消费热”日渐升温,攀比摆阔、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的泛滥,也使农村青年的婚姻观受到影响。“住要多层的(楼房),穿要时髦的,看要大彩的(电视机),走要自动的(轿车或摩托)。”在婚姻涨价的同时,彩礼也随之升级:“不要烟酒不要礼,只要一张‘红双喜’。”就是说在新婚典礼时,亲朋好友们不要送一般的消费品作礼物,而要用人民币贴成双“喜”字作为贺礼。不断升级的“人情风”,使得贴双“喜”字的人民币面额迅速由5元、10元升至50元、100元;贴双“喜”字的总额,也由3位数猛升到4位数、5位数,使得许多农民在婚礼面前愁眉不展、债台高筑,甚至亲友之间反目成仇。

与此同时,喜事新办的婚恋观也迅速形成。“不早婚,不早恋,拿个文凭天地宽。”“不早恋,不早婚,学门手艺是正根。”“婚礼尚节俭,婚后比蜜甜。”“恋爱婚姻不铺张,婚后比翼奔小康。”这些“顺口溜”,让人耳目一新。

(姜守璋)

猜你喜欢
婚恋观顺口溜位数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1990年-2016年期刊发文数据的计量分析
连续自然数及其乘积的位数分析
巧用顺口溜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声母顺口溜
顺口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比大小有窍门
我用“顺口溜”讲变化
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