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 李玉
发育迟缓(developmental delay,DD)是指<5岁的儿童存在两个发育维度落后于同龄儿童现象,在儿科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DD儿童极有可能出现发育不良症状,引起身心器官功能不全。近些年,随着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上DD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2],其干预方式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认知语言康复训练是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患儿认知语言基础制订地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3],能够提高患儿语言表达、认知能力及日常动手能力,促使患儿全面发展[4]。本文以我院66例DD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发育迟缓患儿的影响。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6例发育迟缓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情况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2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54±1.04岁,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test scales,GDS)整体评分:重度2例、中度14例、轻度17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2.75±1.15岁,GDS整体评分:重度3例、中度15例、轻度15例。本文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根据美国精神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5]确诊为DD患儿;②伴有轻度听力障碍;③年龄1~5岁;④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的脑部器质性病变;②伴有严重的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
所有训练和治疗项目持续12周。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语言康复训练。
1.3.1 常规康复 常规康复训练适用于所有住院患者,训练内容涵盖水疗、运动疗法、针灸疗法及小脑电刺激疗法。水疗每周5次,每次持续时间15 min;运动疗法是开展Bobath促进手技运动,同时进行平衡和肌力等辅助训练,每次训练时间约40 min,每周5次。针灸疗法每周5次,每次留针时间30 min,通常以头针针灸为主。小脑电刺激每周5次。
1.3.2 认知语言康复训练 认知语言康复训练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训练内容及教具的选择根据Gesell发展量表测试提示患儿所处的年龄段为基础,同时遵循正常儿童发育规律。本文的研究对象为DD婴幼患儿,因而认知语言康复训练主要包括感知认知训练、记忆力训练和语言训练。
1.3.2.1 感知认知训练 ①视知觉训练:早期治疗阶段,利用易引起注意的电动玩具或卡片先引起患儿的注意,随后将道具左右移动,扩大患儿的视觉感知区域;当患儿能够180°追视左右移动的物体后,再进行物体上下移动训练。当患儿可对大物件稳定停留后,逐步减小物件大小,或降低环境亮度;②听知觉训练:在与患儿耳相距15 cm的位置采用频率、音质、音量不同的声源进行干扰训练,每次干扰持续3~5 s,间隔2~3 s继续干扰,训练患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当患儿可准确感知左右方向的声源后,转移声源位置至患儿脚底和头顶。听知觉训练过程中,须尽可能隐藏声源的位置,避免患儿出现视觉代偿。同时改变说话音调,让患儿辨别;通过在不同位置呼唤患儿姓名引起其注意,引导患儿寻找声音来源;向患儿展示不同节奏的拍手活动,并引导其模仿;③触觉训练:向患儿提供触觉球等刺激物,通过接触不同刺激物提高患儿指尖等部位的感觉刺激,刺激物的选择遵循表面先粗后细,强度先重后轻的原则。
1.3.2.2 记忆力训练 记忆力训练内容应与实际生活相近,训练对象可选择熟悉的事物或人物。训练早期让患儿识别家人和日常生活用品,随后扩展其他训练内容,记忆力训练需要重复进行;训练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患儿的触、听和视觉,交替使用不同的记忆通道,以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1.3.2.3 语言训练 ①交流训练:让患儿完成眼睛对视交流;当患儿可与其他人建立视线交流后,可进行抚爱行为训练,主要训练患儿对身体触觉的快速感知能力。使用患儿感兴趣的事物或玩具引导进行交换游戏,采用手势和易被婴幼儿掌握的拟声语、幼儿语促进患儿表现,同时将患儿基本的生理需求安排入游戏,诱发患儿学习,引导患儿主动参与;②语言训练:在患儿建立良好交流意愿后开展语言训练,主要包括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两方面。训练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先训练患儿理解能力,接着引导患儿表达。首先要求患儿模仿,通过重复训练使患儿熟悉和理解常见的人和事物;待患儿可正确指认出事物后,再引导患儿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发音训练结合日常需要进行,促使患儿对生活中简单字词的理解与表达,充分理解后再进行词汇扩充。了解单词后,逐渐提升至双词句,掌握的顺序同单词理解的训练顺序,逐步了解患儿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6];③上肢功能发育训练:针对无抓握意识的患儿可通过上肢功能发育训练提高其抓握意识;培养患儿物体拿取能力,通过将玩具放置在患儿可触及位置,采用不同的形式引导患儿拿取玩具,对不同位置和不同拿取方式进行训练。随后训练手指指尖的对捏,其中食指和大拇指指尖间的对捏训练更为关键。治疗师需要针对性地设计训练内容,与患儿智力和年龄相匹配,通常设3~4个项目,每次训练时间20 min,1周3次,训练结束后,治疗师指导家长强化训练,特别是要加强交流语言训练和上肢功能训练。
训练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评估。①S-S检查法[9]:基本治愈:语言与同龄儿童语言处于同等水平,DQ具有正常水平;显效:训练后患儿DQ提高15分以上;有效:训练治疗后患者患儿DQ提高5~14分;无效:训练治疗后患儿DQ上升不到5分;②语言发育商评价[7]: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85为正常,75≤DQ<85为边缘状态,55≤DQ<75为轻度缺陷,40≤DQ<55为中度缺损,25≤DQ<40为重度缺陷,DQ<25为极重度缺陷;③Gesell发育量表(GDS)[8],该量表共有5个能区:适应性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言语行为以及个人社交行为。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选择百分比描述,卡方检验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S-S法语言评定总有效率为(84.85%),明显高于对照组(57.5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S-S法语言评定结果比较[例(%)](n=33)
治疗前两组患儿语言发育商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发育商评分均有改善,但是两组患儿在治疗1个月语言发育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语言发育商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语言发育商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语言发育商评分比较(±s)
*与对照组相比,P<0.05
治疗前两组患儿适应性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以及个人社交行为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患儿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两组患儿在治疗1个月时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各指标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DD是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一种,DD患儿常伴有难以逗笑、不关注人脸以及社交功能障碍等表现,并且具有发育落后或发育迟缓等暂时性及预后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严重影响[10,11]。在DD患儿发病中以智力残疾最为常见,然而婴幼儿发育阶段是其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和智力发育最快的时期,因此对DD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有助于患儿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效缓解DD患儿神经发育障碍症状,降低残疾程度[12]。相关研究表明,在早期对不同发育迟缓患儿进行干预,能有效提高Gesell智力测试各个能区发育商评分结果[13,14]。
临床上,DD患儿普遍呈现社会适应能力、语言、粗大精细运动等发育迟缓。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运动疗法、针灸、物理疗法等,这些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DD患儿的运动功能[15,16],但是此种治疗方式未加入康复训练,而DD患儿一般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缺损,因此传统的治疗方式并不适合目前DD儿童的治疗。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涵盖了记忆力训练、感知功能发育训练、语言训练等,强化了传统干预方式对患儿交流、感知、认知和肢体协调方面的干预治疗水平,这种治疗方式是一种全方位的治疗方法,涉及触觉、听觉和视觉等多方面,促进患儿多方面功能区的发育。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患儿S-S法语言评定、语言发育商评分结果、适应性行为、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以及个人社交行为评分好转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证明使用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能有利于促进患儿语言、认知、记忆力等功能的康复。这与李霞清等[17]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均证明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与上下肢运用功能。有学者通过针灸联合穴位注射同时配合语言训练也能促使发育迟缓患儿言语发育商的提高[18,19]。除了对患儿予以相应的康复训练外,家庭及同伴促进DD患儿的康复[20]。
综上所述,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DD患儿的临床症状,促使患儿语言、运动等功能区的发育,有利于患儿更好的成长。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整体发育评估分析(x ±s)
[1]张艳,李一辰.2013-2015年北京市儿童发育迟缓社区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2):2720-2722.
[2]张雪琼.综合干预对2~3岁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智能发育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63(06):695-697.
[3]胡继红,周平秋,郭春光,等.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发育迟缓患儿各发育能区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88-91.
[4]林强,李雪萍,程凯,等.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286-1288.
[5]Kocsis R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V)[J].Int J Offender Ther,2013,57(12):1546-1548.
[6]李胜利.言语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79-86.
[7]孙殿荣,候梅,郭洪磊.婴幼儿脑瘫治疗前后Gesell发育量表的评估结果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01):67-69.
[8]向上,李雪怡,冯雪菲,等.局灶性痫性放电对脑性瘫痪患儿认知发育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2-25.
[9]李胜利,卫冬洁,田鸿,等.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汉语版的研究[C].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2.
[10]Hong BY,Jo L,Kim JS,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Gross Motor Outcome of Intensive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Developmental Delay[J].Journal of Korean Medical Science,2017,32(5):873-879.
[11]Maschio M,Dinapoli L,Fabi A,et al.Cogni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related epilepsy and cognitive deficits: a pilot study[J].Journal of Neuro-Oncology,2015,125(2):1-8.
[12]胡继红,郭春光,周平秋,等.早期作业治疗对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认知发育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6,31(4):261-263.
[13]袁柳芬,张国华,陈春碧.综合干预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病情及家长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7):1468-1470.
[14]周园,刘振寰,章马兰,等.早期中西医综合干预对不同胎龄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的疗效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6):643-645.
[15]许晶莉,范艳萍,高晶.感知觉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3):526-527.
[16]凡伟,王容,邓磊,等.焦氏头针配合智九针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3):83-86.
[17]李霞清,王洪梅.早期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4):448-450.
[18]刘晓莉,李亚蕊,宋丽娟.不同治疗方法对脑性瘫痪并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1):867-869.
[19]刘锋伟,孙攀,马德友,等.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智力低下患儿认知言语发育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7,32(6):1106-1109.
[20]Guralnick MJ.Family and child influences on the peerrelated social competence of young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J].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Research Reviews,2015,5(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