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亮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00)
产业集聚被认为是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结构在特定空间上的集聚。产业集聚是对有组织价值链的一种替代。一个产业集聚内部企业不仅表现出基于产业关联性集聚孕育要素共享的共生性,而且还要具备在合理分工基础上进行协作的互补性。马歇尔将产业集聚看作是企业获取外部规模经济的手段,而克鲁格曼认为,产业集聚为知识外溢提供了必要的渠道,促进了相关知识的扩散和传播。通过产业集聚的技术扩散效应和技术创性互动效应,产业集聚给区域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佛山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2025年成为广东第一制造业大市、国际知名的装备制造业先进城市作为愿景目标。《佛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年)》提出,到2020年,佛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造业基础能力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0 000亿元。
本研究中的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我国统计年鉴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
1.产业整体规模快速增长,增速有所放缓。佛山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现行工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5 706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7 661亿元,年均增长6%。特别是2013—2015年间发展提速,三年间年均增长9.6%,高于同期佛山市经济发展速度2—3个百分点,是近年来维持和拉动佛山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引擎。从增速情况看,从2011年4.62%下滑到2012年-5.96%,2013年产业整体得到较快发展,增速水平达到13.83%,2014年维持在11.93%水平,2015年增速为5.55%,有较大回落,整体发展速度呈现放缓趋势。
2.产业获利能力提升。2010—2015年间主营业务收入由5 338亿元增长至7 15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增速变化水平与工业总产值增速趋势基本保持一致。2011年增速为8.83%,2012年出现 9.55%的负增长,2013年则反弹至13.37%,2014年为11.07%,2015年降低至6.23%。利润总额由401亿元增长至60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6%,2011年同比增长为-5.75%,2012年迅速增长至21.79%,2013年和2014年回落至9.24%和5.47%,2015年同比增长12.73%。总体上,利润增长率高于主营业务增长率,销售利润率维持稳中有升的趋势,从2010年的7.51%增长至2015年的8.5%,产业整体获利能力提升,产业效益得到改善。
3.大中型企业数量及规模双扩大。佛山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在区域上主要集中在顺德区及南海区,总数量由2010年的2 265家减少为2015年1 724家,大中型企业的数量由337家增加至380家。与此同时,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总值由2010年4 116亿元增长至2015年5 908亿,占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总值比例由72.12%提升至77.11%,体现出佛山装备制造业在过去几年间经过市场手段实现资源的重新整合配置,产业发展有集中化趋势。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总值从2010年3 937亿元增长至2015年5 62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7.4%,2011—2015年连续保持正增长,增速波动较大,2012年增速从2011年的6.28%下降至1.12%,2013年与2014年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2.21%与13.52%,2015年回落至4.36%。企业增加值由892亿元增长至1 404亿元,年均增长达到9.5%,2012年及2013年保持在15%左右的增速,是同期佛山GDP增速的约2.5倍,2014年与2015年增速分别为8.89%和8.51%,高于同期GDP增速1—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的大中型企业是本地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占佛山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从2011年14.37%提高至2015年17.54%。但与此同时,从增速对比上看,装备制造业大中型企业的动力输出呈放缓趋势。
4.人均产出提高。从业人员数量从2010年的7.6万人减少至2015年7.4万人,五年间从业人数基本维持稳定。与此同时,人均工业总产值从750万元增加至1035万元,增长38%。佛山市依托智能制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数控装备、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为重点的智能装备制造业,2015年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58.7%。人均产出的提高是装备制造业经过近几年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的结果,智能装备的大量使用助推了装备制造业人均产出的提高,目前智能升级改造计划已在佛山家电、机械装备、家具、汽配等领域的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启动。截至2015年,智能改造重点项目近100项,投入近540亿元。全市已有超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机器人超4 000台,19家智能制造企业通过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骨干(培育)企业认定。2016年,佛山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 463.59亿元,增长20.1%。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553.6亿元,增长43.4%。佛山市工业投资和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保持在全省首位。
佛山装备制造业在2010—2015年间整体发展迅速,从各子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占比结构看,至2015年末,佛山装备制造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占比为61.9%,超过其他各子产业之和。其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位列第二,占比为14.7%,之后依次为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现行工业总产值方面,2015年年末,各子产业占比排名分别为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55.8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4.06%),通用设备制造业(9.53%),汽车制造业(9.14%),专业设备制造业(8.28%),仪表仪器制造业(1.48%)。
1.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多年以来一直作为佛山装备制造业及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例稳定在64%左右,2015年下降近2个百分点至61.9%。2010—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3 012亿元增长至3 895亿元,年均增长率5.2%,经历了2012年22.8%的同比高增长后,2013年回落到3.8%,2014年和2015年分别同比增长3.4和2.4%。利润总额由206亿元增加至32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7%。销售利润率在2011—2015年间呈现波动性增长,2015年销售利润率为8.43%,与其他子产业相比处于中等水平,相比其他装备制造子产业体现出盘子大但增长乏力的特点。
产业内企业单位数由2010年的982家减少至2015年693家,亏损企业数由63家增加至91家,亏损企业数比例由2010年的6.42%增加至13.13%。2015年大中型企业数量经历2011年和2012年的增长后回落至2010年的150家左右水平。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例为86.32%,比例逐年提高。人均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73万元/人增加至2015年100.56万元/人。
主要从事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主要产品包括微波炉5 856万台,家用电风扇3 685万台,电饭锅2 785万个,家用电热烘烤器具2 374万台,房间空气调节器2 266万台,电冷热饮水机1 222万台,家用吸排油烟机1 166万台,家用电冰箱1 039万台,家用燃气热水器747万个,家用燃气灶具744万个,家用洗衣机315万台。从产品产量分区来源看,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顺德区,区内生产电器机械及器材类产品约占全市的80%,其次为南海区,占比为15%。顺德同时还从事电机制造,主要生产交流电动机;三水从事电池制造,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
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作为佛山第二大装备制造子产业,其中,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占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14.7%。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现行工业总产值1 077亿元,占比14.06%;2011—2015年现行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9.55%,仅次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11.83%。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 047亿元,年均增长10.11%,同比增长13.78%,增速排名第二。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103亿元,仅次于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010—2015年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5.21%,销售利润率9.89%,均位居所有装备制造子产业第一。2011—2015年,以上各项指标相比其他装备制造子产业均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整体体现出盈利性较强,但稳定性较差的特点。
产业内部企业数量2015年与2010年相比基本持本,维持在230家左右,亏损比例有所上升,从6.96%上升至10.04%,大中型企业2015年工业生产总值883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生产总值的比例为81.98%,比例逐年提高。大中型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45家大幅增加到2015年的75家,产业发展迅速。2010—2015年人均工业总产值从80.85万元/人增长至111万元/人。
从主要产品分布看,佛山主要从事电子器件和电子元件制造。主要产品包括半导体分立器件187亿只,光电子器件179亿只(片、套),这部分主要来自禅城区和南海区,电子元件34亿只,主要来自于顺德区和三水区,南海区生产彩色电视机41万台,禅城区生产照相机12.6万台,顺德区生产电话单机9.2万部,手机1.7万部,显示器1.1万台。
3.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2015年现行工业总产值700亿元人民币,2012—2015年年均增速24.38%,占全部装备制造业现行工业总产值比例从2012年的6.37%增加至2015年的9.14%。2012—2015年连续四年相比其他子产业取得较快和稳定的发展,企业数量也是先下降后上升,主营业务收入2015年实现681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25.13%,近四年取得较快发展。利润总额61亿元,2012—2015年年均增长20.82%,是唯一一个近三年连续两位数正增长的装备制造业子产业,2015年销售利润率9.08%,位列第二。大中型企业2015年为48家,较2010年增加了8家,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72.69%,位列第三。2015年人均工业总产值135.52万元,在子产业中排名第一,2010—2015年年均增长11.35%。整体各项指标表现良好,呈现上升态势。主要从事改装汽车制造,改装汽车13 801辆,生产企业主要位于南海区。
4.通用设备制造业。2015年通用设备制造业现行工业总产值729亿元,年均增速7.42%,同比增速自2012年起呈递减趋势,为主要子产业中发展速度最慢的一个,工业总产值占比逐步下滑,2015年为9.53%,位列第三。主营业务收入2015年为7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1%,利润总额45亿元,年均增长4.8%,同比下降7.86%,销售利润率6.43%,各项指标均全面落后于其他主要子产业。企业单位数302家,较2010年下降95家,人均工业总产值96.5万元,2010—2015年均增长5.16%。大中型企业与2010年相比增加3家,达到45家,工业总产值占本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57%。主要从事泵及真空设备制造,生产泵405 934台,生产企业主要位于顺德区。
5.专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现行工业总产值自2010年开始连续六年实现增长,2015年实现634亿元,年均增长11.83%,增长速度排名第一。产业同比增速保持稳定和高速发展,2015年工业总产值占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28%。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8亿元,利润总额53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1.72%和11.78%,发展速度较快。销售利润率自2012年开始有逐年递减趋势,2012—2015年该指标分别为11.02%、9.65%、9.25%和8.87%。企业数量近年来维持在250家左右,较2010年减少67家,人均工业总产值120万元,年均增长8.07%。大中型企业2015年达到42家,较2010年的30家增加了12家。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占本子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例为52.12%。专用设备制造业是发展最为快的子产业。
主要从事化工、木材、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中的模具制造,2015年生产模具190 494套,超过一半的产品来自禅城区(100191套),其次为南海区(56754套)和顺德区(33549套)。
2015年7月广东省发改委发布《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和项目规划(2015—2020年)》,进一步推动广东省特别是珠江西岸各市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约发展,规划范围为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包括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肇庆市和顺德区。2017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战略规划。两个规划中,佛山均参与在其中。珠西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都涉及到珠三角主要城市在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合作与竞争并存,通过对装备制造业各子产业的产业集聚度分析,佛山可以清晰目前所处位置以及相对优势。
本研究选择珠西装备制造带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的九个主要城市(佛山(含顺德区)、珠海、中山、江门、肇庆、广州、深圳、东莞、惠州)进行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度对比,采用区位熵方法基于衡量产业聚集指数,数据均来自各市2015年统计年鉴。计算公式为:
其中,Qij是i市j装备子产业的区位熵;eij是i市装备制造业子产业j的主营业务收入;eit是i市的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总收入;Enj是全国装备制造业子产业j的主营业务收入;Ent是全国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总收入。
从城市角度看,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五市各有一个子产业的区位熵指数大于1,即产业具备较好的集聚度。珠海、江门、广州各有两个子产业区位熵指数大于1,中山有三个子产业区位熵指数大于1。
从子产业角度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最高。其中,佛山、珠海、中山和江门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区位熵指数均较高,分别为2.72、2.27、1.96和1.70,分别形成佛山与珠海在该子产业内的第一梯队和中山与江门的第二梯队,主要产品都是家用电力器具制造。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区位熵指数超过1的有6个城市,依次为惠州(2.96)、深圳(2.89)、东莞(2.66)、肇庆(1.85)、珠海(1.51)和中山(1.23),前三个城市形成该子产业第一梯队、后三个城市形成第二梯队。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方面,江门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区位熵为4.59,随后为广州的1.34。汽车制造业广州一枝独秀,区位熵指数,2.25,成为区域内汽车制造业的领跑者,其他城市该子产业的产业集聚度均较低,绝大部分区位熵低于0.5。仪器仪表制造业初步形成产业集聚的城市仅有中山(1.08),其他城市区位熵均较低。.
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在9个城市的产业集聚度均没有超过1,换言之,这两个子产业的竞争优势尚未在珠三角完全形成。其中,通用制造业集聚度最高依次是中山(0.93)、肇庆(0.73)和佛山(0.72);专用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度最高肇庆(0.88)和佛山(0.83)。
通过2010—2015年佛山装备制造业整体及各内部子产业的时间序列分析以及与其他八市的产业集聚度分析,可以发现,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佛山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的优势并不十分突出。在2015年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上,佛山排名第四,位居深圳、广州和东莞之后,体量上与广州和东莞位列第二梯队。从产业聚集优势方面,佛山仅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在区内保持较高的产业集聚度,但其产业集聚水平与珠海的距离正在被不断拉近。除此之外,佛山在其他几大子产业均不具备绝对优势。
为提高佛山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一方面,应加强在基础交通方面的投入,大力建设有轨交通,发展公路网及增加高速公路里程,完善和加快水上交通网络、航道和港口的管理和建设,形成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根据产业发展战略和土地存量,合理规划新的产业园区建设,对现有的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的使用率进行调查,对落后园区和老旧配套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完善佛山的城市化建设,打造佛山城市文化名片,加快市内交通服务和基础设施升级建设,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提高在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与水平提升。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各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现代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线上线下相互发展,利用和发展会展业逐步形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交易展览会。
参考文献:
[1]佛山市统计局.佛山市统计年鉴(2011—2016年)[K].
[2]任雪梅,梁燕瑜.国务院通报表扬佛山智造[N].佛山日报,201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