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叩开通往幸福教育的大门
——访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

2018-03-23 08:00怀宇耿宇辰
教育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枢纽园区智慧

文 | 怀宇 耿宇辰

据2016年发布的江苏省教育现代化质量监测报告,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以93.33的高分位居苏州第一、全省第二,教育现代化成果引人瞩目。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园区近年来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密不可分。据了解,自2012年起,依托“非凡城市,智慧园区”的大环境,针对教育发展实际,园区构建起了“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服务社会、服务管理者”的“智慧教育”体系。五年过去了,通过全体园区人的共同努力,“智慧教育”之花逐步开遍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每一个角落。

近日,记者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同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一同追寻五年来园区人在智慧教育这条大道上走过的点点足迹。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让学校不再是孤岛

记者:您认为“互联网+教育”能够解决当下教育领域的哪些问题?

沈坚:我们说教育要迈向3.0时代,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因材施教,是个性化教育的问题。实现因材施教的途径之一是普及小班化教学。但是,对于苏州这样的移民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校的班级不会缩小,反而是一年比一年扩大,每年学生的人数和班级的数量都在增加,班级的容量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来看班级授课制还是一种常态,不大可能出现像国外那样十几个、二十几个人的小班制。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如何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何让教师对每个孩子有深入的了解,进而提供必要的、针对性的、优质的、个性化的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技术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开展教育工作。通过科技,打破班级的限制,打破学校的围墙,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让他们能够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最终能创造自己。

另外,还有一个需要正视的现实问题是教师的流动给学校带来的影响。一所学校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学校有没有优秀的教师、优秀的管理者,甚至一位教师就是一个品牌。很多时候,对于本校人才的流出,校长往往也很无奈。人才的流失造成学校办学优势的损失,使学校的发展受制于客观条件,可持续性大打折扣。

现实中,很多学校各自为政,其必然结果就是出现一个个信息的孤岛,学校做得再好,也只是在自己的范畴之内,对外的信息是不通畅、不对称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让管理的信息、学习的信息、课程的信息、教学的信息、改革的信息等各类信息,在更大的范围内畅通地流动,把信息推送给需要的人。

鉴于以上两种情况,非常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化的平台,以此来拓展资源获取的便捷性,丰富资源的数量,提升资源的质量。

2012年,在园区“非凡城市 智慧园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园区教育主动对接并融入互联网时代,全面启动智慧教育,开展园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的顶层设计。

>>智慧教育大数据应用示范区签约仪式

智慧教育枢纽平台的主体是“五平台十系统”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园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的整体情况。

沈坚:园区智慧教育枢纽平台是在园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下,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基础支撑,以基础数据库、教育资源库、教育数据交换平台等为数据支撑,以信息安全与运营维护两大体系为服务保障,构建“学生E(易)学习、教师E(易)教学、行政E(易)管理、家庭E(易)沟通、社区E(易)服务”的五大服务体系。

智慧教育枢纽平台的主体是“五平台十系统”。“五平台”即学生服务平台、教师服务平台、家长服务平台、社区服务平台、管理者服务平台;“十系统”主要包括学生发展服务系统、教师发展服务系统、学校发展服务系统、社区教育服务系统、生态课程资源系统、协同办公管理系统、校园安全管理系统、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区域网络教研系统、区域网络阅卷系统等。“十系统”其实是一个概指,会随着应用需求而变化。其中,平台是框架,系统是支撑,系统又包含模块,确保其可持续的功能扩展。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建设思路,在研究枢纽平台功能及实现流程的基础上,分三期完成“五平台十系统”的建设任务。

记者: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沈坚:园区智慧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应用驱动”的理念,坚持“基础环境构建、枢纽平台开发、学习资源建设、融合应用研究、运营服务保障”五位一体,同步推进。在枢纽平台项目的开发上突出了五个关键性路径。

顶层设计。通过课题研究、专家引领、草根探索,想明白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的问题,明确了智慧教育的概念、定位、架构、举措和愿景,确定了枢纽平台“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建设路径,分三步走:一期建设侧重“基础提升,管理补缺”,二期建设侧重“教学创新,评价优化”,三期建设侧重“智慧学习,智能应用”。

区域统整。一方面园区智慧教育纳入园区智慧城市建设范畴,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统筹经费;另一方面实行“区校联动,四建四强”。区域层面建网、建库、建云、建平台,学校层面强队伍、强课程、强应用、强特色,角色定位,落地生根。

模式创新。项目过会,既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又保持个性;公司代建,由专业公司代理枢纽平台的整个开发工作,让需求更明确,开发管理更专业;标准运营,购买第三方服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平台运营服务保障更规范、可持续。

应用驱动。“应用是最大的建设”。一是需求分析,平台建设需求来自应用一线;二是试点优化,试点应用,既为全面推广提供经验,又为平台优化提供支持;三是方式探索,开展基于“易加互动”“未来教室”等应用的实践研究,重点探索互联网平台如何支持泛在的、全学程学习,支撑课堂互动以及学习行为诊断。

品牌打造。随着两期枢纽平台的上线应用,园区教育面向“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居民”的全用户服务平台(系统)基本形成,为此,2016年我们注册商标,让“易加”成为具有园区枢纽平台特色的商标品牌。“易加”为“E+”中文之意,体现“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体现了园区智慧教育“五E(易)”愿景,体现了园区教育人对“最佳”应用境界的追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优化平台功能、完善性能体验,深入推进应用实践与研究,发挥平台的应用效益,提升“易加”品牌的社会认同度。

记者:智慧教育枢纽平台建设目前进行到哪一期了?

沈坚:根据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要求和园区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按照顶层设计,经过严格规范的认证与立项过会,2013年正式启动园区教育枢纽平台项目开发,至今已完成两期平台建设。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三期建设项目,进一步落实前期功能完善、性能优化,并在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体系上深入研究,提升数据的教育决策与数据的学习支撑能力。

记者:您刚才说“应用是最大的建设”,智慧教育枢纽平台存在的真正价值也是“应用”,只有应用才能实现学习、生活方式的变革。那么,在最大限度发挥平台应用价值方面,园区采取了哪些举措?

沈坚:园区针对培训、资源、应用方面,采取了三个“百分百”的措施。

平台应用培训面100%。园区采取“全员培训,人人过关,人人考核”的方式,分两个阶段,先后历时两个月对包括局领导在内的全体管理者、各中小学教师开展两期平台的应用培训,实行当面考核、当面发证、拍照留档,使得应用水平整体提升。

资源建设参与面100%。举全区教师之力,构建园区以“微课”为核心的结构化、系统化的网络学习资源体系。当前微课资源达两万多节,覆盖所有国家课程的章节与知识点,并构建了园区特色课程体系,支撑课前、课中、课后全学程学习,满足学生全终端、移动化学习的需求。

平台应用渗透面100%。开设教师账号8400个,中小学学生账号71000个。一期“易加办公”“易加通讯”“易加招生”“易加招聘”“易加网阅”等已进入应用常态,招生服务用户38000多人,招聘服务用户近2000人,无差错网络阅卷50余万份;完成园区40多所公立学校、8000多名教师和9万多名学生基础数据采集,基础数据库,教育GIS、五年一学位等为教育决策提供服务,二期应用试点已全面展开,“易加互动”“易加评价”“易加分析”等应用取得良好绩效,仅“易加互动”试点教师登陆数超2.5万人次,学生登录数超20万人次,教师创建在线课程2102个,创建在线作业2934项,提交问题反馈291项。

平台服务改变了师生家长的生活方式

记者:作为平台服务的五类人群,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和居民,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沈坚:学生可以通过智慧教育门户登录进入自己的学习空间。在“易加互动”资源中心浏览数以万计的园区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随时随地播放观看微课资源;扫描二维码便捷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在“易加互动”课程中心,预习、复习丰富的在线课程,完成自主评测,实现师生互动,享受园区优秀教师免费的在线教学与辅导;通过“成长写实”记录自己的成长点滴,与同学分享成长的喜悦。

教师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入自己的教学空间。利用“易加互动”,实时资源推送,及时获得情况反馈,师生共同构建精彩的课堂;通过“易加研训”开展网络研修,省时省力,便捷高效;利用“易加网阅”实现网上在线阅卷;基于“易加分析”实现学习评价的“全对象、全学科、全维度”,真正“用数据说话、以实证诊断”,变经验性判断为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的教学指导;利用“易加通讯”系统,实现实时的交流与互通。

管理者可以快捷地进入自己的管理空间,通过“易加办公”,智能地完成工作审核、公文流转、数据查询、统计上报,实现资产管理、安全管理、人事管理等工作;通过“易加招聘”,为求职者提供便捷的应聘通道;基于“基础数据库”,进行教师队伍的大数据分析,及时地调整学校建设进度和师资招聘计划;利用“易加办公”系统的病情监控模块,对当天晨检情况进行汇总,通过GIS地图直观地展现,实现学生病情监视;“易加评价”能够过程性采集学校数据,实现“满意百姓言,校际观差异,学校看发展,历史性数据,过程化记录,问卷全开放”,全方位地了解学校发展的潜力和不足,实现发展性评价,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让园区教育的行政决策更科学、精准。

家长可以通过“易加招生”系统正向查询学校和施教区,也可以输入家庭住址,反向查询所属学校;通过新生信息采集模块,完成信息采集,系统根据当年施教区自动分配学校;“五年一学位”模块,将房产楼盘大数据与教育资源有机结合,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和公平。

居民可以登录“易加终身”学习系统,构建一个圈子,享受一种生活,成就一段人生;还可以通过任何终端来了解园区教育的发展状况。

记者:未来,园区在深化智慧教育方面还有哪些考量和计划?

沈坚:下一阶段,我们要努力做好三件事:一是进一步丰富精品学习资源。尽管我们的平台上已经有了2万多节微课资源,覆盖了国家课程的所有知识点,但使用率还有待提高,还需要研发更多的精品微课资源,让学生愿意看、让教师愿意用。二是进一步强化平台应用研究。要出台一系列考核举措,加强应用推广,让平台应用入脑、入心、入行动,成为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的常态行为。三是按计划启动智慧教育三期开发。要落实前期功能完善、性能优化,要在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体系上深入研究,提升数据的教育决策与数据的学习支撑能力。

我们将秉承“以人为本,应用驱动”的理念,通过“区校联动、四建四强”,继续培育智慧教育应用的基地校、典型校,培养骨干教师团队,以典型推动区域,骨干带动全体,以“易加”品牌为支持,促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智能应用、智慧学习”,真正实现“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的美好愿景。

猜你喜欢
枢纽园区智慧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六度之城”: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广佛全新湾区能级枢纽蓝图绽放!
枢纽的力量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枢纽经济连通发展动脉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