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逢坤
摘要:近年来各地博物馆将一些特色文物和主题展板,送到辖区乡镇面向乡镇村民进行展出,这延申了博物馆的受众面,从一定程度上服务到了基层百姓,是一项很好的公共服务项目。但这些流动展览受展出时间短、展出地点不固定、工作人员紧缺和陈展方式单一等因素影响,无法更长久、更深入的发挥展览的宣传教育功能,失去了公共服务的本质。本文探讨的是将博物馆展览延伸到乡镇,固定在乡镇文化站或者乡镇文化广场等居民集中的地方,在乡镇全面建设博物馆分馆的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乡镇;初探
一、镇巴县博物馆建设乡镇馆的探索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全县辖20个镇(办)181个村(居委),总面积3437平方公里,总人口28.9万;县情特点是“地域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文化强县”。1932-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以徐向前总指挥率领下,越秦岭,渡汉水,经镇巴的西南面,进入川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同时在镇巴地域内建立了陕南县、赤北县苏维埃政权,留下了以青鹤观、苏家坡红军布告、标语为代表的大量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资源。镇巴县同时还有丰富的民歌资源,是西北最大的苗民聚居地,被誉为“红军之乡、民歌之乡、苗民之乡” 。
镇巴县仅有博物馆一个,建在县城城区内,基本能满足城区内近5万群众的学习参观),但余下的23万余群众均分布在县城之外的各村镇,他们很难有参观学习的机会。为了更好的满足基层群众参观学习的需求,构建一个老百姓身边的博物馆网络,镇巴县博物馆设计了展览下乡镇建设计划:
(一)建设思路:以县博物馆为中心,将各镇的红色文化点连接起来,还原苏区的革命形态,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同时为打造出红色线路景点,形成镇巴红色旅游网络,使之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枢纽,成为省内陕南红色文化亮点。
(二)建设条件:我县各集镇已根据中省政策,先后建起了“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专职的文化干部,为乡镇文化繁荣与发展提供了阵地保证,也有了人员和组织保障,文化站里逐步有了“图书阅览室”、 “文化活动室”、“体育活动室”等一批文化活动项目,文化站已经成为群众农闲时文化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集中场所,但是同属文化阵地的博物馆还没有进入到群众身边,我县最具特色的革命文物展览却没有延伸到集镇,那里不是没有阵地,而是那块阵地还空着,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阵地资源,将全县的文物资源整合起来,建设固定的“红色史迹宣传展览”,并以此带动其它文物工作的全面展开。
(三)建设内容:镇巴县根据县内文化底蕴,发展规化和县内文物资源情况确定选择以红军文化为主体的展览下乡镇。在全县20个集镇内各建一个“红色史迹宣传展厅”,内容以县博物馆“镇巴苏区红军革命史迹展”为主要布展内容,以图片配文字介绍川陕苏区的形成、建立与发展,及镇巴儿女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全国人民解放事业所做的贡献,同时根据各镇不同的革命历史背景,有侧重的增加介绍当地的重点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故事、英雄战斗故事和革命遗址等。在基层进行红色文化宣传也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四)建设规模:全县共20个镇,充分利用集镇文化中心站的房屋,建设不低于60平方米的展覽厅,每个镇展厅概算投资8-10万元。
(五)建设管理:各集镇的“红色史迹宣传展览”是非营利性、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展览场所由各镇安排固定的展室,陈展内容主要由县博物馆负责,各镇可根据各镇的文物资源和具体特点予以增补和删减,布展经费主要是从省局争取免费开放专项资金。在项目的实施中,按照项目法人负责制,所有展览的建设统一由镇巴县博物馆负责策划实施和业务指导,建成后交由当地文化站管理,同时签订责任书落实。
二、展览进乡镇的意义
镇巴博物馆每年也开展展览下乡镇活动,但受到动输条件、展出时间、展出形式等方面的限制,可以说展出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群众不能真正享受到人类自身的文化遗产成果。经过认真调研和分析,我们计划在全县农村集镇中心文化站内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项目建设是宣传保护文物的内在需要。在农村文物宣传保护体系发展滞后,建立了文物展览厅就有阵地进行宣传,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开展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活动,可在此成为与群众沟通的重要窗口和宣传普及文物法律法规的阵地。真正体现“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应该做到全覆盖,而不能仅仅为发达地区的群众服务” 。
二是该项目建设是文物惠民的迫切需要。我县地域辽阔,从边远集镇到县城参观博物馆距离100公里以上,到一趟县城的吃住行就得花200-300元,来了还不一定有时间看得上博物馆展览。根据调查得知,有40%的村民近10年未到过县城,20%的村民一生未到过县城。如今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硬件建设都达到了一定水平,需要充实的就是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高尚的文化去陶冶人们的情操,用身边的红军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去教化人们的思想,这也正是把博物馆展览送到农村集镇中去,真正达到潜移默化教育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三是该项目建设驱动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镇巴县是革命老区,是著名的红军之乡,在全县农村集镇中心建设好“红色史迹宣传展览”也就充实了红军之乡的实质,为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崭新的途径。项目的实施建设符合中央政策,建成后,不但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也会推动镇巴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能极大丰富农村村民的文化知识,为当地青少年提供更为便捷的德育教育基地,更好的弘扬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使博物馆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延伸,将会使文博事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也将为提升镇巴县打造“文化名县”的战略品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展现和了解镇巴苏区人民为祖国解放献身提供了一个窗口,使更多的人向往镇巴、了解镇巴,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镇巴旅游观光、洽谈投资,带动全县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
四是该项目建设是文物创新的生动体现。县级博物馆展览延伸到乡镇,是博物馆展览模式、形式、观念的创新。解决偏远山区、落后地区、革命老区群众很少有机会参观博物馆的难题,国家提出“要让更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最现实的办法是让博物馆办到基层去。
三、推广前景
以上是笔者根据镇巴县具体情况设计了展览下乡镇方案,那么这种模式能不能推广呢,这里笔者就当前社会的基本情况作以分析:
第一从硬件基础上来说,有全国推广的条件。新华网报道过这样一则消息:“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近日在浙江省表示,各地文化系统将实施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用好中央财政投入,确保全国2010年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和文化部将通过转移支付资金39.48亿元,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2007到2008两年间中央财政共投入11亿元,支持全国7000多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占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任务的1/4。周和平说,按照建设规划,今明两年中央还将继续安排28亿元,支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到2010年将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我县早已实现。”
第二从展览内容上来说,有全国推广的基础。目前,国内县一级都有成熟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大多数都有县级博物馆,这些文物部门都根据各县的文化特色、文物资源、人文风情建有各自的展览,这些成熟的展览就是下乡展览的基础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各镇都有“一镇一品”,每个镇都可以根据各自的发展需要加入不同的陈展内容。整体的布展工作县级文物管理部门或博物馆就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每个镇有一个固定展览馆后,除了进行常规展览外,还可以根据不同需要举行各行业专题展,如:某种植技术展、某科技展、某镇某书画作品展、某某成果展等等。这些文化项目在文化站中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決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空壳”问题,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项目,增加文化内涵,丰富人们的精神家园。
第三从人力、财力上来说,有全国推广的保障。就镇巴县来说,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为副科级,最低配备工作人员2名,大乡镇一般超过2名。文化站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开展镇内的文化工作,包括各类免费开放工作。综合文化站每年由国家提供免费开放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保证综合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正常运转。据了解,发达县市这些标准会各有不同的超过镇巴的标准,所以说人力、财力也有充分的保障。
第四从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中国梦”的国家方针来说,有全国推广的必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为人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物质条件的满足是基本要求,精神领域的充实更必不可少。为了不让人们生活水平上升后,道德修养滑坡,就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博物馆陈展的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像征,将这种像征根植于基层之中其价值可想而知。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是个体。“中国梦”必须切切实实落实到个人,必须以个人梦为基础。从这此阐述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梦要从每个中国人的梦开始,如果只有国家的口号,没有人民的落实,美梦也会落空。把国家优秀的文化,高尚的精神从民族之基开始树立,全方位的教化于民,这样聚合起来的民族才能强大。所以做为保护、研究文物的我们不能只利用文物的经济价值,更要发挥它的精神价值,把博物馆从文化圣殿转型为民众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