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区是广大群众的主要聚居地,是生活中直接与居民发生互动联系的一个区域,作为社会与个体的中介平台,它承接了诸多社会职能,并直接服务于个体,其心理健康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辖区范围内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首先阐述了北碚区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现状与不足,然后从组织管理、设施配置、队伍建设、服务措施以及与家庭医生制度有机结合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一、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一)是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鲜明地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居民的需要不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居有定所、学有可上就可以了,他们还渴望拥有优越的社会环境、优良的心理环境、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养。
(二)是建成“一区三地”、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区的迫切需要
北碚作为重庆主城九区之一和两江新区的重要板块,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庆自贸区的设立,北碚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建設现代化城区,建成生态宜居城区、高新产业基地、科教文化高地、休闲度假目的地。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各种破坏性和攻击性事件也在社区屡屡出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北碚建设的进程,而这些事件的背后都不同深度地透露出当事人心理的扭曲,折射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的缺失。
(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
有研究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应引起重视。北碚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渐显,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由2015年的19.4%上升到2020年的21%左右,2030年的26%左右。根据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0%就算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北碚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北碚区在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上十分重视,充分整合资源,初步建立以西南大学心理学院为指导、区精神卫生中心和大型综合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和社区康复机构为辅助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还在摸索阶段,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各方面设施配置也不够成熟,缺乏专门从事心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导致社区心理服务无法正常展开。
(一)组织管理和实施体系不完整。
近年来,北碚区开展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但在系统化、专业化、普惠化等方面均有所欠缺,尚未形成体系,从规模、层次、效果上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现实所需。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职能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建立起相互协作的联动机制,部分领导对发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更多地致力于治疗为主,忽视预防,且多为生理上的治疗,心理治疗缺失。
(二)人员配备专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立了比较规范的心理门诊,但医疗人员的配备本就不足,人力的限制使得社区医疗只能够应对日常的医疗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社区心理服务工作。并且,大多是由临床医生参加短期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后转型而来,主要是兼职,非专业人员,这就造成许多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而不能向居民提供需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等服务。
(三)心理宣教和服务方式不全面。
社区心理健康宣传力度及规模不够,居民对社区心理健康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服务观念,不愿接受心理健康指导,在意他人的目光,甚至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病,以心理咨询为耻。
三、构建北碚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议
心理健康服务是城乡社区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北碚区已经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确没有得到有效开展。北碚区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丰富,应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构建起切实可行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一)建立完整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组织管理体系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公共卫生建设的范畴中,统筹规划,明确区卫生计生委、区科协、区综治办、区民政局、区妇联、区残联、区老龄办等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加强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对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引导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二)增加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设施配置
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打造适合心理健康服务的专用场地,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心理门诊,有条件的社区可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理治疗室、身心放松训练室等。
(三)加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
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心理学专业人士到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一线工作,也要加强对社区专兼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服务技能。同时整合社区多种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充实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队伍,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医院的心理医生、西南大学心理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等,还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心理咨询机构参与心理健康服务。
(四)实施多元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措施
加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心理健康专题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沙龙、心理知识竞答活动、播放心理影片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扬心理健康知识,倡导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根据居民心理健康的实际需求,为居民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亲子沟通辅导、夫妻关系改善、戒除网瘾辅导、生命教育辅导等专业心理服务,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也要进行重点关注,例如外来打工子弟、离异家庭及退休人群,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服务,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减少老年人的社会孤独感和失落感。
(五)探索建立心理健康家庭服务制度
探索与现行的家庭医生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目前,我区已有2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并在日趋完善和成熟,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开展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方承周,夏凌翔.我国社区心理服务现状的内容分析[J].社区心理学研究,2017,3(1):33-46
[2]何华敏,胡春梅,胡媛艳.城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7):1114-1118
[3]刘视湘,贺双燕.新型社区心理服务模式及实践方案的探索[J].社区心理学研究,2017,3(1):69-85
作者简介:陈沭丹(1982-),女,重庆市北碚区人,汉族,重庆市北碚区委党校工作,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