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炼炼
黎庶昌的人物传记主要是以墓志铭的形式来呈现的,在他50篇的传记文中,只有《郑两山人传》、《莫征君别传》及《曾太传毅勇侯别传》等少量篇目不是墓志铭,其他均为墓志铭。他的人物传记的合传的篇数是较少,有《贵阳王氏四世五忠烈三节烈合传》和《郑两山人传》两篇。黎庶昌人物传记的主人翁大部分是贵州人,多为亲朋好友,这体现出他的一种乡愁,传承贵州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理想。从选取的人物来看,男女老少都有,身份各异:既有一介村夫、又有达官贵人、还有商人、医生等等。这也可看出黎庶昌认为只要品德高尚就值得纪念。
黎的人物传记从内容来说,一般属于积极正面,至少是合乎他所处的时代的道德标准的内容。里面的男性大多有忠君爱国、入仕、孝悌等思想品德或是其中的部分思想品德。一小部分男性具有隐士的风格。这可能与黎庶昌既崇儒家思想但又崇尚老庄思想有关。《章子和墓志铭》中的章子和、《工部侍郎石公神道碑铭》中的石次皋、《赵刚节公神道墓铭》的赵辉堂等在他们任职上,无不尽职尽责,受人爱戴,而当国家利益遭受侵害时,又无不舍身为国、可歌可泣!《特用知府华君墓志铭》中的联辉、《周楚白墓志铭》中周楚白等无不是孝悌的典范。《郑两山人传》塑造了两个默默寡誉、为布衣终,但又救济乡里而又悠闲的“隐士”形象。黎庶昌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是比较符合儒家道德要求的。她们大多能相夫教子、孝顺公婆、恪守妇道、与人为善。黎庶昌的夫人赵氏就是其中的代表。还有令人可歌可怜的节妇詹氏。当然对于一些可能违背传统道德的,但品质高尚的女性形象,比如黎庶昌的庶母刘氏,虽无生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对家庭可谓是倾其所有,付出了她所有的爱。总的来说,从人物传记所展示的内容来看,黎庶昌的思想是既传统又相对开放。
从篇幅来看,黎的人物传记是比较短小的,而从语言来看是较为简洁的。这一方面可能是因墓志铭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简洁明了的文字,也便于读者阅读和记忆。另一方面是由于他治学非常严谨。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树于坟前。从黎庶昌人物传记的结构来看是比较符合墓志铭的体例的。黎的人物传记多由志和铭两部分构成,一般在志部分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在铭部分,他一般会用比较押韵的文字来概括全篇,主要是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或是对其一生的评价。如《李芋仙墓志铭》:
君讳士棻,字芋仙,四川忠州李氏。道光己酉拔贡生,以善诗为曾文正公所赏,时与中江李泓裔、剑州李榕号“四川三李”。君性通脱,不中程度,喜为无顾忌大言,有狂名于京师间,达观贵人往往折节下交,而君顾落寞,以此沈滞不进。性又善哭,咸丰之际,粤贼乱起,君语及时事多故,或身世蒼茫如浮萍著于太虚,辄歔欷痛哭。同年生戏呼之曰:“文哀公”,君曰:“婴儿笑语无常,酒人堕车往往不死者,其天全也,公等以此生谥吾,殊当吾意,吾将与阮籍刘伶为徒矣。”与人语亦自系曰“文哀公”。安庆克复,君筮仕得彭泽知县。彭泽,晋征士陶渊明故里,君大喜,到官携琴一张、书万卷、棺二具自随,名其二子曰松存、菊存,诵《归去来辞》,烽火达于邻疆,方据案呤哦,不觉也。一日,语僚友曰:吾为县令长,而使四郊多垒可乎?即抗言军情数事,论高而阔,曾文正公笑置之,戒后无复辄言事。未几归安庆,狂益加率玩不恭,同官忌者尤甚。文正待君依旧,赖是获安。余之交君,实自兹始,同治二年也已。再赴官江,西数年,以临川钱粮空缺案,与巡抚使者刘公秉璋争论于堂皇,语侵辱之,刘公不能堪,劾君无状,遂罢居江西,旷绝久不相闻。光绪七年夏,余在欧罗巴,人有君诗至者,末署忠州李士棻。余曰:文哀公故无恙耶!即以其年归自海外,相见沪上,追叙旧游,而君年六十一矣。然其狂如故。初,君在京师,放纵诗酒,与伶人杜蝶云者昵,及是蝶云亦老,留于沪上,仍倚歌曲为生涯。君之一二故人,始颇数数资给君,君挥霍不顾,金人立尽,久之无继,落魄甚,依蝶云以居,蝶云奉君三年无失礼,斯足以愧天下士已,九年某月,君还江西,至安庆道卒。春秋六十有三。曾祖某,祖某,考某。妣某某氏,配某氏。子二:松存、菊花存。松存先没,孙几人,诗若干卷,菊存将以某年月日葬君某所,铭曰:
瞿塘峡西涪水东,有士曰李命实穷,天放傲骨世莫容,一官敝屣如转蓬,乾坤大句声摩空。死而死耳文则雄,物蜕返始归蜀宫,湛湛江水涵青枫。1
此篇传记中,黎庶昌开篇就用实写的手法交代了李芋仙的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短短七百余字将李芋仙这样一个狂傲、不畏权贵、穷困潦倒、又富诗名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生动的呈现在人们眼前。最后用简短的韵文对李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对逝者深深地悼念。
虽然他的人物传记受到墓志铭篇幅的限制,不免有相关的套路,但也不乏在义理、考据、辞章三方面都体现得恰到好处的篇章,从而体现出黎庶昌这位古文大家的实力。
也有一些篇章没有按照墓志铭的套路来作。《先兄鲁新墓志铭》中就没有按墓志铭的套路先交代死者的身份地位等,而是先回忆兄长黎庶焘病逝的经过以及作者未能见上兄长的遗憾之情和悲痛之情。在文章最后一部分,回忆长兄临死之前的惨状:“将卒之前月,旧疾益笃,水浆不能咽,形瘦骨瘵,颤颤柴黎,无复人理。”2这段文字布局灵活,言词简短,表达有力,把兄长受疾病折磨写得入木三分,表现出黎庶昌对兄长的痛惜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状。
黎庶昌在描写文人的时候,只要牵涉有著书者,黎庶昌总会竭尽所能把他们所著的著作篇名都记在传记中。
黎庶昌的人物传记中单传写得不错,合传也写得很好。合传《贵阳王氏四世五忠烈三节烈合传》是一家四世的合传,这篇文章黎庶昌用了比较悲壮的语气来描写了八个人,从中表现出他的儒家人生价值观:“对忠君爱国、妇女的守节观的高度赞扬。”当然这种观念是有优秀的成分在里面,但也不乏其局限性,比如文中也有对丈夫死后,守节终生不再嫁的女子的赞赏,就明显有不人性的地方。对此,黎庶昌在他的其他文章中有所疑问和反省。
参考文献:
[1]黎庶昌.拙尊园丛稿[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204~205
[2]黎庶昌.拙尊园丛稿[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56
[3]黎庶昌.拙尊园丛稿[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