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伦理研究

2018-03-22 12:55王珂马野
魅力中国 2018年43期
关键词:伦理政治思想

王珂 马野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研究有关互联网络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影响,研究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了解他们使用网络的情况,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尤其对其失范行为加以正确的引导已成当务之急。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伦理研究就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尝试。

首先,了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调查表明,学生网络行为的表现在:

一是追求网络时尚。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选择“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为主要网络使用工具,可见网络的使用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学生追求网络时尚的重要体现。

二是过度依赖网络信息。因为移动网络的易得性,学生随手便能使用移动网络来获得信息,与传统的图书文档查阅等方式相比,网络信息更为容易取得。因此,学生更愿意通过网络这一渠道来获取信息。在我们的调查中,针对“你喜欢的授课形式”作答,选择“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和“同学小组讨论学习”的学生人数远远多于选择“教师讲授”的学生。

三是上网时间居高不下。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高职学生每天网络使用时间在3小时以上,使用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人数也超过40%,结果显示出大部分的学生,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行为来消耗。高职学生在网络上,通常有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浏览获取信息等行为。

应对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一、打造各种流行媒体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

运用手机视频直播平台这个传播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代化、信息化潮流的必然之举。学院注册映客账号“沈职ing”借助时下最流行的媒体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选拔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打造校园“微领袖”、“星主播”、校园红人”,担任各类终端的“版主”或“博主”,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成为具备“喉舌”和“舆论先锋”的主流文化和正能量平台。

二、开设微信公众号,把握学院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话语权

开设微信公众号“沈职院学生处团委”和“沈职院心理健康中心”,利用这些平台发布信息,定期推送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文章和视频。充分利用“互联网+”境遇下的新媒体具备传播迅速、声情并茂的特点,在学生中快速占领宣传阵地,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从而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权。

三、建立沈职院学生处团委微博,传播正能量

微博作为开放性的社交网络,适合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以及一些公共活动,其信息发布以快为追求,内容流于碎片化,可以匿名讨论,避免了某些传统模式下的“被动接受模式”,用“交流互动的模式”来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彰显了“新媒体”的交互性。在教育平臺之中,提高大学生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四、建立QQ群、QQ空间等新媒体互动平台,进行舆情监控。

通过互动平台把握主动性,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进行舆情监控。思政工作者可在线对学生进行疏导和正确引领,利用大学生喜欢和愿意接受的网络热点、网络用语及习惯等,随时掌握90后大学生思想动态,了解他们中广为流传的言语和沟通方式,有针对性进行引导,以新媒体为媒介,更容易与大学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

五、时刻关注百度“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吧

百度“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吧是学院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对外主要的宣传渠道,也是学生交友交流,畅所欲言的有效渠道,学生和老师可以交流互动,便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舆情监控。

其次,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伦理研究就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个体道德和社会伦理教育。

一是确立是非标准的判断。网络行为由于其本身的隐蔽性和匿名性,很多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变得随意、放纵,缺少一种行为的责任感,缺少必要的理性思考和行为监督。另一方面是非标准淡化。在调查对网络黑客的态度时,有17%的大学生崇拜黑客,26%的大学生认为黑客不需谴责。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伦理研究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

二是增强网络自律意识。很多学生认为网络是绝对自由的空间,其行为不受任何约束,可以“为所欲为”,其言行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可以不负任何责任。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伦理研究就是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增强大学生个体道德和社会伦理教育,提高其“社会人”的伦理意识。

三是正确认识网络,处理好“工具性”和“目的性”的关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伦理研究是要让学生们树立网络只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才是明知之举。

再次,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伦理研究就是探索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新模式,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因素、价值取向,特别是对网络伦理失范行为的原因进行心理分析,寻找到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成因,进一步纠正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从而提升其道德素质,健全其人格,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打下基础。

二是从伦理层面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对其失范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分析网络特点提升其人格境界,把网络伦理道德需要作为其网络行为活动的基本需要。

三是通过实证研究,寻找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的路径,探讨新时期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模式,以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拓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领域。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有实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表及里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成效。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伦理研究就是在传统育人的基础上,从网络行为入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旨在拓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空间,从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网络技术应用等多学科入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

王珂,女,1966年6月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马野,女,1981年7月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伦理政治思想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