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贝贝
摘要:本文从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入手,分析当前高中英语大班口语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于大班口语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大班制;口语课堂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tarts with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oral English to analyze some problems which the large-class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is facing now and to discuss how to apply the “three suspicions and explorations” teaching mode to the oral English class in large classes so that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the “three suspicions and explorations” teaching mode;large classes;oral English class
一、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英语口语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英语口语的技能培养目标、考试要求以及口语考试的评分标准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新课程实施开始,考纲对学生口语的要求为“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1)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2)做到语音、语调自然(3)做到语言运用得体(4)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注:各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考试说明》中对词汇量进行适當调整,但不得低于2000个单词;同时,应制订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分期、分批增加至3500个单词。)”有意报考英语语言、新闻、涉外会计、国际贸易等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英语提前进行的听力与口语合二为一的听说考试。听说考试成绩将被视为报考这些专业的门槛。除此之外,与国际接轨成为了对当今人们的迫切要求,我们会面对更多使用英语沟通的机会,因此,英语口语教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英语教学目前仍处于大班教学的状况,并且大班教学这一状况将仍然持续下去。如何解决大班中的口语教学问题将有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新课程标准所蕴含的教学理念,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探索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新路子。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即“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设疑自探”。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它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
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要进行补充,在检查运用情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以上为基本模式,根据不同课型,可调整各个环节,可拆分,可整合,灵活运用,达到既有模又无模的境界。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大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
1.针对口语课堂的模式变式
在设疑自探环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话题自设问题并自学解答,教师引导并筛选符合学生年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感兴趣并有“话”可说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问题设计教学任务,并且分配任务以进入下一环节——解疑合探。考虑到课堂时间极为有限,“自探”环节可作为课前作业完成。若学生初次体验该教学模式,无法掌握该话题所涵盖的范畴和重点,对问题的设置无从下手,可由教师提问引导,引入课堂,直接设计任务而省去“自探”环节。
解疑合探这一环节其实就是一个小组共同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在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探讨,发表观点、接纳意见以及团结合作。该模式实施前提是分组,分组前要充分了解学生,按照学生的性别、年龄、各科目成绩、偏科程度、是否学困生、不同的学习习惯、性格等,每个组里五个或者六个学生,男女都有,大小不一,各科成绩高低搭配,优等生和学困生搭配,学习习惯、性格各不相同。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其中要求学困生先发言,中等生补充,优生提出深层见解并组织展示。展示过程中,学困生担任主要发言人的小组可获得奖励分。每个小组分配不同任务的时候,为了避免小组成员只专注于自己小组的任务而无法集中注意力于他人展示,可设计其他小组评价或质疑答疑奖励制度。
而质疑再探环节可作为优等生对该话题的深度思考与总结。可与解疑合探环节穿插,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口语能力的练习与知识面的拓展。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口语练习的独特性运用拓展在此课型可省去。
2.“三疑三探”口语课堂案例简介
必修一Unit3 Travel journal 为例,旅游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但是现在的高中生课业繁重,课余时间少,甚至还有假期补习的学生,旅游的机会甚少,去过的地方也不多,因此口语课上,按照老路子让学生来讨论去过哪里这些经验之谈,几乎没什么新意也没什么可说,故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其中包括参与人员、旅游路线、交通工具、携带物品、出行时间和注意事项。学生在“解疑合探”的过程中会以对话的方式来询问和确认这些信息,主要练习讨论未来的计划,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制定好计划后,选择几组学生来展示,讲解他们的计划。然后其他小组点评,指出该组学生的优点、提出不合理的地方并給予建议。
必修四unit4 Body language为例,学生对于本民族肢体语言较为熟悉,但对于其他国家的肢体语言了解甚少,因此直接让学生来讨论肢体语言的差别,太过困难,故教师可编写几个因为肢体语言不同而产生尴尬或误解的小故事。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准备的过程也就是“解疑合探”的环节,会涉及到角色安排,故事进展中的对话。然后进入“质疑再探”环节,学生会质疑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误解,而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差别,以小见大,话题升华,让学生具有跨文化意识,明白文化无好坏,学会尊重不同文化,最后实现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完成。
选修七unit2 robots为例,现在的学生对数码电子产品甚是感兴趣,尤其是男生,对机器人也是格外钟情。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一切入点,可让每组学生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介绍机器人的用途。“解疑合探”环节中,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设计理念并询问他人的建议。还可以手绘机器人外观图。然后教师安排几个小组来分别开“新闻发布会”,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设计的机器人。其他小组的同学对该新产品提出质疑。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满足学生的“发明梦”,让他们极具成就感,练习口语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使用英语的期望。
四、结语
一般说来,我们的教师总是抱怨大班英语教学的弊端,但大班教学是我们大多数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尽管班容量的大小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但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大班课堂教学优势,许多学校已经实施了教改,我校教改中,使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提高口语教学效果,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为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笪慧慧. 2011.关于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探索[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10)
[2]谷秀英. 2015.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J].速读(下旬),(3)
[3]韩秀慧. 2013.英语阅读课“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10)
[4]胡全容. 2012.从合作学习理论出发探索高中英语大班口语教学新路径[J].考试周刊, (14)
[5]任保宏. 2010.如何更好地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2)
[6]宋彦红. 2014.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交际,(12)
[7]王晓华. 2015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东方教育,(3)
[8]卫永康. 2009.学习推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河南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体会[J].当代教育研究,(11)
[9]郑燕平. 2014.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口语教学[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Hess, Natalie &Ur, Penny. 2001.Teaching Large Multilevel Clas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