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赣美版的美术教材完美地体现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美术教育理念。教材打破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创造出新的教学形式,我作为这套教材的使用者,认为其精髓是:现代美术教育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绘画技艺,而应更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及创新意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学到知识并培养能力。一年级教材的第一课《变化的线》上说:“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形状都可以用线条画出来”,并且提示:“用线条画一幅你感兴趣的画。”
关键词:美术课程;教学模式;课外;活动课
我虽然是在八年级任教,我觉得一年级的这一课还可用来做我班学生课外活动课的内容。因为我发现学生在同学通讯录签名时往往能巧妙地运用线条对自己的名字“艺术加工”,很有抽象画、装饰画的意味,看来他们对此很感兴趣!因此我便给学生设计了一次运用变化的线条设计并制作自己的艺术签名的课外活动课。
考虑到学生以前都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为了避免他们在设计时无从下手,我在课外时间从各种渠道收集了一些有关资料,作为他们的借鉴。一般可把签名设计成六种形式:一、 草签:将姓名设计成符号,看似复杂写来却很容易,突出线条美感,具有一定的防伪作用。二、 实用签:可认度较高的一种签法。三、 仿西方签:看似英文实为中文,借鉴了英文的特点设计出的签名,用于所有不能让别人仿冒签名的场合,不能强调可认度,设计方法多样。四、 趣味签:将姓名设计成富有情趣的艺术图案。五、 防伪签:用于所有不能让别人仿冒签名的场合,不能强调可认度,设计方法多样。六、 合文签:通过将姓名归纳整理,将几个字最终合而为一,或组成一个图案的设计方法。除了提供这几种签名形式外,上课时,我还对几张比较有特色的名人签名进行了分析和讲解,这样就更加形象和直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如百米跨栏的奥运冠军刘翔的签名就很具有代表性,他的签名与他的职业很巧妙地联系起来,用代笔和连笔的形式把文字设计成了像在跨越栅栏的形象,并有连贯性的动感在其中。这些资料对学生起到了引导与借鉴的作用。在设计时,我特别强调设计出来的签名不仅要有美感,更应有独特的个性,尽量与自己的性格相符,必须与众不同。
系统地了解并专业地设计自己的签名对学生来说还是头一回,所以,同学们对这种内容的课都深感兴趣,积极配合,并开动脑筋思考,认真动手设计,同学之间互相研究和探讨起来,像借用哪种签名形式,笔画该如何安排和处理等,整堂课都是在活跃、轻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
为了让学生能得到更多方面的训练,我把这堂课延续了下去,再上了一堂要求学生把自己设计好的签名制作出来的课,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不限。于是同学们便用了毛线、绣花线,甚至麻线等线状物在较硬的纸上用各种方法制成独特的“个性签名”。有的同学用胶水粘贴,有的用打孔穿线的形式。实践证明,很多学生在制作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对前面设计的作品进行了加工、修改和完善,去掉了多余的部分,使签名更加简洁明了,实用美观,最后要求每位同学拿着自己设计并制作的“成品”,上台对其设计构思进行讲解。这后面的延续,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锻炼口才,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几堂课下来,有部分学生作品脱颖而出,构思独特,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刘昊同学设计的签名,就像他自己介绍的一样让人乍眼看去像吃得只剩一只头的鱼,“刘”字用草签的形式构成鱼头,而“昊”字的日字借用了上半部分,天字构成下面的鱼骨头,很显然他借鉴了前面提供的六种签名形式中的合文签,签名设计得既特别又有幽默感,据他介绍这个灵感是他在晚上做梦的时候得到的,可见学生对设计签名是很用心的。杨剑虹同学的签名特色就是把中文与英文名字相结合,线条处理艺术感强,整体而又优美。不足之处是稍嫌繁琐了点,这位同学名字的笔画较多,在设计时应考虑如何使名字签出来更加简练,可多采用借笔或连笔的形式,如“剑”字的竖钩和“虹”字右边的几笔稍觉多余了,如果在这几方面改进,相信她的签名将更加成功。田甜同学的优势恰恰是上面那位同学的不足之处,他很好地利用代笔、借笔和连笔的方法,使签名给人一种非常简洁、清爽、一目了然的感觉,并且他的签名可认度较高,是实用签的很好范例。另外,他还用了双色线来制作,蓝和红的搭配形成了强烈而又协调的视觉印象,这在全班是唯一的一位。刘苏琴同学则在制作上花了一番心思,在设计上她用了借笔,笔画的安排也是经过思索的,整体感强;在制作上,她用了钻孔的方法,用毛线与孔穿插构成线条,显现出她设计的签名。这种制作方法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不像用胶水那么方便简单,但付出了就有回报,她制作出来的签名有一种独特的立体美感,同时,她签名纸的外形也很有特色,把它设计成心形,这是其他同学没有考虑到的,这也是她这张签名的另一亮点。夏江同学的签名除了简洁外,他还有意识地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看似一个“乖”字,他认为自己在家是个乖孩子在校是个乖学生,所以设计时把自己的性格也隐藏在名字中了,这可谓别出心裁的好设计了。
除了上面说到的几位同学外,还有很多同学的设计都很有特色,看着这些从未学过设计的同学设计出的作品如此有新意和灵性,使我感到这堂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我自己也受到很大的鼓舞,深切体会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把新教材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中,我们的素質教育之路才能真正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罗传明,何汉军.株洲市二中“双增现象”礼赞[J].湖南经济,1995,(08):57.
[2]张乐天,张振千.厦门市大同小学开办“美术实验班”[J].人民教育,1988,(05):22-23.
作者简介:
王青岚,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