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时机

2018-03-22 11:49常久慧
考试周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时机提问

摘 要:如今,课堂提问已成为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提问时机,围绕关键性知识点,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积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关键词:提问;有效;时机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思考从问题开始。如今,课堂提问已成为传授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提问时机,围绕关键性知识点,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积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怎样在数学课堂上抓住时机,有效提问,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 游戏中提问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玩中学是小学数学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往往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源头活水。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通过游戏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时,我先创设教学情境,跟学生做一个小游戏“你来考考我”——由同学们任意到黑板上写数字,我不动笔,即刻判断出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同学们在半信半疑中写下几个数,一个比一个位数多,我看了一眼这些数,立刻公布答案,经过他们的计算验证,我的判断完全正确。同学们惊讶极了,不停地问:“老师,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微笑着对他们说:“学完这节课你们就能做到了!”这样从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前沿,使接下来的学习活动热烈并充满乐趣。

二、 比较中提问

比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在比较中求同,也可以在比较中求异。通过比较激起思维的碰撞,进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我先出示一组某自行车设计大赛学生参赛作品图:“大家比较一下,哪款设计更合理?”学生回答:“第一幅图自行车轮子是长方形的,不合理。”“第二幅图自行车轮子是三角形的,也不合理。”在学生的笑声中,我问:“第三幅图车轮是椭圆形的,这个合理吗?”马上有人回答:“不行,椭圆形的没法骑,没法骑那还叫什么自行车?”我紧接着问:“那你们认为哪个合理?”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圆的最合理!”我立刻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圆”这种比较式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三、 激“疑”时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让人在心理上产生困惑,形成认知冲突,从而开启思维之旅。如教学“体积的意义”一课,新课前我先跟学生聊天:“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乌鸦只是把小石子放在了瓶子里,为什么水面却渐渐升高了?”同学们面面相觑,上数学课怎么问起了语文课的问题?我笑着说:“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语文问题,大家联系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一想?”瞬间,有关长度、面积等知识点被激活。导入新课后,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研讨水位升高跟长度、宽度、面积等的关系。学生争先恐后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主体地位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 挑错时提问

教学时有意出示一些错题或错误结论,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形成认知冲突,再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找出致错原因,形成正确的知识观。例如,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时,我让学生先试算一道题:24+12÷4。出现了两种结论:(一)24+12÷4=24+3=27(二)24+12÷4=36÷4=9。当两种计算过程都呈现在黑板上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当大部分同学认为第一种正确时,我肯定了他们的判断,并顺势引入新课:“为什么第二种计算方法是错误的呢?这节课学完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实践证明,挑错式提问最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检验其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是清晰而非朦胧的,目的性极强。

五、 发散式提问

提问是课堂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然而现在的课堂,多数是教师在提问,学生几乎很少问。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善于发现一些数学问题的多角度性,通过学生提问来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和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在小学数学毕业复习专项训练时,我出示两个条件:白兔有45只,灰兔有15只。让学生自由提出数学问题,独立解答。汇报交流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1)白兔的只数是灰兔的几倍?(2)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几分之几?(3)白兔的只数比灰兔多几分之几?(4)灰兔的只数比白兔少几分之几?(5)白兔的只数比灰兔多百分之几?(6)灰兔的只数比白兔少百分之几?还有求和、求差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这样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思維大开,极大增强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六、 存疑式提问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这样的结课方式会令学生回味无穷。善于教学的老师会找准新课的关键点,在课堂结束时设疑,为下节课的学习作好情感和内容两方面的铺垫。例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这节课后,我问学生:“如果用我们学过的克和千克做单位去称量火车的重量,能行吗?”学生答:“不行,装不下!”见此,我立刻留下悬念:“要想测量较重物品的重量,该用什么来做单位呢?大家可以预习一下下节课的内容。”如此,在总结新课的同时又留下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研读新课,探究答案。

参考文献:

[1]于建玲.“鼓”要敲在点子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0):132-134.

[2]王建.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常久慧,辽宁省大石桥市,辽宁省大石桥市北街小学。

猜你喜欢
时机提问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把握引导时机,促进有效教学
发现并抓住有效的教育时机
作战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