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农村高中学生的目标、性格、责任感、道德状况、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生活目标;社会责任感;道德状况;价值取向
本次调查于2017年10月进行,调查内容主要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感、道德状况。调查选取武威市三所农村高中学校中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实验班、普通班、艺术班学生各25人,共发放问卷675份,收回有效问卷631份,有效回收率93.48%。其中男生占54.3%,女生占45.7%。较贫困家庭的学生占23.6%,低保家庭的学生占13.3%,较富裕家庭的学生占32.8%,富裕家庭的学生占30.3%。
研究内容:
(1)了解认识农村高中学生价值观的总体状况及发展态势。(2)分析探究农村高中学生价值观在性别、年级、家庭等维度上的差异及趋势特点。(3)对四名学习状况、家庭条件具有明显差异的农村高中学生做价值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访谈。
现状分析:调查显示,从整体上看,多数农村高中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主体上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但在一些问题上经常表现矛盾或多态变化,他们思想敏捷,眼界开阔,求新求异,富有朝气,重视个人的权利,更重视自我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 个人生活目标和追求
在“最关心的个人问题”选项调查中,选择“升学”的学生为50.6%;在“人生最大的幸福”选项调查中,45.5%的学生选择“事业成功”。这些数据说明,当代农村高中生的首要价值选择是学业成功和未来发展。农村高中学生对通过学业、事业的成功走出农村,改变自身的命运有强烈的愿望。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选项调查中,选择“知识”的占36.5%、选择“健康”的占33.8%、选择“亲人”的占23.6%、选择“爱情”的占6.3%。知识被排在第一位,表明知识经济时代,重视知识的获取正成为年轻一代的共识。
学生家庭和所处环境的差异使学生在人生目标、价值选择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生最大的幸福”的调查中,家庭不完整的同学多选“有温暖的家”,家庭困难的同学多选“事业成功”。在“生活方式”的调查中,选择“轻松自在的生活”的多为在农村高中就读的城市同学,而农村的同学则倾向于选择“努力奋斗、实现价值”等选项。“对未来的生活”的调查中,有41.7%的學生选择“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有38.3%的农村高中学生认为自己生活得“很不快乐”或“不快乐”,说明巨大的学业压力和对未来的担忧致使农村学生消极情绪占较高比例,这既与农村落后的经济和家庭成员的发展情况不理想有关,也与农村高中普遍呈现的办学条件薄弱、学生基础较差、升学情况不高有一定的关系。在全面建成小康和普及12年义务教育的现阶段,提升农村学生的幸福感、自信心尤为重要。
在“如何看待金钱?”的调查中,99.3%的学生同意“没钱,在现代社会中是无法生存的”;53.4%的学生同意“学习再好也没什么用处,会赚钱才是最重要的”;61.2%的学生同意“富人家的孩子比穷人家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在“金钱能否体现人生的价值?”调查中,78.3%的农村高中生不同意“挣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的观点,但有21.7%的学生表示赞同。这说明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和对物质财富的渴望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青少年,值得警惕。
二、 社会责任感状况
“你最欣赏(或崇拜)的人是”这个问题的调查表明,当代农村高中生最崇拜的人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其中有31.2%的同学选择“伟人、政治家(毛泽东、周恩来等)”、21.6%的同学选择“科学家(爱因斯坦、霍金等)”,这说明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有一定的效果,许多同学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4.2%的同学选择“自己的父母”,把自己的父母作为崇拜、欣赏的对象,是这次调查的一个亮点,表明父母对家庭的努力与付出得到了孩子的体谅和认可。有1.1%的高中生崇拜、欣赏自己,1.8%的高中生不崇拜、欣赏任何人,表明这一代农村高中生更关注自我,关注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学校教育应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性、个人权利以及自我价值,但应告诉学生过分地关注自我,可能会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25.1%的同学选择“商界精英(马云、王健林等)”、13.7%的同学选择“娱乐明星(鹿晗、李易峰等)”、1.3%的同学选择“道德模范、社会好人(雷锋、焦裕禄等)”这种强烈的反差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追逐财富和时尚变得越来越受农村高中生的推崇,而传统的助人为乐等优良观念正逐渐被忽视。
三、 道德状况述评
这次的调查结果中,我们也发现农村高中生并没有像社会所忧虑的那样,成为“垮掉的一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为许多农村高中学生所认同。在回答“到目前为止,对于你的成长和进步,你最感激的对象是谁”时,排在前两位的是父母、老师。“在公交汽车上看见老弱病残幼,你是否会主动让座?”,83%的学生选择“主动让座”;“遇到马路上有老人摔倒在地,你会怎么做?”51.2%的学生选择“毫不犹豫地扶他起来,必要时立刻送往医院救治”;“当你在街上看到乞丐”,56.2%的学生选择“不管是真是假,施舍一点小钱,求得自己的心理平衡。”对社会上存在的道德败坏现象以及唯利是图、钱权交易、环境污染等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如在回答“你认为应该受到惩罚的不道德行为(限选三项)”时,30.2%的学生选择了“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40.8%的学生选择了“环境污染”。这表明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在农村高中生中逐渐得到认同。
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代农村高中学生的整体价值观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次,但价值判断和行为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困惑。
作者简介:
牛生芝,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武威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