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风建设”,营造育人环境。我们学校始终坚持狠抓严谨求实的教风、拼搏进取的学风、积极向上的校风。加强三风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形象,也关系到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全社会的未来。
关键词:教育;三风建设;习惯;学生
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辈子就会受用。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促进班风建设,更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养成教育,重要的是抓好“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件事。讲清楚“为什么”和“怎样做”,学生才能够真正愿意去做,乐意去做,才有可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 知
学生在学校的一日常规生活中,经常用到排队。这件事情看起来似乎比较小,但是,却在班级事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日日要用到,时时要用到。不论是做操还是放学,不论是集会还是出游;它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展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站队习惯,我首先给学生上了《排队伴我行,安全在心中》的主题班会。这节班会课上,我从日常的排队行为说起,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排队能够带给人一种秩序、安全和美的感觉。接着从日本地震后民众排队说起,上升到国家高度,让学生明白从大的方面来说,排队甚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接着又通过看视频、看事例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排队不仅会造成混乱甚至可能引发生命危险,接着就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为例,引发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不论人多人少,都应该排队。这样一节班会课,既有理论的认识,又有实际的事例,至此,学生完全在意识层面了解到排队的重要性。从而为下一步的具体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情
学生对排队有了高度的认识之后,能够在潜意识层面接受吗?为此,我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的现象随时让学生展开讨论:比如:同学们一块拥挤着领奶,说说你被挤时的情绪,说说对这样拥挤着的感受。再比如,有的同学能主动排在别人后面等待老师检查作业,再说说这种排队现象带给大家的感受。学生能够在情绪、感觉这样的潜意识层面切身体验到排队的好处和不排队的坏处。这样,有了强烈的体验后,就能深化对排队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将排队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学生都很爱听故事,我就讲一些故事,在这些或者表扬或者批评的含义深刻的故事中,加深能够清晰地分辨。比如,有的学生排队,总是拥挤,我就给学生讲《野猪先生的对不起》这个故事,学生从野猪先生的行动中,对照自己,就能够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从而改正。
三、 意
任何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的,都需要反复强化,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的意志力积极配合。教给学生怎样排队之后,我们就一项一项地具体练习。比如放凳子时,要轻轻抬起,走路要抬脚。如果遇到不排队、走路不规范的,凳子声音太响以至于形成噪音的,必须重新再做一遍。整个过程都经过反复的练习,以期能够形成自动化的行为。时间长了之后,为了让学生不至于反感,我结合所学到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名言,引导学生思考成功需要付出意志力,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自己在这件事情上有没有做到锲而不舍。因此,每次排队,不论是值日班长还是体育委员,都要时时抓,时时提醒,久而久之,就能做到“快、静、齐”。
四、 行
我明确提出了排队的要求就是三个字:“快、静、齐”。排队为什么要做到快、静、齐。我启发学生想出这样做的利益:包括能够早点回家吃饭,能够早点到操场玩等等;再往大处思考,能够站好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比如站队时,站在哪个地方看出人是否有规划,是否心中想着别人。而一个人的素质高了,才能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小事做到位才能做大事,将来才有可能为别人服务,思想上接受之后,学生接下来的执行才有效果。
并对它详细讲解:首先,站起身,把板凳抬起放在桌子底下;然后,起身按照次序排成一队走出教室;接着,安静迅速地找到自己在队伍中的位置;最后,体育委员统一整队。讲解之后,学生们分成小队进行练习,一次不行,就多次练习;每次排队,一步一步按照要求去做,一个步骤做不好,就重复做。日子久了,学生就能养成排队的好习惯。
五、 范
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过程中,我重视抓典型,树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我会事先告诉学生,老师的眼睛里只看榜样,老师也只表扬那些榜样。在这样的引导氛围下,每一个学生就会希望老师能够看到自己,就会自我约束,表现得会更加优异。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過:“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培养学生会排队这个小习惯,旨在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上学期本班养成教育除了继续抓好一日常规教育外,主要进行了路队教育。我认为,不论进行何种教育,以抓路队教育来说,首先,利用班会时间强调“为什么”。然后就告诉同学们该“怎样做”了。还是学生讨论接着老师总结。把每个细节想好:包括怎样放凳子,怎样走出教室等等。
当然,一次做好很容易,想要形成习惯很难。就需要老师勤抓、勤讲。只有多次重复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行为。
参考文献:
[1]钟信芳.新时期高校“三风”建设的路径选择[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07).
[2]刘洁玉.加强高校“三风”建设 确保人才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07,(31).
[3]乔树桐.高校发展中应处理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关系[J].前沿,2006,(09).
[4]陈士山.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J].江苏高教,2004,(03).
作者简介:
王坦,山东省泰安市,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庄镇山阴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