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兆 勇
(聊城市城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00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环境和资源矛盾不断加深,建设生态城市已经变得迫在眉睫。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要重视绿色街区城市的建设,与生态学、文化学、形态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实现生态、绿色、低碳的目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让人们的居住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协调与统一。因此对绿色街区城市设计来说,也是今后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
绿色街区设计主要以城市为背景展开的,需要契合整个城市的文化脉络,不同城市的定位存在一定差异,其街区形态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只要城市系统出现变化,将为街区带来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街区空间形态、人流量和环境上。在绿色街区中,要加强各系统的联系,包括交通系统、空间结构、景观系统、公共空间和建筑形态等。绿色街区城市设计需要维持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让街区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更加均衡。
当前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绿色街区城市设计中,也要坚持生态性原则,结合气候、水文和地形等多个要素进行科学利用与保护,真正形成街区生态安全格局[1]。要注重对经济运行模式进行优化,最大限度降低能耗、污染和排放,对人们的生活理念加以引导,采取资源集约利用、能源循环高效的发展模式,构建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有效维持城市生态系统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绿色街区城市的服务对象是人,应该致力于让人们对环境的心理与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对此还要遵循人性化原则。在绿色街区城市设计过程中,要保证环境的舒适性,让传统文化得以顺利延续,同时实现资源与公共设施的共享。对人性化设计来说,主要强调人与环境、人与人等之间的交互性,要从人类发展的角度入手,这样才能让绿色街区城市的设计更为科学与合理。
气候条件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城市土地开发、街道规划等也受此影响,基于小气候和微气候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方法如下:一是为让绿色街区城市环境得到改善,让人们感觉到舒适,要结合当地实际气候状况,按照规划目标和设计要求,运用物质空间形态设计措施,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法。二是加大对绿色街区城市风环境、热环境以及声环境等要求,通过使用环境模拟软件,对制定好的规划方案进行全面分析。要结合预期设计目标,合理的调整绿色街区城市的布局与空间形态,对建筑高度、体量与形态等特征进行有效控制,以此将绿色街区城市的模式语言总结出来[2]。三是坚持绿色街区城市设计导则,在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环节做好调整,并加大控制力度。在绿色街区城市建设完成以后实现环境实施监控。要及时收集、整理各形态下的绿色街区城市环境数据,尽快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形成对绿色街区城市规划设计的有效反馈。
绿色街区城市设计中要对土地要素类型、内容和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将各种用地功能进行有效整合,防止土地利用性质的划分过于机械化。要从地形地貌、土地状况入手,做好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工作,逐步提升地热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充分发挥出土地应有的效能。具体设计方案为:一是根据现阶段用地情况,将土地的适宜性和兼容性测评出来。对于已有的水体和绿地等生态空间而言,最好不能造成破坏,深入研究绿色街区城市非建设用地,对其作出合理的规划,通过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非建设用地被闲置,真正建设成生态园。对街区公园、绿地等应该在细节上入手,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让整个环境得以优化,为街区增添更多活力。二是对于土地状况良好的区域来说,应该让布局尽量紧凑与集中,所有建筑要有适宜的高度和密度。为让环境更加舒适,应该明确街区开发容量,保证地下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让人们住的舒适,生活更加便利。三是在绿色街区城市设计中,还要关注绿地的比例问题,尽量有规划更高的绿地率,加强对地面硬化率的控制。建筑密集区与绿地水体要设置缓冲区,尤其是要管理好雨洪,让整个生态安全保持稳定,提升绿色街区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
在绿色街区城市规划设计中,绿地植被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对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可知,为保护好城市环境,需要维护其自然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绿廊、绿道等,让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保持稳定,并连接到外部生态系统。具体设计方法如下:一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将存在的绿地植物保护范围予以明确,设置相应的街区路网,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加强对绿地植被的保护,形成规模不一的街区单元[3]。在将街区绿色系统设计好以后,为与原来的街区绿色系统构成闭合生态网络,要通过对绿道的运用,与城市外部生态系统加强联系,让生态绿地网格的层级更加分明。二是将绿地系统具体的规模、采用的类型予以确定,明确最大和最小的绿地单元,并对街区公园、绿地等进行整合,要和绿道系统保持直接的联系。要结合已有绿地规模将绿道宽度与生成路径确定下来,真正发挥出已有的生态功能。三是要保证街区自然植被的完整,合理划定人们的活动区域,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让绿色街区城市物种多样性得到维持。在选择植被时,要满足当地土壤条件,并注重突显出当地的生态文化。四是对自然植被和建筑布局进行有机结合,将地面硬化率控制到最少,确保绿地率和绿化种植面积得到提高,维持微气候,这样绿色街区城市才有良好的自然基底。
在改造利用既有水体时,需要将街区水体性质、质量标准、水源以及汇水流向确定下来。对保护性水体而言,其生态敏感性较强,要减少人为设计为水体带来的干扰,同时合理设置缓冲性绿地,减少人们活动带来的影响。在街区建设期间与居民入住以后,水体质量不会降低。非保护性水体要设置相关亲水设施与活动场地,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将水体设计好以后,考虑其为街区等带来的生态影响,是否会污染或破坏土壤、地质水文条件、地下水以及河流等,及时采取有效的管控方法。新规划水体一般有固定水源与流向,因此要用活水。从物质空间层面而言,水体通常连接着绿地,因为尺度存在差异,因此水体与绿地要具备一定比例关系。在街区尺度水体规划中,应将水体和滨水建筑结合起来,保证形态、尺度和比例等关系的统一与协调。
我们在绿色街区城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整体性、生态性和人性化的原则,结合气候、土地、植被和水体等条件进行设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绿色街区城市的功能,为人们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丁春娟.天水生态绿色街区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7(4):18-19.
[2] 孙鹏飞.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371.
[3] 陈 天,臧鑫宇,王 峤.生态城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规划,2015(7):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