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8-03-22 23:51
山西建筑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整治村庄特色

赵 国 亮

(陵川县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中心,山西 陵川 048300)

乡村通常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的经济、社会的自然景观特点的地区综合体。有时又称非城市化地区。乡村建设发展是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建设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近年来,由于城市环境每况愈下,乡村受人青睐,促使乡村建设发展备受关注。

1 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在加快乡村建设发展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有效地推动了乡村的建设与发展,成绩显著,涌现出了很多新型村庄。纵观这些年村庄建设走过的发展历程,实地查看村庄的建设成果,发现在建设中存在一些不足。

1.1 乡村特色丢失

在乡村建设发展中,村庄的主人将城市建设的标准和模式应用于村庄建设,在乡村建设发展中大拆大建,具有传统风貌、历史文脉、历史记忆的建筑物与构筑物全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单元住宅楼。村庄规划布局多为横平竖直的刚性布置,因地制宜、尊重自然地形地貌的建设一直在减少,挖山填沟的现象较为常见,从而表现出“千村一面、庄无特色”的特色。

1.2 建筑特色丢失

目前,乡村建筑建造时间短、速度快,多选择建筑工艺单调、施工工艺简单的建造方式,建筑选材全部为砖、钢筋混凝土,所有建筑外观造型和外部细节修饰千篇一律。辟如,坡屋面的钩檐已经不用、屋脊被省掉,其他细节的砖雕和木雕全被省掉,整座房屋没用一根木料。

1.3 村庄空心化严重

大部分村庄新建房屋都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存在大量空闲宅基地、闲置土地、空闲房屋,形成了内空外延的“空心村”。

1.4 村庄无序建设严重

乡村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存在粗放式的无序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破坏严重,山地景观和乡村风貌破坏殆尽,可持续性差,长远发展考虑不足。

2 建议与对策

乡村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十九大提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建设将持续发力,前景一片光明。反思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和静观当前的发展现状,新时代的乡村建设应将重点放在村庄品质提升和村庄综合整治上,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再谋求更高发展,村庄品质提升要立足于整体、综合统筹全部,村庄综合整治实质上是村庄品质提升的基础且完全服务于村庄品质提升,主要包括土地综合整治、村庄风貌整治、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基础设施整治等内容。通过村庄综合整治、村庄修补、村庄生态修复来解决乡村建设长期积累下的问题,引导乡村建设有序、集约、可持续发展。为此,针对当前乡村建设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2.1 确定总体发展策略,因地制宜定制乡村规划方法

乡村建设发展要遵循守住底线、顺应自然、延续文脉、促进发展的原则,保留城乡差异,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好内在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和谐统一,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村庄风貌整治、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基础设施整治等整治内容,实行振兴乡村的建设目标。结合村庄实际,因地制宜定制村庄规划和村庄建筑建设方案。规划必须尊重村民意愿,以改善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村庄居住环境质量为宗旨,切实考虑村庄实际问题和需求。规划要留住乡愁、找回记忆,显现村庄特色和建筑特色,用自然式、差异化、差别化的方式方法解决乡村“村庄千村一面、建筑千篇一律”等问题,实现乡村特色化、宜居化、田园化、现代化。

2.2 延续历史文脉,留住乡村特色

尊重原有村庄格局,避免大拆大建,在保护和体现乡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时,避免“千村一面”和乡土特色的消失。延续传统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保持原有村落格局,展现民俗风情,弘扬传统文化,倡导乡风文明。进一步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修复传统村落结构肌理和自然山水格局,开展传统建筑改造利用。重视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注重保护原有村庄的社会网络和空间格局。妥善处理新建区域和原有区域的关系,积极推进旧区改造和整治,新区建设与原有村庄在社会网络、道路系统、空间形态等方面良好衔接,合理延续原有村庄和空间格局与历史文脉。

2.3 强化综合管理,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对乡村的规划建设管理,坚决叫停私搭乱建、粗放无序的建设行为,引导村民按规划有序建设,保持村庄整体风貌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可结合环境整治、水土保持等工程,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和田园景观。开展民房及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保护和修复水塘、沟渠等乡村设施。对现状不合理的村庄建设进行调整,新增的建设内容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地形地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灵活布局、突出特色。用地布局符合大地肌理,维护生态格局。

2.4 合理整合用地,纾解乡村空心化

积极稳妥推进村庄土地整治,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清理乱堆乱放,拆除私搭乱建,统筹利用闲置土地、现有房屋及设施等,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新增建设内容在原村庄基础上沿1个~2个方向集中建设,避免无序蔓延,尽量形成团块状紧凑布局的形态;选择发展方向应考虑交通条件、土地供给、产业发展等因素,统筹安排新、旧区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积极探索农村凋敝村宅基地退出机制。针对很多自然村人口迁移、房屋废弃,宅基地大量闲置问题,在国家现有政策和法律框架内,积极探索凋敝村宅基地退出、复垦、恢复生态的路径机制。对规划建议撤并的村庄,除危房维修以外,应停止所有集体和个人的建设活动,提出搬迁建设的计划。

当前的乡村建设好比城市双修,系统繁杂,需要统筹全面、综合协调、持续推进,方可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贺 勇,孙佩文.柴舟跃.基于“产、村、景”一体化的乡村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2012(10):58-62.

[2] 谢汉能.探究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43.

[3] 陈 锐,王红杨,钱 慧.治理结构视角的“乡村建设实验”特征考察[J].现代城市研究,2016(101):9-15.

[4] 周春媚.生态美学视域下当代中国特色乡村建设探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6):43-45.

[5] 彭 枫,丁玉娟.贵州土地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7(17):293-295.

猜你喜欢
整治村庄特色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专项整治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