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瑞 钱嘉琳 徐 欢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勾画了我国城市发展的蓝图。《意见》中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这一文件连日来引起民众的极大关注。未来的新建居住区应打开思路,从住区的规划结构、空间布局等方向入手,提倡打造开放式居住模式,使住宅区重现活力。但笔者认为,如何将现有封闭小区转换为开放式小区,并解决当前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这里不得不提我国封闭式小区的起源,我国封闭式小区与“小区”这一概念关系密切,该术语源自苏联规划概念microrayon,但它实际上与美国的“邻里单位”理论十分接近。小区引入我国后,成为我国规划居住区的基本单元,甚至连有些老城内的传统街区也经常在管理上称自己为“小区”。
全国几乎全是封闭式住宅区,围墙隔绝出了一片又一片的“孤岛”,城市的活力大大减弱,人们很难热切交流,这也难免越来越多的人感觉社会的冷漠。封闭式小区在内部建设许多小区景观,浪费了土地资源,使城市的公共空间名存实亡。同时,小区的封闭性导致城市道路系统大量缺乏“毛细血管式”的支路,外部道路越建越宽也无法改善交通的拥堵状况。封闭式小区的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对小区建设新方式的探讨。
开放式小区中小区道路和城市道路的联系性和通达性得到增强,城市路网密度加大,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有利于城市道路网的合理组织。通过小规模的地块开发,城市生活更有活力且更加便利。
封闭式小区将居民生活和城市生活分隔开来,开放式小区将空间打开,更好地融入城市整体体系中,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邻里之间相互交流,改变封闭式住宅中邻里关系的冷淡现象,创造一个兼具生活、工作和娱乐休闲的空间,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样。
传统的封闭式小区很多将原本属于城市的公共资源独立占有,住区开放后能减少资源的浪费、闲置现象,达到公共设施共享,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开放式小区拆除围墙后与城市道路连接,这对居民的生活空间的私密性、稳定性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住区管理和城市管理很难进行统筹规划,这会带来开放式住区的安全、卫生、噪声、公共利益等方面的问题,对自我管理和国民素质要求较高。
笔者结合国内外开放式小区的案例,对徐州市小区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据统计,徐州市市区现有小区1 199个,其中,物业管理小区344个,社区物业服务站管理的小区141个,无物业管理的小区714个。徐州市封闭式小区占绝大多数,而开放式小区尚在建设中,目前开放式小区案例几乎没有,所以经过一定的调研和比较分析,笔者在徐州市内选取了2个较为典型的城市住区案例,封闭式小区的典型代表“风华园”和相比之下已有一系列开放措施的“绿地世纪城”为研究案例。
徐州风华园小区是徐州地区的大型成熟社区,坐落于徐州市铜山新区南三环路与风华路交叉路北。风华园小区是典型封闭式小区。通过对风华园的小区道路交通组织、设施利用情况等方面的调研,笔者总结了封闭现状及产生的问题:
1)道路封闭问题。风华园小区除南侧为三环南路外,其他三侧均为不同的小区,且小区之间没有城市道路分割。该片区内存在大量的T型路和断头路,给周边道路带来不少压力。
2)出入口拥堵问题。调研发现,小区南门交叉口的交通最为拥堵,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的日常出行。首先,风华园小区作为一个居住密度较大的小区却仅有南门这一个机动车出入口,南门每天所承受的交通流量可想而知;其次,小区南侧风华南路正对小区大门,交通流在小区南门的汇聚除了给南门空间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对周边交通造成了严重影响。
3)小区景观的闭塞性。风华园小区的封闭性使得小区内中心空间被限定为仅为住区居民使用,使得中心空间场所感无法建立,无法有效引导居民交往需求和建立归属感,增加了居民的不安全心理。住宅单元楼宅前绿地空间缺乏维护,无法形成人们饭后散步、驻足交谈的场所。
徐州绿地世纪城位于徐州市云龙区,将建成总建筑面积约130万m2的大型国际化社区,是目前徐州在建规模最大的大型综合居住区。通过调研已建成部分,笔者总结了其特点:
1)独特的交通组织。绿地世纪城采用“小封闭,大开放”的形式初探城市开放式小区,大开放在于小区内部道路十分通畅,且市民可以随意出入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小封闭是指在小区内部有多个小型封闭组团,这些组团保证了组团居民生活的私密性。
2)开敞的社区空间。绿地世纪城的公共活动空间为高密度的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让城市居民参与社区空间,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给小区注入了活力。
3)共享的公共景观。绿地世纪城的公共绿地更加注重其功能性,与市民的生活需求相协调,增加了生活气息,是非常好的城市活动院落。
自从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这项意见出台后,建设开放式小区这一话题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议,有支持也有反对。数年来人们“无围墙不小区”的居住理念根深蒂固,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了居民们对该政策的看法从而进一步探究政策的可行性。同时,每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环境背景和社会背景,我们也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去探究建设的可操作性。
本次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及网络调查的方式共回收居民有效问卷200份,对象包括不同年龄阶层和从事职业。调查发现:徐州市民对小区开放政策的关注、了解程度不高,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封闭式小区的优点多于缺点,对小区开放政策的支持率低于反对率,居民的开放意愿不高。作为住区使用者,居民大多倾向于支持和希望住区进行封闭管理,对于开放小区存在较多担心。200位受访居民中,86%的受访者表示最担心安全问题,66%的最担心卫生问题,59%最担心公共设施维护问题,53%的担心业主利益保护问题,另外有68%的居民认为可以接受小区内的道路和公共空间的适度开放。调查表明多数居民对封闭小区感到满意,认为不需要建设开放式小区,但是对于开放式小区的建设没有强烈反对,只要处理好让居民担忧的问题就具有建设的可行性。
城市开放式小区在中国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结合徐州的城市特点,考虑到其现实因素,要打开徐州市现有的封闭小区,难度较大。因此笔者认为,在徐州市推广宣传开放式小区时还需遵行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建设开放式小区的本意是解决城市病问题,人们能更好的生活在宜居的城市中。无论是城市封闭小区的改造还是新建开放式小区,其设计的核心应该是为“以人为本”服务的,所以,城市开放式小区应综合考虑居民的诉求,从居民的角度出发,为居民创造高质量居住、舒适有序的空间秩序感,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2)综合考虑原则。
城市开放式小区的建设规划,不应仅从提高城市路网密度、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角度出发,还应解决包括城市的公共空间名存实亡、楼盘各自封闭、小区景观空间破败、设施配置浪费等问题,从综合角度出发达到开放式小区的最优化。
根据以上原则,本文提出对城市开放式小区建设规划的几点建议:
1)尊重历史、因地制宜。封闭式小区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建设开放式小区的同时,根据既有的封闭式小区特点,因地制宜的适度开放,不能盲目、粗放的拆除围墙,盲目的开放化。城市建设者应根据小区的地理区位差异,合理分析城市的功能作用,来确定是否开放。例如在不怎么拥堵的地段,为了达到小区的安全性、完备性的目的,我们应当尽量不开放小区,而对于中度拥堵或者严重拥堵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适量的开放小区的部分道路来改善交通状况。
2)从道路交通层面,笔者认为应将住区路网作为城市道路的支路有机的融入城市道路中,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从景观空间层面,住区中绿地、活动场地参与到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中,让住区绿地和城市绿地充分互动;从公建配套层面,从城市整体的角度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的服务设施体系,让城市共享发展,让外界环境和住区商业设施互动,增强商业设施的良性循环发展。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之外,也要考虑到城市道路及住区共享道路在功能上的变化,要从小区居民的角度考虑,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开放式小区的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合理性和宜人性,其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绿化景观的规划等都需要和居民日常生活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得到居民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高皓若.基于与城市协同的开放和封闭住区对比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7.
[2] 郑 悦.开放街区式住区规划设计策略探析[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6.
[3] 曾烨璐.我国城市从封闭小区到街区制的路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7.
[4] 黄明华,关晓慧,曾 勤,等.我国住区模式转型的是与非[J].规划师,2017(3):108-113.
[5] 王彦辉.中国城市封闭住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3):85-90.
[6] 赵衡宇.也谈开放与封闭——解读当前城市化现状下的老住区更新现象[J].华中建筑,2008(7):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