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元,赖秀芳,张恩慧,徐 奇,张丹丹,张往祥,2*
(1.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南方协同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7; 2.扬州小苹果园艺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200)
海棠(Malussp.)为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果实直径 ≤ 5 cm,在我国栽培历史甚为悠久[1],起初主要以观花为主,后逐渐趋向集观花、叶、果于一身。目前,对于海棠果实的研究多集中于色彩研究[2-5],抗性[6]、栽培应用[7-8]等方面。
除观赏价值外,海棠果在药用、食品加工方面也具有潜在效益。研究表明,海棠体内富含多种对医药、日化、食品等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9]。此外,海棠果实具有特异香气成分,海棠果实的香气清雅,区别于我国苹果品种现有的“醇香型”和“脂香型”香气,而类似于澳洲青苹[10]。海棠果在其系列产品开发如海棠果酒、果醋等制作工艺已有相关研究[11-12],也存在海棠果酒投入生产的实例[13]。因此,应该有更多详尽而系统的海棠品种果实品质的研究和评价分类体系,为海棠果实产品加工的品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刘珩等人已做过海棠果实品质的相关研究[14]。
本研究以15个观赏海棠品种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固酸比、糖酸比、单果重、果肉硬度、果皮硬度,并对8个品质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以期对不同海棠品种果实品质进行评价和分类,为海棠果实品质评价和海棠果实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试验地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119°55′E,32°42′N),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约14.9 ℃,年均降雨量约1 000 mm,无霜期约320 d。试验地土壤为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地势平坦,有良好的灌排条件,管理水平较高。
试验材料均来自南京林业大学海棠种质资源圃中立地条件一致的15个观赏海棠品种,均以2 m×3 m株行距栽植,各种质均有10—30株,且皆已进入结果年(见表1)。
1.3.1 样品采集 于各品种果实成熟期,选择树形及长势一致的植株,采摘大小基本一致、着色均匀、成熟度一致、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果实。采后将样果分为2部分,前者用于单果重和果实硬度的测定,后者用于其他指标的测定。
表1 供试海棠品种名称及编号
1.3.2 样品测定 单果重(g)采用分析天平称重法,果实硬度(kg/cm2)包括果皮硬度与果肉硬度,采用TA.XT.Plus 型质构仪测定,均30次重复,各保留2位小数。取果肉组织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氢氧化钠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WYT型手持测糖仪测可溶性固形物[15]。各3次重复。
运用Excel 2013和SPSS 22.0软件整理数据并进行相关处理。
由表2可知,15个海棠品种的8个品质指标具有不同的变异范围。其中单果重变异系数最高,为80.15%,其变异范围则为0.73—6.02,最大值约为最小值的8倍。由此可见,15个品种的单果重差异极大。可溶性糖含量最低为2.12,最高为5.55;有机酸含量的变异范围为7.44%—21.9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范围在9.10%—21.52%;固酸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为1.26和0.51;糖酸比浮动于0.17—0.41之间;果皮硬度在671.87—1 928.39 kg/cm2之间;果肉硬度则在472.88—1 396.93 kg/cm2之间。8个品质指标的最大值为最小值的2.36—2.95倍,差值较小;且变异系数仅在23.26%—44.90%之间,可见其品种间变异均较小。
根据方差分析显示,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单果重在品种间均有极显著差异;而果皮硬度及果肉硬度的品种间差异并不显著。
表2 海棠果实品质性状
**表示在0.01水平上存在极显著差异
海棠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见表3,结果显示,有机酸含量与固酸比、糖酸比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糖酸比与固酸比,果皮硬度与果肉硬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果皮硬度与果肉硬度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可达0.832。单果重与固酸比、有机酸含量分别具有显著正负相关性;可溶性糖含量与糖酸比和果皮硬度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均并不强,其相关系数均<0.6。其余指标或成正相关或成负相关,然而相关性均不显著。
表3 品质指标的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提取值
*表示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表4为15个品种8个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3.54%,可以代表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可把原来的8个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互相独立的因子,即为PC1, PC2, PC3,3者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7.49%, 32.28%, 13.77%。
表5为品质变量因子负荷量可以看出原始变量和前3个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其中,PC1主要代表有机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和单果重,其中除与有机酸含量成负相关外,其余3个品质指标均成正相关,单果重的相关性最小,而单果重亦与PC2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但与PC1的相关程度较接近。PC2主要代表可溶性糖含量、果肉和果皮硬度。PC3则主要代表可溶性固形物,并成正相关关系。
15个品种的主成分得分见表6。PC1得分越高的品种有机酸含量越低,而固酸比、糖酸比则越高,其单果重也越大,品种‘永恒’、‘卫兵’、‘亚当’、‘薄荷糖’的绝对值得分在15个品种间相对更高,均大于1,前2者得分为正值。PC2的得分越高,则该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越高,且其果肉和果皮硬度亦越高,‘超甜时光’、‘当娜’、‘永恒’和‘草莓果冻’均属此类,而‘绚丽’及‘魔术’则相反。对于PC3,此类得分较高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如‘当娜’、‘魔术’和‘印第安之夏’均属此类。
表4 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及累计方差贡献率
表5 品质变量因子负荷量
表6 海棠果品质主成分得分
海棠果实品质研究对于引种优良品种的筛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15个观赏海棠8个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海棠品种间果实品质差异极显著,各指标间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其变异系数范围在23.26%—86.75%之间;8个品质指标间大部分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正(负)相关,部分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大于1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54%,把原来的8个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互相独立的因子,且通过综合得分表明‘永恒’、‘当娜’海棠果实品质相对较好。后续研究可结合微量元素、单宁、果胶等指标探索不同海棠品种间的差异,为种质遴选和栽培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前人研究表明,风味优良的苹果品种的糖酸比范围多在20%—60%,偏高者风味趋甜,偏低者风味偏酸,而糖酸比小于10%的风味均不佳[15]。本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可溶性糖的变异系数较小,有机酸的变异系数较大。因此,风味的优劣受有机酸含量的影响较大。‘永恒’、‘时光秀’、‘当娜’、‘超甜时光’等品种的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果肉细腻且甜,较适合我国国民的口味[14,16]。而‘薄荷糖’、‘魔术’和‘印第安之夏’的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单果重均很小,适于酿酒,且在浓缩果汁的生产方面,较高的酸度意味着减少原料的浓缩倍数,进而提高生产效益[14]。此外,‘超甜时光’单果重小,果皮、果肉硬度水平高,宿果期长,适合储存[3]。另外,采收期的早晚对果实产量、品质以及储存期影响很大[17]。正确确定果实成熟度,适时采收,才能获得品质好、产量高的果实[18]。赏食兼有的品种可以作为种质资源保存;营养成分含量均衡较差的,或不符合加工型海棠标准的品种,可用作景观、生态等用途树种。
[1] 唐 菲,丁增成,任 杰,等.我国观赏海棠种类及品种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6):190-195, 218.
[2] 王 欢,张往祥,范俊俊,等.观赏海棠品种群成熟期果实色彩综合评价[C]∥中国园艺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3] 张丹丹,范俊俊,王 欢,等.不同观赏海棠种质果色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经济林研究,2017,35(3):161-167.
[4] 李 欣,沈 向,张鲜鲜,等.观赏海棠叶、果、花色彩的数字化描述[J].园艺学报,2010, 37(11):1811-1817.
[5] 吴晓星,刘凤栾,房义福,等.36个欧美观赏海棠品种(种)应用价值的综合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1):93-98.
[6] 胡学俭,孙明高,夏 阳,等.NaCl胁迫对无花果与海棠膜脂过氧化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 2005, 25(5):937-943.
[7] 许晓岗.垂丝海棠、楸子的扦插生根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6.
[8] 刘志强,汤庚国.海棠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4, 17(3):75-80.
[9] 秦晓晓.苹果属观赏海棠类黄酮种类、代谢及生物活性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 2016.
[10] 李晓磊,沈 向,王 磊,等.海棠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8, 41(6):1742-1748.
[11] 贺 凯.年产600吨海棠果酒工程初步设计[D].济南:齐鲁工业大学, 2016.
[12] 汪国胜,章军鹏,林 然,等.海棠果果醋的制作方法:中国,CN 106148156 A[P]. 2016.
[13] 打造西府海棠新版图—中国最具潜力果酒品牌追踪报道[DB/OL]. http://news.sina.com.cn/o/2015-07-02/184932061953.shtml#,2015-07-02/2017-10-17.
[14] 刘 珩,卢明艳,王 涛,等.不同品种海棠果品质测定及聚类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 30(25):222-225.
[15] 贾定贤,米文广,杨儒琳,等.苹果品种果实糖,酸含量的分级标准与风味的关系[J].园艺学报, 1991,18(1):9-14.
[16] 黄月琼,邓 文,李谈潇.不同品种哈密瓜果实品质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5(1):41-46.
[17] 牛锐敏,饶景萍,韩新花,等.不同采收期对红富士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 2006, 15(3):171-174.
[18] 王向斌,周会玲,张晓晓,等.苹果果实品质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园艺,2015(13):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