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如何提供高效的医学信息服务,是我们医学图书馆人亟需思考的问题。军事科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以做好“一带一路”下的医学大健康信息服务工作为切入点,着眼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和重要港口的医学大健康信息需求特点,以服务“一带一路”重大工程建设和提高普通民众的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措施,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融合互联网技术,通过先进技术的集成和优势资源的整合,构建专题知识服务平台,开展医学大健康信息服务保障和增值服务,服务于海外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于中国海外医疗援助,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为“一带一路”战略保驾护航。
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1]。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全面的实施,陆上和海上对外商贸活动以及人员流动日益频繁,人员健康风险加大,给传染病防控及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2]。加强沿线国家间的医学大健康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保障,这既符合我国倡导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也符合各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健康”嵌入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有机版图[3],为建设健康中国指明了方向。
“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众多,地缘环境复杂,各种地方病、传染病众多,严重威胁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和普通民众的身体健康。沿线人员健康问题受到高度重视,我国针对非战争性质的民事救助需求、低强度的准军事行动、反海盗反恐怖主义救助需求、我国驻外人员的健康问题和沿线国家的民众健康等问题,均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既需要高水平医护人员的护理诊疗,也离不开高水平的健康信息服务,需要国内图书馆借助信息技术为海外人员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保障服务。
当下,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屡创新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我国企业海外重大基础设计施工数量、规模日益增大。据不完全统计,由中国企业开展的大型合作成果,已报道的有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苏库尔-木尔坦段)、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伊朗德黑兰-马什哈德高铁、老挝中老铁路、孟加拉国拉希拉甘杰电站、贯穿喀什和瓜达尔港的公路铁路以及港区建设、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等,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离不开国内派遣的大量工程技术人员。
我国还在非洲援建了多个医院,多支医疗队常年在非洲进行人道主义救援服务,包括在肯尼亚援建的卡通都医院[4]、在喀麦隆援建的杜阿拉妇儿医院和雅温得妇儿医院[5]、在索马里援建的巴纳迪尔妇幼医院、在塞内加尔援建的儿童医院[6]、在津巴布韦援建的奇通圭扎中心医院[7]、在尼日尔援建的综合医院[8]。此外,我国还多次向尼日尔派出医疗队,第18批医疗队目前正分别在尼亚美、马拉迪和津德尔3个医疗点工作。我国援建的这些医疗项目,大大提高了当地医疗能力,改善了医生工作及患者就诊的环境,提升了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程度。非洲人民也热情期盼中国提供更多有关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等医疗服务。
我国军队涉及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海军“和平方舟”等医疗船赴海外巡诊救助、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海军亚丁湾护航行动、遂行海外撤侨、境外应对自然灾害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等非战争军事行动,都迫切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知识。
在“一带一路”合作日益扩大的未来,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强化与沿线国家在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人员康复及主要传染病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也是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全面有效的医学信息保障有利于提高沿线国家人民的医疗福祉,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人民的民心相通,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之间的互信,有利于维护我国外派人员的身心健康。
“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对全球发展和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充分彰显了我国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交流。“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医学大健康的信息需求有以下特点。
2.1.1 国家和地区众多
国内涉及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外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东亚的蒙古、东盟10国、西亚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独联体7国、中东欧16国[9])。“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合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报道的有我国在印度洋地区承建和参与运营的港口就有斯里兰的卡汉班托塔港和科伦坡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和索纳迪亚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吉布提的吉布提港、肯尼亚的拉穆港、缅甸的实兑港、坦桑尼亚的蒙巴萨港和巴加莫约港[10]。
2.1.2 涉及人口众多
“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总人口超过44亿,占全球63%左右。人口众多,潜在医学大健康信息服务需求规模庞大。
随着沿线国家需求的不断提升,国内在医学大健康信息资源服务方面的短板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2.1 缺乏医学信息服务网站
调研发现,国内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网站,有政府官网,如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一带一路网”[1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主办的“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12];有智库平台,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研发的“一带一路”数据库[13];有商业“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如Proquest和LexisNexis公司的“一带一路”专题数据库。但尚未查询到与“一带一路”医学信息保障相关的专题网站。
2.2.2 缺乏医学信息服务研究
对中国知网[14]收录的“一带一路”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发表的研究文献学科分布主要以经济、金融、政治、技术、文化等为主,这与“一带一路”大的宏观背景相吻合,但是医学相关内容极少。
2.2.3 缺乏医学信息服务智库
根据国内公开的“一带一路”官方智库名单,现有60多家智库中[15]主要是社科研究院、各省直辖市政策研究室、高校和发展研究中心,并没有生物医学领域的智库机构。
医学图书馆作为医学大健康信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在实际工作中应紧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的健康信息需求特点,充分参与到沿线国家和地区医学大健康服务之中。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传染病的类型上与国内差异较大,威胁人员健康的疾病以传染病、地方病为主,不少疾病国内很少发生或没有报道。因此在资源的采集过程中,应抓特色、调结构、拓渠道,增强资源建设的计划性和针对性,需要在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
“一带一路”相关科研课题专业性强,学科馆员作为同时具有某种学科背景和受过文献情报专业训练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可以向“一带一路”的用户提供深层次、个性化信息获取与利用服务;在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的帮助。
“一带一路”沿线工作地域分散,信息保障应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优势,提升资源获取效率和便捷性。应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充分利用分词技术、特征抽取、分类技术、聚类技术、关联技术等知识组织理论与方法,搭建便捷高效的专题医学知识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健康信息服务的对象,既有高水平科研人员,也有普通工程人员,更有沿线国家广大的人民群众。图书馆在满足公民对医学信息准确性高、时效性强、可理解和权威的要求基础上,可以通过构建公众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建设公众信息素养内容专栏,实现信息服务的普及化,提升全民信息素养水平[16]。
为做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医学大健康信息服务,作为“一带一路”国家级智库军事科学院的图书馆,我们应时而为,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突破口,利用自身在医学信息领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整合集成多种来源、类型、层次的信息资源,构建了“信息保障平台”。平台在健康教育与培训、传染病防控预警、疾病预防措施教育、制定疾病救助规划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知识发现、情报分析和个性化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军事科学院图书馆作为全军最大的生物医学图书馆,经过多年发展,具有鲜明的馆藏特色,形成了印本文献和数字文献并存发展的复合型馆藏,生物医学文献信息资源数量国内领先。我们通过馆藏订购资源、互联网和学科馆员团队等多种途径,选取了大量高质量的相关资料。
着眼大数据环境下科技信息创造、传播与应用模式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对获取的各种来源、类型、层次的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整合集成。利用我馆研制的中国疾病知识总库(CDD)[17]对平台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规范统一,对平台知识库中的条目关键词进行统一规范标引(图1)。
图1 以疾病为中心对药品和辅助检查的关联揭示
着重在组织标引、标准规范和元数据统一方面。利用自动标引技术,从原始语料库中,结合中图分类法,设置不同权重,通过正向最大化匹配模型,实现主题的分类聚类(图2)。
图2 信息保障平台组织结构
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遵循实用性原则,包括用户层、接口层、应用层、服务总线、资源库、多来源信息标准化处理等多个功能模块[18](图3)。
图3 系统总体结构
为了实现相关疫情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和信息服务,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实现紧急事件提供决策辅助,实现信息支持与咨询指导工作的目标,平台设有后台管理平台和前台服务平台。后台包括用户管理、日志管理、数据管理、栏目管理等模块,前台设计有护航医疗保障知识平台、疫情专题和航线专题三大模块,共16个栏目。
在平台的设计研发中,先后开发引进了以下核心技术(图4)。
4.5.1 叙词表
提供以规范化的、受控的、动态性的主题词为基本成分和以参照系统(用代属分参族)显示词间关系,为文献检索、标引和数据分析提供语料支撑。
4.5.2 自然语言处理
基于开源框架NLP程序,针对中文语言处理定制开发,支持词性标注、实体识别、句法分析、关键词提取和自动摘要等核心技术。
图4 信息保障平台开发涉及的技术
4.5.3 自动标引
建设全领域文献标引语料库,支持标引规则/模板定义,单条数据标引速度可达毫秒级别。
4.5.4 新词发现
用户输入文本内容,经过预处理和分词技术,分析得出该文本的词频、自由度和凝固度;根据阈值大小可判断是否为新词。
4.5.5 知识图谱
对海量数据进行获取、存储和处理,利用自然语言技术和用户行为记录,构建以专家、机构、关键词为核心的知识图谱。
4.5.6 分类聚类
建设全领域文献分类聚类语料库,支持权重/规则配置,单条数据聚类速度可达毫秒级别。
4.5.7 用户行为分析
基于用户行为日志和服务运行日志,分析用户行为记录,构建用户画像和各类统计指标信息。
4.5.8 分布式数据处理
针对多系统多任务并行处理要求,引入分布式任务调度技术,可支持第三方任务处理快速接入,支持分布式部署,支持亿级数据处理。
“一带一路”下的医学大健康信息服务工作,支撑了“一带一路”顶级战略,服务国家政治外交大局;满足了“一带一路”沿线工作人员和普通民众健康信息需求;提升了医学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带动了图书馆业务转型[19]。
未来将以平台为基础,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战略的长远需求,进行二期开发。一是在疫病领域知识平台的基础上,结合分词工具、传染病主题词、传染病本体网络图谱,为用户提供语义层次的检索、分类、聚类、趋势分析、态势预测、专题研究等层次上的精准的信息资源保障。二是基于数据仓库,对结构化数据进行语义映射、特征抽取、量化并建立特征空间;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疫病在时空下的相关性,结合GIS予以可视化的多重揭示[20]。三是在相关性研究基础上,针对疫病概念及概念间关系,结合专业资料和互联网信息中自动学习知识间的关系,建立疫情知识本体,在此基础上结合领域资源建立面向疫病防护的更加精准的、全面的、深入的知识本体库,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21]。
总之,“一带一路”作为当前国家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对医学大健康信息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图书情报界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大力宣扬“一带一路”建设和平、发展、合作的愿景和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是消除“中国威胁论”影响的重要手段。目前医学大健康受到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医学图书馆应把握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创新适应“一带一路”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机制,加速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支撑,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医学大健康信息需求,充分体现我国和平发展的真情与魄力,努力把“一带一路”医学大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成为助力发展的信息平台、面向健康的服务平台,为“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