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制度安排
——以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东王庄为例

2018-03-22 07:14:22
中国合作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土地农民农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振兴乡村,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解决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山东省滕州市供销合作社在实施大田作物托管的基础上,在西岗镇东王庄村创新开展“股份式”土地托管模式,实行“保底+分红”的利益分配制度和“新型农业管理人”体制,联合成立了“东王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收益由农户、村集体、合作社、职业农民按照4:2:2:2的比例分配。通过村社共建结对联建,实现了农商优势互补、一产和三产密切结合,引领和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农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合作社产生背景

西岗镇东王庄村自2009年起,经历了土地流转个体户“跑路”,村集体无奈接盘难以盈利的“尴尬”后,于2013年,通过共建舜耕粮蔬农民合作社,尝试在土地托管的前提下构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一条“五位一体”的发展新模式,即“保底+分红+农业保险+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服务中心”。

2017年,东王庄全村217户村民,将1050亩农地全部入股合作社,其中,村集体以61亩农地及村中农田设备入股合作社,并且为农服务中心向合作社出资42万元现金。

合作社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2014年,东王庄村党支部抓住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机遇,与西岗供销合作社实行党组织联建机制,成立了“民心种植专业合作社”,聘请2名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挂职村支部委员,负责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服务等;选派2名支部委员挂职供销合作社支部委员,负责协调合作社的土地、用工、管理等问题。为规范管理工作机制,东王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三会制度,分别为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是由3名供销合作社代表和2名村“两委”成员代表组成,而监事会是由1名供销合作社财务人员和1名村会计组成,并且还聘请了4名农民职业管理人,对土地进行划片管理。运作流程如图1:

图1

土地股份合作社设立三会制度: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以及执行监事。由3名供销合作社代表和2名村“两委”成员代表组成了理事会,1名供销合作社财务人员和1名村会计组成了监事会,聘请了4名农民职业管理人,对土地进行划片管理。股东大会有两个职能,一是选举理事会成员和执行监事;二是制定发展规划财务分配方案。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的是董事长负责制,当有半数董事会成员出席会议后,便可以召开董事长会议。董事长会议采取一人一票制,并且针对有些重要决议,需要赞成票过2/3才能通过。理事会负责生产经营决策和合作社内财务收支的管理。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大会选出,主要负责对董事会、经理以及财务部等部门的运营管理以及经营情况实施监管。

为农服务中心,设有四个部门,分别为农业科技服务部门、农业规模化服务部门、职业农民培训部门、农业金融服务部门。农业科技服务部门主要是推出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农业规模化服务部门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职业农民培训部门则开展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塑造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金融服务部门负责开展信用互助业务,有效缓解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为农服务中心为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服务,比如,农机具、粮食烘干仓储、技术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农资直供等服务。具体运行机制如图2:

图2

合作社利益分配制度

东王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在运作过程中,为确保农民的持续稳定收益、保障各方利益,逐步探索形成了“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找到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三方得利(农民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加、为农服务中心的功能增强)的盈利模式。

据介绍,“保底+分红”是指在入股农民每年享受每亩900元的土地保底收益的基础上,合作社从全年盈利中提取20%的风险金后,按照章程约定,社员、村集体、为农服务中心分别按4:2:2比例进行分配,其余20%用于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奖励(为农服务中心和村集体各拿出10%)。同时,合作社拿出部分提取的风险金,购买农业补充商业保险,再加上正常的农业保险,如遇自然灾害,每亩保费收入可达1200元左右,有效规避了风险,调动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多赢格局。用图表示如图3:

图3

合作社成效分析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东王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既解决了粮食生产问题,又解决了206名青壮劳动力(全村827人)的就业难问题,多种方式增加了农民的家庭收入;通过村社共建合作社,增强了村组织“造血”功能,班子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得到提高,在决策中有了更多话语权,巩固增强了党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核心领导地位;通过舜耕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有10余家农民合作社向为农服务中心购买服务,西岗为农服务中心年托管土地达到3万亩。

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生活条件改善、人才集聚,各方面的效益给东王庄村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当地的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主要原因在于东王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1.解决了市场失灵问题。农民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市场经营能力不强,单个的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效率低下;合作社则将农户与农业供产销各环节进行了一体化运作,有效地解决了农业市场中的失灵问题。

2.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合作社形式的农地经营模式,将村民们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改变了传统的小规模经营模式,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然后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率。

3.节约了交易费用。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市场交易,市场环境复杂,交易费用重复,常常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而合作社通过整合业务、集中买卖降低了交易成本,改变了单个农户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及谈判话语权不强的问题,成为了一种介于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中介组织,交易费用的节约也成了农地合作社的经济本质。

4.能有效地市场进入。由于市场的复杂性和农民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快速的市场进入与渗透往往是分散经营农户面临的难题;合作社依赖集中供给、经营和大客户签订年度合同或者进行订单生产,更快速有效地进入市场,也给农民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5.能提供系统服务。单个农民由于资金以及资源的有限性有时候并不能获得满意的运输、储藏、农技支持、机械、加工等服务,但通过合作社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向上可以追溯到化肥生产,向下可以进入到精深加工。

6.能降低风险。合作社通过风险分摊降低了单个农户的风险,况且合作社本身资源的丰富性就减少了风险性。

合作社发展启示

东王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经验,为其他合作社的发展带来启示:

1.村社共建合作社自身要硬,规范管理运作。合作社必须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健全完善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由社员选举公道正派的人参与生产经营的监督和管理。参与管理的村干部要德才兼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拥有农业机械、科技、管理等经验,要有为社员、村民服务的宽阔胸怀,真干事、真合作、真联合。要按照“合作制+股份制”规范管理运营合作社,让村民、社员、集体获得更多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形成可推广复制的良好群众基础。

2.共建村“两委”实力要强,实现强强联合。在刚开始选择村社共建村的时候,首要考虑到村“两委”班子的组织能力,只有凝聚力强的村“两委”班子才能把单家单户的农民组织起来,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形式把土地整合起来,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待做出示范样板后,通过群众口碑相传和适度的行政推动,在条件适合的村广泛推开,带动散户、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村集体增收,实现多方共赢,以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弥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缺失的实际问题。

3.利益是关键,联利才能连心。在村社共建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体现农民参与、农民出资、农民受益、农民主体地位,不能一味地行政干预和强行推动,要全方位考虑各方利益,只有真正让各方持续获得收益,合作才能长久,机制才有生命力,也才能真正把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东。在利益分配上,必须严格按照“保底+分红”的办法,坚持章程明晰、合同约定,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通过服务规模化经济收益的不断增加和农民组织化集体力量的不断壮大,土地股份合作社必将展示出强劲而旺盛的生命力。

合作社发展中的难点及对策

(一)东王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

东王庄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劳动力匮乏,特别是新型农民

在西岗镇东王庄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种地,不愿继承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生活,都纷纷外出打工不愿回老家种田;很多种地的都是留守在家的妇女或老人,他们劳动能力有限;再加上缺乏新型农民,懂种田、会种田的农民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都会阻碍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

2.农业种植风险大,风险相对集中

一直以来,干旱洪涝以及病虫等自然灾害不断冲击着农村薄弱的生态圈。当前西岗镇东王庄农业种植面临着自然、市场及技术三大风险。

自然风险。农业自古靠天收,自然条件对农产品种植的影响极大。好天气或许无法确保丰收,可一旦有了意外,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市场风险。农产品在生产和购销的过程中,由于市场行情变化、消费需求转移、经济政策改变等不确定因素会引发市场风险。当市场的农产品供过于求时,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下降,此时农民将会面临很大的亏损。只有农产品统统卖上好价钱才会避免亏损的风险。

技术风险。农业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某些技术因素,如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品种的改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等,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的可能性。该风险在当前农业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大潮下越来越凸显,由于种植者没掌握好种植技术,就易失败亏本。

3.农机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从农业生产环节来看,对农业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投入的科技力量较多,但对高效种植、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等科技力量投入较少;从农业学科领域来看,对农业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重视较多,但对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科技重视不够,科技投入少,科技实力弱。农机技术水平低,农业机械化缺乏创新,影响农业的发展。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特别是产业薄弱且缺乏领军人才的村,使村级班子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第二,强化实用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新型农民等人才的建设。引导农地股份合作社树立现代企业的用人理念,大力引进和培养涉农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增强自主经营能力。

2.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分散风险。

东王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采用“保底+分红”的分配模式。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将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歉收,无法承担租金,基层政府就会变得非常被动,从而影响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正常运营,情况严重的话,有可能导致合作社解散,危及社会稳定。完善农业保险风险体系,是缓解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规模化高效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种植市场风险,深加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做冷库,提高大棚技术,价格低时储藏起来,价格高时再卖出去也是一套可行的方案。

3.提高农机技术,加强农机技术人才的培训

农机技术的发展,会使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作物生产率都大大提高。因此,要想加快农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就必须重视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不仅要在原有的农业机械化基础上进行批量规模的生产,还要结合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高效率的创新工作。

制约农机技术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可以针对这一部分学历低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农业机械化技术培训,使他们也能够使用农业机械,而不是坚守过去简单的人工生产力。由于农业机械化的带动,农村许多落后的生产力已经被淘汰,许多有些知识、文化的农民已经走在了新农村建设的前面。这需要更多农业及机械人才来带动大家,充分将农业机械的教育普及到农村各个地方、各个阶级、每个农民,培育出一批新型的人才型农民,将农业机械化落实到每一个农民身上,让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农业机械化。

猜你喜欢
土地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我爱这土地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分土地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