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立飞
山东省地质测绘院,山东济南 250002
中国地理地质、生态环境类型繁多,因此也存在较多的地质灾害影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影响较大的包括地震、洪水、泥石流、滑坡等。尤其“滑坡”作为一种多发性地质灾害引起了人们关注,如“11.13丽水山体滑坡事故”、“12.30深圳滑坡事故”、“茂县山体滑坡事故”等,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失、威胁。滑坡灾害具有较强的可预防性,如“实时监测”就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但尚远远不足满足需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不接触滑坡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反应滑坡整体变化趋势,测量精度高、速度快,并通过云技术处理、计算机建模等方式,进行滑坡运动趋势判断,从而做好灾害预防。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被誉为继GPS技术之后的最先进测绘科学,它引领测绘领域进入全新技术“革命时代”。一方面,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可以快速获取精确的数据,并直接实现扫描对象的计算机建模,因此也被称之为“实景复制”技术。另一方面,由于该技术通过扫描表面获得的是实物“三维数据”,所以每一个点(xi,ym,zn)都是直接获得,在后期不需要做复杂处理即可使用,并最大限度保障了数据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一个完整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包括:激光扫描系统、激光测距系统、CCD相机、校正系统及仪器设备控制系统等。基于滑坡监测的地面扫描特征,还需要便携式电源、笔记本、三脚架等设备。具体工作中,整个系统基于同一操作平台下,通过软件支持实现多种、多个传感器集中管理;较为典型的滑坡监测应用,如2003年奥地利Rigel公司利用LMS-Z420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阿尔卑斯山冰川的监测,Optech公司利用ILRIS-3D激光扫描系统+GPS技术进行的MIAGE冰川北部进行的监测。
结合不同的扫描位置、角度分析,三维激光扫描仪主要包括:车载型、地面型、手持型三类。用于滑坡监测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主要是“地面型”,进一步细分,其一为移动式扫描系统,其二为固定式扫描系统。移动式扫描系统以车辆为搭载工具,包括GPS天线、数码摄像机、传感器、距离测量器等工具,其优势在于可以实现连续扫描,又具备POS系统直接获取地理坐标的优点。但相应地,这种类型的应用存在价格劣势,由于设备十分昂贵,并不适合广泛普及;固定式扫描系统在滑坡监测应用中较为常见,其工作原理与全站仪十分类似,主要的系统部分为数码相机、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控制软件系统。但这种类型的应用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它需要在多个固定点采集数据,所以最终数据呈现是拼接形式,并且缺乏POS系统无法获得地理归化三维坐标体系。
结合原理分析,主要在于激光测距系统、激光扫描系统两个方面。
一方面,激光测距系统。激光测距系统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脉冲式、相位式、三角法三个阶段,其中“脉冲测距法”应用十分广泛,绝大多数激光扫描仪都基于这一技术实现。首先通过二极管发射激光脉冲,经由旋转棱镜射向被测实体,然后反射回来被探测器接受并记录,最后利用信号发射、接受的时间差来计算距离,计算公式为:
其中,S代表被测距离,C代表激光速度(即光速),T代表往返时间差;相位式测距的原理主要根据无线电波段频率,激光扫描仪可以自动调整频率幅度,利用调制光往返形成的相位延迟计算距离,其计算公式为:
该方法主要用在近距离扫描;三角法测量原理依据三角几何关系,可以快捷地测得扫描目标与扫描设备中心距离,这也是目前最为精确的测量方法。
另一方面,激光扫描系统。包括电镜扫描、全系光栅扫描、多棱镜扫描、光机扫描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激光扫描系统应用对象,其实现核心控制在于扫描间隔、高频成像和大幅度扫描三个层面。在实现原理方面,设定扫描仪中心空间位置为三维坐标原点(0,0,0),其中x轴代表网线前进方向,y轴、x轴垂直形成的平面以顺时针为参考,z轴垂直;激光扫描仪发射的脉冲信号被反射后,利用时间差计算扫描站点到被测实体表面任意一点的距离,进而通过横向、纵向的整体性扫描,获得三维坐标,计算公式为:
式中:α、 θ分别代表反射、入射角度。
第一,非接触。滑坡监测过程中需要实现大面积、远距离的测量作业,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在不接触目标表面的情况下实现数据收集,可以规避一些危险或不可及的区域监测。
第二,高速性。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采样点速度可达到每秒钟50000点,更为先进的设备可以达到几十万、上百万,在获得大面积实体扫描的同时满足了精确性需求。
第三,主动性。该技术不需要外部光源,可以全天候进行作业,突出主动性优势。
第四,穿透性、结合性。由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较强穿透能力,可以规避植被对监测目标的信息覆盖,同时结合外置相机、GPS系统等可以获得更准确、更详细的数据,扩展了应用空间。
第五,自动化、数字化。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可实现数字坐标信息直接转化,自动化优势明显,在后期处理、输出、格式转换等方面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实证研究对象选择北方某风景区一处滑坡区域,滑坡横向长度100m、垂直高度70m,滑坡形成原因为上部蓄水池开裂,山体四周不断遭受雨水冲刷,而此地作为景区环境的组成部分,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存在进行监测的必要性。
基于同一坐标系统内实现检测数据比较的目的,控制点选择较远,但确保各个点之间能够相互通视,而监测点选择在坡体裂缝两侧,按照1/4扇形对称的方式选择四个监测点,并使用尼康DTM-352全站仪展开边角观测。
此外,考虑到整个滑坡区的区域有限,监测过程并不需要重复、多次设立站点。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徕卡ScanStation-2)进行数据采集、数据与处理、数据输出三个步骤操作。
第一,数据采集。该操作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运用的基本环节,为了提高精确度,必须最大程度规避人工造成的误差,在进行数据收集之前,对现场的一些杂物进行了必要清理。数据收集过程包括架站、定向、拍照和扫描四个步骤,其中“扫描”又分为粗扫、细扫两个部分。
第二,数据预处理。利用Cyclone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噪声处理、多是点云拼接、点云滤波操作等。其中,“去噪”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这涉及到滑坡体表面上存在的干扰因素,可能造成扫描系统生成较大误差,一些无法人工清理的内容,如电杆、建筑等,可在后期进行手工删除。
第三,数据输出。利用Cyclone软件可导出.txt格式的数据文件,其来源主要是自编程序对扫描点生成的DEM模型。软件界面中包括了表面涂、等值线图、土方量、曲面DEM等,尤其是可利用CAD图实现可视化分析,能够直观地观察滑坡变化情况(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其中,关于边界坐标文件的获取,一方面可利用Cyclone点云数据提取,并按照一定格式编制。另一方面,运行程序中可以提取坐标文件。
鉴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种种优势,如精确度高、测量范围大等,其应用也逐渐从工业领域延伸到生态环境领域,并在测绘科学中发挥了重要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其在滑坡监测中的原理、特点和实证内容。但就应用现状而言,大面积普及该技术还存在一些障碍,主要是由于其应用成本过高造成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阶段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生态监测领域的应用需求会更强烈,降低成本是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同时,也不可忽视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与传统测量设备相比,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实现需要大量设备支撑(系统化),这必然导致行动不便,在进行滑坡监测中存在空间操作困难;需要不断建立、优化滑坡灾害的预报体系,如变形信息、土方量变化趋势等,还需要做出大量工作。
[1] 冯晓亮.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9):231-232.
[2] 明国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边坡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8):193-195.
[3] 王梓龙,裴向军,董秀军,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危岩监测中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6,43(1):124-129,142.
[4] 王炎城,钟焕良,石雪冬,等.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5,13(3):138-141.
[5] 褚宏亮,殷跃平,曹峰,等.大型崩滑灾害变形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技术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5,42(03):128-134.
[6] 冯婷婷,张键,冯鹏飞.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开采沉陷监测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2014(5):89-92.